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新CEO给阿里定了两个战略重点

采写/陈纪英

履新第三天,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以一封全员邮件,直接亮出了阿里未来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

在守成与变道之间,恰到好处地拿捏分寸,考验着蔡、吴二人的智慧——方向不偏航,战略要变道。

邮件一开场,吴泳铭就给出了明确判断——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经陷入存量内卷,AI成为全球商业发展新动能。

内卷之下,更要用户为先,同时,也要抓住新增量——AI驱动,成了必选项。

问题导向之下,吴泳铭也给出了具体的维新方案,调整旗下“1+6+N”业务军团的战略优先级。

在平台层面,与“客户第一”一脉相承,指向更鲜明的“用户第一”;在内生发展与外部竞合的关系上,从过去的相对“闭环”,走向彻底的“开放”;提高全球化业务的发展权重,不但要自己出海,还要帮助中小企业出海;从偏向务实,到偏重务远,用AI武装全线业务,对“五年以上趋势”作出研判,重金投入长线创新等等。

这封内部邮件,坦荡荡亮出底牌,既是新团队的军令状,也是阿里发展的新指南。

从“客户”到“用户”,从“闭环”到“开放”

在阿里巴巴的营收大盘中,淘天集团始终是其最大营收来源,在最新财季的贡献比达到了49%。

对于电商平台业务,吴泳铭给出的发展关键词是用户为先、技术驱动、更加开放。

过去十几年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是阿里一再强调的价值观。

从“客户第一”到“用户第一”,一字之差,其价值内涵,有延续也有差异。

过去阿里巴巴所提到的客户,更多是从营收视角而言,电商业务的客户,首先指向的是商家和品牌,其次才是买家。

而在吴泳铭的新邮件中,所谓的“用户”,在电商层面,其实更多指向买家,“更多用户才能给商家带去更多市场机会”。

这种提法的变化,源于两大因素。

第一,从竞争阶段来看。

早些年间,电商平台是卖方市场,货的比拼大于人的竞争——作为拓荒者的阿里,从0到1,和商家一起,搭好基础设施,匹配足够丰沛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就能吸引来用户入场。

但眼下,如吴泳铭所言,传统互联网严重同质化,猫狗拼快抖激烈厮杀,电商行业切换为买方市场,人的争夺占据主场,用户为先自然成了必选项。

第二,从业务形态来看。早期淘天更多是平台模式,如今天猫超市、盒马、大润发等,则是B2C自营模式,也要对齐“用户为先”理念。

提法变了,标尺也变了。

用户留存——考验用户时长,淘天内容化,淘宝直播出击,就是为了对齐这一标尺;策略初经见效,从3月以来,淘宝APP日活跃用户数连续高位增长,618大促总活跃用户数达9.15亿。

多维度满足用户——丰富供给,比如淘宝一年新增500万商家,比如淘特、天猫百补聚焦下沉市场;提升服务,比如日达、半日达、小时达等多种履约服务满足多层级用户等。

吴泳铭在邮件中看似仅仅提了一嘴,但有可能改变整个互联网格局的一个指引,是“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过去十几年,高度竞争态势下,互联网公司以私权划线,阻止用户随意跳转。但这种选择,更多是基于竞争视角,而非基于用户角度。

眼下,各大互联网公司之间,竞合关系已经不再泾渭分明,画地为牢,看似挡住了外敌,其实也是自限手脚,自设发展屏障。

此外,主管部门也在持续倡导互联互通。

客观考量之外,吴泳铭倡导开放,估计也和其过去七八年,主导风投,习惯了外部视角有关。

而开放之后,对消费者而言,来去自由,体验优化;对中小商家而言,可以全网通达,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和利润;于平台而言,既可以撬开前端的流量入口,也可以放大业务的价值杠杆;总之,社会大循环的价值,一定会大于平台小打小闹的小循环。

比如,淘天要继续扩大用户池,借道微信引流,可能是个好选项。

比如,今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向社会免费开放100件AI专利许可,这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专利开放行动,有助于中小微企业以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分享AI技术红利。

与此同时,阿里内部业务加速独立、加深解绑,其实也有助于外部破冰——比如阿里云和电商业务的解绑,电商业务可以外部寻源云计算供应商,价优者中标;而在和电商业务充分隔离之后,和淘天存在潜在竞争关系的外部零售客户,在购买阿里云服务时,也会更加放心。

AI新底色:从务实到务远,战略长线化

低调的吴泳铭,在阿里内部,声名如雷贯耳,“阿里第一位程序员”,“爱好科技投资”,“阿里的秘密武器”,是被内部人津津乐道的标签。

技术背景和技术信仰,让其成为阿里最合适的接任者,也映射到了吴泳铭的邮件中,“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发轫于电商业务,导致阿里的技术底色常常被低估。

但其实,马云虽然不懂技术,却有始终布局前沿科技的远见,典型例证是阿里率先在国内布局云计算,随后又建立达摩院,计划千亿投入前沿技术。

在邮件中,吴泳铭明确表态,阿里要对对五年以上的新趋势、新技术长线投入。

要知道,前沿新技术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营收和变现通常显著滞后于技术投入,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晚,需要忍受长周期的寂寞。

而阿里恰好不差钱。截至到2023年6月30日,阿里巴巴持有的总现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短期投资)达到5444.29亿,远高于腾讯同期的3206.52亿,以及百度的1901.55亿。

