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山东半岛东南的崂山,西靠青岛,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自古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和避暑游览胜地。景区方圆百里内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在最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之说,而太清宫是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崂山之所以天下闻名,首先要归功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游览崂山之后,留下了两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道士》和《香玉》。如今在太清宫中仍可找到小说中的原型。
崂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位于崂山南麓的蟠桃峰下,整个道观三面环山,大海当前,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不但是崂山道教庙宇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道众最多、影响最深的一座,同时也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在此始建三官庵。公元980年前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敕封为“华盖真人”的道人刘若拙,奉敕在此处重修太清宫,并新建宫院两处。这两处新建的道教宫院,就是现在的太平宫和上清宫。
太清宫作为中国崂山道教的祖庭,两千多年以来,几乎每朝每代都对其进行过修葺。现存的154间殿堂、房舍均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遗存,至今仍保留着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在国内道教建筑中极为罕见。
而历代高道大德之士在此修行,更为太清宫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到崂山太清宫谈玄传道,从此崂山道教和太清宫名扬天下,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庭,素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数百年来,包括张三丰、徐复阳等许多著名道士均在此隐居潜修,著书立说。
太清宫内外古木参天,松柏常青。据统计,景区内现存汉柏、唐榆、宋银杏等珍稀古树名木114株,其中 树龄在2100年以上的2株。这些古树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院外的一棵“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著名道士李哲玄所植。
在三官殿前,有一棵高达8米多的耐冬树(山茶),相传是元朝著名道士张三丰亲手种植,树龄已超过700年。每年初春,花满枝头,犹如落了一层绛雪,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据说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的“绛雪”,就是这棵耐冬树的化身。
矗立于太清宫后山的老子铜像,系根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老子像制作而成。这座铜像由339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高达50米,总用铜约150吨,共耗时4年于2016年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现已成为崂山南线旅游的全新标志景观。
太清宫还是青岛百姓口口相传的祈福许愿圣地,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这里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太清宫交通:在崂山游客服务中心乘坐观光车前往。现在崂山景区免门票,但需要缴纳旅游大巴车费20元和太清宫门票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