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这是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咏露珠》,他生动的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时,一滴露水落在荷叶上的场景。
露水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在傍晚或是夜间时,地面的辐射逐渐的冷却,贴近地球表面的空气就会随之降温,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之后,就会有水汽凝结,随后就形成了露珠。
因此在清晨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路边的小草、树叶的表面上会有一些水渍,但在这里我们要讲述一个小知识,植物表面产生的水渍有时候并不都是露珠,它们有可能是植物自身而排出的水渍,这些水渍和露珠不一样。
露珠是和韦应物所描述的一样,它们的形状和排列没有规律,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水滴,而植物自身排出的水分,它们会整整齐齐的排在叶子的边缘,这种现象叫作植物的吐水。
植物吐水
在了解植物吐水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光合作用。
在1771年时,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与此相关的实验,他将一只小白鼠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之中,当空气中的氧气耗尽之后,蜡烛熄灭,小白鼠也窒息而亡。
随后他又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一起放入密闭的空间,此时他发现蜡烛不会熄灭,植物也不会死亡。
随后又经历长时间的研究,这些科学家们总结出了:植物会吸收光能,随后在叶绿体中运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概念。
植物的吐水,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植物的吐水现象通常会在夏季,这时候正处于它们的生长期。
由于高温导致它们根部的吸水作用变得非常旺盛,为了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它们就会进行吐水。
虽然我们只能在清晨看到植物的吐水现象,但其实在白天的时候它们也会进行吐水,只不过此时的外界温度较高,气候干燥,水孔刚排出液体,这些水分就被会蒸发,我们看不到它们聚集在一起。
然而晚上不同,夜间的蒸腾作用在逐渐减弱,此时的湿度较大,植物们随着水孔排出的水,会一点一点的聚集在一起,慢慢的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场景。
这些水渍之所以会整整齐齐的排队,是因为植物的叶片上存在着排水器,在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通常都会有一些小孔,它们就是植物的水孔,这些水孔和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维管束相通。
因此植物吐水时不仅会吐出水,还会吐出一些营养物质,例如糖、蛋白质等等,它们就包含在这些水渍之中。
吐水会吸引昆虫
这些水分会吸引许多的昆虫,在刚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们并不知道这些水珠中含有营养物质,他们单纯地认为这些昆虫只是在补水。
这一点的发现要归功于蓝莓,科学家们在观察昆虫的时候,发现蓝莓的吐水对昆虫有着格外的吸引力。
于是他们便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收集了蓝莓的吐水,和经常采集蓝莓吐水的昆虫。
随后展开了对照组实验,他们分别给昆虫喂养不一样的水分,其中包括:纯净水,糖水、吐水、糖水蛋白。
经过实验发现,喂食纯净水的昆虫,它们寿命都会很短,它们没办法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喂食糖水和糖水蛋白的昆虫,虽然能够存活下来,但是却没有吐水的寿命长。
随后通过测量,科学家们发现,蓝莓的吐水中不论是糖还是蛋白质,两者的含量都非常的高,对于昆虫来讲,简直是最好的补品。
那么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植物晚上吐水,排出大量的营养物质,难道只是在给敌人准备补品吗?
植物的智慧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同样拥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在动物世界中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能获得食物,植物的吐水对昆虫来讲是公共资源,这就表示很多的昆虫都会为了得到它而大打出手。
经过科学家们的野外调查的发现,那些可以获得补品的昆虫,通常都会是那些肉食性的昆虫,俗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由于它们的存在,其他草食性的昆虫根本不敢靠近植物。
也就是说植物吐水的行为,是在为敌人的敌人屯粮,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
植物的吐水量正在变少
不过植物的这项技能,正在因为全球变暖原因而削弱,并且它还影响着淡水量资源的供应。
地球上的水在经历过太阳光的折射之后,会变成水蒸气融入空气之中,当它们遇到冷空气时,会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积攒的足够多,就形成了雨。
然而全球变暖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的增高,随之植物通过排水腺和气孔排出的水分不断的减少,植物能够从土里吸收的水分也在变少。
这就导致植物的吐水量会变少,它们本来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形成雨,但是体内水分的变少,将会让它们无法在进行吐水。
保护地球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人类的负面影响再次增加了一个,如果我们再不延缓全球变暖的速度,等待我们的将不只是北极永冻土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还有没有淡水资源可用的绝境。
纵观世界总水量,海水占据了其中的97%,淡水只有2.53%,并在每时每刻中仍有淡水正在流向各大洋中。
人不吃食物,光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左右,但是如果不喝水,我们根本活不过一周,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根本就无需说明,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为了动植物的健康生长,节约资源,保护地球,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