粮草丰沃,给了阿里长线布局新技术,既务实也务远的底气。

从当下来看,AIGC等新技术之于阿里,并不仅仅停留在PPT上。

一方面,阿里作为首个宣布大模型开源的大型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旗下AI模型通义千问开放企业邀测一个月,就吸引了20万企业申请试用,9月初已经通过主管部委备案;如今,阿里已经构建了覆盖多个垂类、开源和闭源的大模型矩阵。

另一方面,如张勇所言,“阿里要用AI把传统业务重做一遍”,淘天、钉钉、阿里国际、高德地图、优酷、盒马等,都相继接入了AIGC的能力,也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用户场景。

今年618商家大会上,戴珊放言,“不是AI改变淘宝,是淘宝用AI改变行业”,3天前,淘宝 AI大模型“淘宝问问 ”正式开启内测;阿里大文娱孵化的妙鸭,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C端引爆的AIGC产品等。

当然,扛起AIGC大旗的主力,还是吴泳铭接下来亲自接管的阿里云。基于大模型能力,阿里云构建了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MaaS(模型即服务)三层架构体系。各个环节不留短板,才有望达到全局最优,输出具备竞争力和性价比的全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面接管阿里云的操盘手,同时也担任集团CEO,吴泳铭一肩两挑,未来在推进AIGC等新技术在阿里旗下多元业务的融合落地上,也占了地利人和之机。

这一协同性体现在,一方面,阿里庞杂的业务场景和海量的数据,可以成为喂养、检验AIGC等新技术的试验田,这些能力经过阿里内部场景的极限考验后,再沉淀输出到外部,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阿里的业务场景又能率先受益于创新红利的释放,持续突破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从这个维度来看,吴泳铭执掌后,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底色,只会越来越强。

全球化:既是机会也是责任

作为一家发轫于全球化的公司,阿里对其的冀望,已经持续了多年。

2014年,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之时,就明确全球化为三大战略之一。

在邮件中,吴泳铭明确定调了全球化目标,“已有诸多布局,未来将集中优势出击”。

对于全球化,阿里的底牌有哪些?

先来看最新成绩单。

截至今年6月30号的阿里2024财年第一财季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1%,是增速最快的板块。

在财报会议上,在被分析师问及为何高增长时,阿里的答案是,“中国供给+阿里模式”共同释放的红利。

中国有着全球供给最丰富性价比最高的供应链生态,尤其是海量的中小企业,过去他们已经聚拢到淘宝、天猫,初尝电商红利,也和阿里建立了高度信任。

眼下,阿里要做的,把中国供给红利,借道速卖通等平台,释放给全球化市场——未来,中小企业在全球都没有难做的生意。

除了扩大供给之外,阿里国际的另一摊子,是基础设施搭建——相比国内电商,全球电商链条极为复杂,而中小商家能力半径有限。阿里需要介入更深,比如建立海外仓解决物流问题,先后线上全托管、半托管模式,解决商家出海能力短板等。

上述苦活累活,是阿里国际打开全球化大门的通道。

阿里在国内沉淀下来的经验,也能顺利输出到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适配,已经陆续上线西班牙电商平台Miravia、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等平台等。

扛鼎阿里全球化的另一主梁,是菜鸟。

2024财年第一财季,菜鸟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4%,增速仅次于阿里国际,其愿景是“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

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全球化物流选手,海外是菜鸟充分发挥优势的主场,也是阿里国际商业出海的重要助攻手。

从横向对比来看,阿里的全球化业务,与Temu、Shein其实大有不同,后两者主要采取单体化作战模式,而阿里的全球化采取集团军模式——跨境电商平台、海外本土电商、物流出海多路并进,能力互补,协同作战。

这意味着阿里的全球化考卷更难更复杂,不过,一旦全部通关,未来获得的馈赠也会更丰富,完全有机会再造一个全球化“淘天”。

值得一提的是,吴泳铭说,全球化对于阿里巴巴既是机会更是责任。“阿里初创时的第一个业务就是全球化业务,我们当时就立志要做一家由中国人创办在全球经济发展有独特价值的公司。”他说,“重要的是,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

这足见阿里格局,既要自身全球化,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全球化,始终不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

后记

从马云到张勇再到蔡吴新搭档,阿里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三次传承,平稳过渡和交接,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回望全球企业史,乔布斯曾被一手创办的苹果暴力扫地出门,比尔·盖茨被迫离开微软则跟其私情有关,全球市值一度最高的公司GE在韦尔奇之后一路下坠,马斯克收购推特后也闹得鸡飞狗跳。

企业操盘团队的交接,似乎常常伴随着业务巨震的前奏和余波。但阿里是个例外,这是一家习惯了“天晴修屋顶、下雨练内功”的公司。

这种主动求变的传承合理合情吗?最客观的标尺是业绩,2015年,阿里全年营收仅为762.04亿元,不及如今一个季度营收(2341.6亿元)的三分之。

掌舵阿里八年,张勇不负期望。

在蔡吴新周期里,阿里会表现如何?

蔡崇信的国际化背景,可以助攻阿里全球化,而吴泳铭的技术背景,又让“AI驱动”不落空谈;两人搭伙,既有务实的方案,也有务远的视野。当然,他们的能力和资源,能否转化为阿里的实力和业绩,不能预期,只能验证。

马云曾说,希望阿里活上102年——这样的期许,前提是,阿里摆脱对公司创始人、以及明星经理人等单一超级英雄的过度依赖,坚持制度传承、人才更迭的本色。

因此,踩准发展节奏,完成传承交棒,是阿里的必选项,传承不止,生生不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里  阿里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重点  重点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CEO  CE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