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电价一年涨10倍,物价爆表,欧洲被俄罗斯折腾惨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反欧盟,反北约”,昔日东欧的反俄先锋,跟俄罗斯站到了一起。

咋回事儿?

前两天,捷克人民上街抗议了,身在西方阵营,却打出了反对“以西方为导向”的政策取向,组织者说,上街的大约有10万人,当地的警察说,没那么多,最多7万。

对于人口只有132万人口的布拉格来讲,7万也是5%的人口了,除了反欧盟、反北约,他们还反对乌克兰难民,这基本上可以说,与俄罗斯站在同一战线了。

如果从恩怨纠葛来讲,两国可以说是非常不对付,当年的“布拉格之春”被浇灭,苏联的铁蹄还践踏过捷克的国土,所以捷克对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与俄罗斯相比,捷克只能算是东欧小国,但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捷克迅速给乌克兰以声援和支援,在此之前的2021年,捷克还因为一个军火库爆炸案,驱逐了俄罗斯的外交官。

为啥这么快又喊上了亲俄的口号了呢?

吃苦吃够了。

反俄反了个寂寞,反而是自己被刀了,能源价格节节攀升,物价蹭蹭涨,眼看要入冬了怎么取暖还不知道,捷克人坐不住了,要求政府解决问题,当然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时不时断气,整个欧洲都遭不住,更别提捷克了。

如果捷克能和俄罗斯直接签天然气合同,还能避开欧盟内的二道贩子,省下一大笔钱。

对捷克的抗议,德国人怎么评价的呢?德媒说,“下一个就是德国”。

还真是。在德国科隆,人们也上街了,抗议政府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当然核心的诉求是,重启“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

德国人这么慌,也是形势所迫。

前一阵子,G7对俄罗斯石油实行价格上限,国际油价都已经90美元了,美国说,俄油的限价在44美元/桶,说是估算了俄油的成本价,但这价格摆明了是要“趁火打劫”。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再次对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进行检修,本来这一次的是3天,但是3天之后又3天,欧洲还说不出啥来,俄罗斯的断气理由太正当了:

检查出问题的是德国企业西门子,负责维修的也是西门子,维修的零件被制裁禁运,一时半会儿修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北溪1号能否供气,取决于西门子,“责任不在俄罗斯”。

北溪1号在2021年有592亿m³的输气量,但是今年断断续续检修,一检修就断气,整个欧洲都比较难受,而预计每年有550亿m³的输气量的北溪2号,合资公司都快被拖死了,欧洲也是咬死了不批准。

当初为了防止俄罗斯断气,欧盟各国都在加紧储气,但是用气大国德国现在也还没达标,供暖都成问题。

倒是法国已经超过90%,法国够义气,准备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当然了,价格要贵35%,够狠。

而德国寄希望于西法边境建管道,以便欧盟吸收更多的来自北非的天然气,然而这个建议被法国否决了,“北溪二号”大概是德国人能看到的最后希望了。

法国也不消停,2018年因为油价上涨而导致街头暴乱的“黄背心”们,当时因为涨价2.9欧分直接上了街,这次涨价的幅度可大多了,这些人在今年初已经抗议过一次,现在,估计离上街也不远了。

当初俄乌冲突开始,欧洲的选边站是非常明显的,而冲突持续了半年后,新的选边站就要开始了:

是选政治还是选民生?

这个选择似乎已经不那么难了。他们突然发现,俄乌战争打了半年,美国人发了大财,自己成了最大的代价。

欧洲的这一波也不冤,拿能源制裁俄罗斯,基本就是“拿自己祭天”的行为,毕竟在能源方面,俄罗斯把欧洲拿捏地死死的。

虽然欧盟GDP全球第三,但俄罗斯掌握了欧洲能源的命脉,2021年,37%的天然气、25%的石油和20%的煤,都来自俄罗斯。

而且,欧盟暂时还别无选择。

比如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分别来自俄罗斯、挪威、阿尔及利亚和阿塞拜疆,而其他产区只能通过LNG的形式走海运,成本就高多了。

美国产量大但消耗也大,LNG主要出口亚太,欧洲只能占小头;中东的主产区在伊朗,身上还背着制裁,而沙特和卡塔尔,也更愿意往亚太卖;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距离太远,更是指望不上。

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数千亿立方,这个缺口不是一时就能找到新的弥补。

石油就更夸张了,1042.1万桶/天的消耗量,36.6万桶/天的本土产能,连零头都不够,而缺口中四分之一的进口来自俄罗斯。

石油和天然气少了之后,向来不待见煤的欧洲也开始加紧煤的进口了,欧洲倒是有德国和波兰两大煤炭主产区,但是这两国的煤炭供不应求,所以只能靠进口,48%的进口量来自俄罗斯,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哥伦比亚三国的进口量,也只占到42%。

然而,欧盟在8月份的对俄罗斯的“禁煤令”生效,虽然总量相对石油天然气来讲,总量偏小,但是欧洲抢煤,必然带动全球煤价上涨,煤电价格影响全球,尤其是煤电作为主力的亚太地区,中日韩首当其冲。

但凡欧洲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危机就不会发生。

欧洲还能强硬多久?

凛冬将至,欧洲人已经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来自中国的取暖设备在欧洲很受欢迎,无论是电暖气还是电热毯,都已经开始安排上了。

但情形依然非常不乐观:

1. 储气工程确实能让欧洲熬过一阵子,但是如果俄罗斯持续“断气”,欧洲人恐怕就得断气;

2. 能源短缺,能源企业不救就要死了,纾困基金搞了不少,有没有效最终还是取决于能源;

3. 再看电力,对于“油气煤”的依赖逐渐增强,其他电力要么增长不明显,要么在下滑,欧洲核电大国法国,电力已经从净出口变成净进口,电力短缺,正在蔓延。

欧洲的电价期货走势就非常刺激了,8月底,德国明年交付电价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欧元/兆瓦时,而法国明年交付电价一度涨至1130欧元/兆瓦时,一度电约合人民币7.7元了。

欧盟也承认,过去的一年里,欧洲的电力价格涨了10倍,现在,在英国投资电力的李嘉诚家族,应该在为当初的交易泡汤而偷着乐了。

当然,民电短期内影响还是有限的,因为欧洲很多国家是合约制,合约期内不涨价,但是合约到期之后就不一定了,再加上之后即将到来的新的用电高峰,账单金额只会越来越大。

电价上涨,直接让通胀压力巨大,欧盟年内通胀率不断走高,8月份的更是达到了历史纪录水平,较年初上涨了近80%,吃的、用的、人工都在涨,账单翻倍轻轻松松。

这几天,英国首相也换人了,此前被看好的印度裔财长落选,而初选时支持率并不高的特拉斯当选,为啥?仅“号召减税,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这一条,就足够选民们无脑投票了。

毕竟,英国的通胀率目标是2%,而实际通胀率已经到10.1%了,切肤之痛,减税会不会影响以后,就以后再说,熬过眼下,才是最重要的。

民众上街的情形会在哪个国家发生呢?压力确实不小,能源不足,担心常在:

夏天的极端炎热已经发生,今年冬天的极端寒冷会再次降临吗?

而为了扩大能源来源,欧洲已经准备同伊朗谈判了,可能会用松动制裁的方式,来换取能源了。

看,突破政治因素,也不是不可以嘛。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