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老国企的“第二春”,14亿人撑起真正的国货之光?

01

汕头超声寻求上市

过去两年,医疗医药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有公司在常规业务需求锐减之下艰难求生,也有公司通过助力抗疫从而赢得了增长机遇。

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喊“后疫情时代”,结果喊了两年,疫情还在肆虐。

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再次爆发疫情,基本都是数轮的新冠核酸检测,让新冠检测相关公司无论是股价还是利润,都出现了暴力拉升。

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莫属于九安医疗,因拿到国外抗原的大单,展开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涨,股价较2021年年初增长超十倍有余。

从新冠概念公司已公开业绩报告来看,相关公司也确实赚的盆满锅满,理应获得更好的估值。

A股20只新冠检测相关上市公司2021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翻倍,济民医疗以2206%涨幅居首。

前段时间,新冠检测概念的半年报集中发布:

金域医学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55.11%。

安旭生物净利润28.78亿元,同比增长1323.67%。

凯普生物、兰卫医学、万泰生物上半年业绩依靠呈现翻番式增长,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150.19%、338.53%、273.24%。

而没有吃到这波“新冠红利”的其他医药,就比较惨了。

这几年,医药行业一直流传一句话,叫 “珍爱生命,远离集采”。

从2021年7月开始算起,医药指数已经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大幅调整,很多投资者已经被医药板块跌的七荤八素,结果最近又遭重锤。

其实从当下的时点来看,无论是板块估值还是公募基金持仓比例,都处于底部区域,且不少数据在今年都创出了历史低值。

但有一条暗线在默默发力,那就是国产医疗器械替代。

最近,一家在国产医疗器械领域深耕已久的老牌国企,也寻求在资本市场上有一番作为。

6月15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广州)事务所。

02

修理工创办的B超“鼻祖”

汕头超声,名不见经传的一家企业。

但这家企业的牛x之处,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这家修理工创办的企业,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国产b超”。

80年代初尚值改革开放的春天,大量外资企业蜂拥而入后,国内尚未成型的医械领域遭遇降维打击,迅速交出市场。

直到1983年,一台名为CTS-18型的B型超声诊断系统横空出世,吹响了国产替代的第一声号角,打破了国内B超零国产的局面。

承接这台B超研发工作的是广东一家名为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汕头超声)。

1957年,地方国营企业汕头无线电厂成立。1965年,改名为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而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原厂办研究所。1978年,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原厂办研究所改为独立单位。

1982年,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正式登记开业。

它的所长“中国超声之父”姚锦钟,上一份工作是汕头无限电厂的一名无线修理工。

在姚锦钟的带领下,汕头超声在1988年便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完全自给,并使一个全部家当只有300多万元的科研机构,跃升为资产总额达1.7亿元的工业巨擘,成为中国医械科技的先导。

虽然说,汕头超声上市对于公司是件新鲜事,但公司本身是一家资历极深的老国企。

发展到今天,汕头超声已成为集医用超声、便携式DR、工业超声、智能服务平台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研制、生产、销售各种超声电子仪器、X射线设备及有关设备,以及上述产品的配套设备(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经营)。

目前,汕头超声只有3家股东,分别为超声资管、汕头市国资委和德福基金。其中,超声资管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汕头超声60.38%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虽然企业是越办越好,但汕头超声这几年的收入情况不容乐观。

2019—2021年,汕头超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3.22亿元、2.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8006.98万元、7592.08万元。

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均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因素影响,以及在后疫情时代销售策略高速存在滞后所致。

未来出现疫情持续、公司销售策略转变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利影响,则公司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然而尽管这几年的利润在逐步缩量,但公司的分红一直没停过。

2019—2021年,汕头超声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43亿元、1.06亿元、5922.65万元,合计为3.09亿元,而同期合计实现净利润才2.57亿元。

另一方面,汕头超声此次IPO欲募集3.11亿元。

换句话说,汕头超声现金分红的金额几近募资总额。 

03

国产替代的风口,吹得动吗?

汕头超声定格的是医疗器械领域,然而对于医疗板块,目前的市场情绪十分低落。

那公司假若以后真的上市,会不会被大行情所连累,导致:

上市当日即巅峰?

既然说是被外部情况所连累,那就要从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宏观环境环境说起。

医疗医药行业前几年走了一波超级牛市,当时市场的逻辑是中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大的,但从去年年中开始就不行了,而且惨到了今年。

久涨必跌,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理解,所以刚开始市场对于医疗板块的预判都认为是在:

杀估值。

除了杀估值之外,还在杀逻辑——医疗医药行业集采。

这个才是最要命的。

市场越发的认识到,医疗医药行业逃不了集采,任何细分赛道都逃不掉,而集采是很恐怖的,集采价格杀的非常凶,那些做仿制药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仿制药板块先崩。

既然仿制药没有前途,那么出路就在创新药,于是创新药又一窝蜂起来了,但后面创新药又出现了新逻辑:赛道太拥挤了。创新药也崩!

都说药不如械,而且中国医疗器械实力比较弱,集采压力比较小,然后资金又跑去了医疗器械板块,但后面发现医疗器械也集采,而且集采价格一样惨烈,医疗器械也崩。

医药和医疗器械都不行,那么医疗服务总不会集采吧,资金又跑去了医疗器械,火了一把后,也崩了。

因为市场发现医疗服务其实也可能被集采,或者说被定价会被管制。

但如果从趋势上判断,国产的医疗器械这次完全是被误伤了。

虽然单价可能因为集采而降低,由于替代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增长率的预期仍然十分可观。

从全球的市场分布来看,欧美占据医疗器械市场中近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15%,且多为技术含量较低、价值占比较低的低值耗材。

不过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或首位。

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十几年内,医疗器械仍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行业。

A股历史中,医疗器械是为数不多的十年十倍的行业之一。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的统计,近年来医疗器械的复合增速保持在20%左右,预计未来还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行业具有较高的景气度,是一个确定性强、增长快的长期投资赛道。

就拿国产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来说,2020年年报及一季报数据显示,2020全年实现营收210.26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66.58亿元,同比增长42.24%。

2021年营收为25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0亿元增长20.18%。迈瑞医疗2021年利润总额90.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2%。

2022中报再次实现增长,净利润52.88亿,同比增长21.73%。

集采并未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实际经营产生明显的影响,影响的是股市的情绪,完全算是被消息面错杀!

反而可能因为集采的出现,让原本就不怎么知名的企业,不怎么知名的优质国产品牌让更多人知道。

就拿汕头超声主营的b超来说,2006年,我国对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的B超仪出口数量仅百余台。

而近两年,出口量猛增至数千台,总金额亦从数年前的区区几十万美元跃升至几千万美元。

这背后所代表的的趋势不言而喻。

一旦走出疫情的影响,医疗板块走出“集采”的阴影,这些被误伤的企业,一定也会迎来价值回归。

搜索建议:
热评

 建行官方app是什么?

建行有两种APP,分别是“掌上龙卡”和“建行手机银行”。“掌上龙卡”app主要是一些优惠活动的介绍,能随时随地掌握吃住行购娱的最新消费优惠资讯;“建行手机银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