2014-10-02 18:46 来源:爱美网
脾、胃对于人体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脾胃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和会引起胃痛、反酸、胀气等症状。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缓解脾胃不和。
脾胃与人体消化吸收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脾乃人体“气血生发之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需要依靠脾脏生发之“气血”,脾的健康状况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
人体所摄入的食物不仅帮助我们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及吸收的情况也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食物能够顺利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够满足人体的正常营养需求,相反,如果人体在消化及吸收食物的环节中出现问题,则容易引起健康隐患。
脾胃共同主持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医学认为,虽然两者均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但其实这两个器官所起到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主受纳,而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能够使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则主升,使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此外,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之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不难看出,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脾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运行平稳,则人体能够顺利完成食物消化吸收中的重要环节,反之,如果两者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失调,则容易出现脾胃不和。
食欲减退、慢性胃肠炎等均与脾胃不和相关
脾胃之间的对立统一一旦失调,不仅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及吸收,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脾胃不和。《明医指掌》曾记载,“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这也基本概括了脾胃不和的基本症状。
临床中,脾胃不和的症状十分多样,包括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及胃脘痛、呕吐等,除此之外,西医中常见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肝炎等疾病,都与脾胃不和有关。
从临床表现来看,脾胃不和的症状比较多样,由于脾胃受纳、运化的功能失常,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的症状往往会同时出现,二者功能失调导致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容易出现腹泻、小腹胀坠等症状。
科学饮食可防脾胃不和
之所以出现脾胃不和,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及习惯是重要原因,因此,要预防脾胃不和,应养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注重饮食结构、适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尽量增加食物种类,避免单调饮食,同时尽量避免大量摄入生冷食物。
其次,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预防脾胃不和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不少疾病的产生都与人们忧思过度有关,因此,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生活态度乐观,避免精神刺激及心情的大起大落。
另外,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脾胃不和所导致的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容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后,人们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人参健脾丸对于缓解脾胃不和具有明显的功效。
■健康提醒
用药应区分脾胃虚弱、虚寒、湿热
如果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对症下药是用药的基本原则,因此,消费者平时在自行购买一些非处方药时,也要首先学会区分疾病的具体症状,做到对症下药。
脾胃虚弱与脾胃不和有相似症状,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脾胃虚弱本身也有不同类型之分,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虚弱又有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及胃阴虚之别,病人不同,在表现症状方面也有所区别。以症状为例,胃胀、食少及饭后胀满可能与胃气虚有关,脾胃气虚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及香砂养胃丸。
腹胀、脘腹痛等症状则与脾胃虚寒有关,往往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及劳累过度等引起的。与前面两种症状不同,胃脘疼痛、饥而不欲食等症状则与脾胃湿热有关。因此,不少疾病的临床症状类似,往往只存在细微差别,消费者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症状之间的细微差别,做到对症下药。
食疗
可适量饮用绿豆粥、猪肝汤等
对于疾病,如果症状并不十分严重,尤其是在疾病早期,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注重规律、科学饮食等,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出现脾胃不和症状时,除了合理用药外,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粥可以和脾胃,祛内热,对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及消化功能差等均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每天早晚将其作为正餐食用。对于肠胃不和引起的嗳气泛酸、不欲饮食、眩晕等病症,可以选用猪肝汤,同时加入适量芫荽,可以起到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的功效,促进食欲。
■国药档案
人参健脾丸
成分
人参健脾丸的成分包括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临床应用
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临床中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
用药提醒
服用人参健脾丸期间忌服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及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此药,另外,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如果服药4周后症状仍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