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温度、厚度、高度,铸就总台秋晚里的中国自信

中国人的浪漫,在于常以各种意象来架构独属于节日的仪式感,来续存情感与思想。

如今,在或食或酒,或诗或月的经典意象之外,晚会作为新的意象表达,不仅烘托着阖家团聚的欢乐氛围,也凝结着「天涯共此时」的壮阔情感。

9月10日晚上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中秋晚会》通过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中文国际频道(CCTV-4)、音乐频道(CCTV-15)、8K超高清频道,文艺之声、音乐之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海外社交平台与全球受众一起共度花好月圆夜。

中秋正好时,一年一度的总台中秋晚会也正因高品质舞美呈现与独特的中式浪漫引发全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发出了「央视舞美太绝了」、「江南韵味十足」、「央视舞台惊艳」的赞叹。

图片来源:微博

开播当晚,秋晚迅速登顶热榜,引发了一时的「刷屏」潮。截至9月11日13时,收获全网热搜650个,#央视中秋晚会#主话题阅读量近70亿,相关话题阅读增量超86亿,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2.7亿。

在团圆节庆的温情表达之外,总台秋晚正在成为中秋新意象的风向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中国式深意。

1号深觉以「度量」来品评总台秋晚所涵盖的中式深意或许更为契合。总台秋晚以「度」为量,真正实现了从科技增量到情感含量,再到文化容量的完美闭环,也彰显了不同视角下的中国自信。

科技有「度」:再现虚实相生的艺术与生活

时下,晚会作为新的节日意象表达,逐渐成为了展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因此,借助「科技感」实现视听提质以更好进行内容表达便成为了近年来晚会「出新」的方式。

但具体到科技感的应用,总台秋晚给出的解法独树一帜:遵循了走出科技,落地生活的「基本法」,在科技有度的同时兼顾了晚会的艺术性与生活性。总台秋晚巧妙地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轴线,通过科技与舞台艺术的结合,重现了双重意义上的「纪念」。

一是秋晚在时间维度上的「纪念」,在时间的具象呈现上以「人生」为度量单位,挑选了不同意义的时间节点来再现旧时光里的故事。

李荣浩所演绎的歌曲《爸爸妈妈》,用歌声叙述了长大之后才明白的父母深情。透过窗景,以幼时父亲回家后,一家三口的的其乐融融和孩子长大后,奔波归来与年迈的父母相拥,这两幅温情却简单的线条画,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是歌词里描绘的沉甸甸的、歌颂不尽的「平凡情感」。

与李荣浩演绎的「长大后才明白的情感」异曲同工的是,由宋佳和辛柏青演绎的《人世间》,在老式的座椅、摆钟、缝纫机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意象倒影中讲述了岁月的变迁,悬立在舞台上的照片倒影记录了生命的不同阶段,而歌声传达出的则是老一辈对年轻人的「一生向阳」的质朴期望。

在时间线的「纪念」里,秋晚重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温馨故事,而空间感上营造的「纪念」氛围中,秋晚则是选择了宏观视角来展现厚重的历史文化。

由万茜和崔开潮联袂出演的《声声慢》展现了苏州的山水景观与苏绣的文化景观,在烟雨濛濛的小桥流水间,让人置身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在针线穿梭的精美苏绣里,万茜行走其中,是漫步苏绣中,也是漫步江南里,更是在漫步于浓厚的苏绣文化中。

今年秋晚在舞台艺术表现上延续了以往的唯美风格,契合江南之地的婉约与雅致,将画面以「画」的形式呈现。例如,李玉刚演绎的《把酒问月》,在月色里,满目的孔明灯与暖色灯笼相互映衬,李玉刚走过长廊,穿过屏风,来到环桥上,一路走过的苏式建筑与观赏让人置身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不禁想起千年来江南的历史足迹。

秋晚的「空间感」,在以镜头窗口为观众呈现苏州风景的「天涯若比邻」之外,也在呼应着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天外」想象。

《银河里的星星》在演绎者李宇春的歌声旋律里,舞台开始流转变化,从水滴环绕到星河环绕,通过科技所营造的太空场景,李宇春与航天员相互问好,接过了那颗从航天员刘洋手中接过的折纸星星,也接过了在太空中的三位航天员为全体华人送上的中秋祝福。

秋晚的科技感在时空「纪念」上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视角切换,也展现了从比邻山水江南到体验江南历史的情感叠加。

情感有「度」:惦念的「身边」与「归途」

自古以来,含蓄之于国人,是既模糊也深情的情感表达。相比宣之于口,中国式深情往往显得内敛。

总台秋晚舞台的情感输出,同样是内敛含蓄的。以歌以舞以诉说的暗喻式表达,没有过多强烈的情绪输出,而是温和地映现着中国人骨子早已沉淀的对于家人、家乡、国家的深沉而炙热的情感。

从微观而言,总台秋晚复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度量逐渐扩大化,从「身边」人到陌生人,一以贯之地表达着共情与理解。

谭维维的《如愿》将观众拉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光,老旧的电视机上放映着最普通的生活日常,邻里乡亲一起坐在露天电影院里看着幕布上的画面,父母为玩闹的小孩子默默扇风……舞台大屏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合照,是属于无数人的珍贵怀念,而大幕最后「爸妈,想你了」,更是团圆夜每一个人的真实心声。

那英演绎的《守候》则是对于每一个平凡却闪耀的普通人的献礼,发黄的胶片屏风上,是无数普通人在岗位上的工作瞬间,虽然平凡却能看得到那一刻他们真心的笑容,最后,舞台屏风与舞者们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心,而最后相交的一双双手,暗喻着对于社会的「守候」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

从宏观来看,总台秋晚还重现了个体的「家国情」,将中国人对于家国故土的深切眷恋逐一表达,这份情在生活的「附近」,在心系的「归途」,更在于对「家国」的热爱。

王祖蓝与时代少年团联合演绎的《我们会更好》,以粤语和普通话配合演唱的方式,达成了两代歌手之间、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动。在歌曲结尾,「香港明天会更好,我们会更好」的集体喊话,是香港与祖国之间的默契与情感,更是国人对于家国的热爱。

在中国人的深情里,不仅期望小家的团圆,更心系大家的团圆。秋晚奉上了一场展现地域风情却也面向国际的盛会,也向海外华人与仍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们传达着来自祖国对他们的思念。

总台秋晚在中秋这一独特而别具意义的时刻,不仅集中承载表现着全体华人的情感输出,也让这样质朴而热烈的爱在歌舞之外,有了更具向心力、更有温度的表达。

文化有「度」:融合文化记忆里的「经典」与「新生」

文化,作为总台秋晚的精神主线,是晚会「以情动人」的最佳注解。

保持活力,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话题。

对此,总台秋晚给出的答案是,以「经典」与「新生」共筑文化的新厚度。

总台秋晚呈现的「经典」之作是凝聚了不同历史阶段色彩后,依旧常看常新的精粹。从有着浓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到具有集体记忆的流行文化,再到如今生机盎然的潮流文化,秋晚都一一予以展现。

比如,蔡国庆与张含韵联袂演绎的《吉庆团圆》,将中秋的祭月风俗「请兔儿爷」与苏州的江南景色相融合,让南北方的不同意象在中秋之夜也得以「团圆」。节目还以兔爷儿为两代人对话的媒介,在传统风俗所凝聚的文化场景里,让文化的传承显得具象且生动。

如果说《吉庆团圆》是更具传统文化色彩的「经典」再现,那么郑钧所演绎的《热爱》则代表着曾风靡一时的乐队式流行文化。作为摇滚乐的代表人物,郑钧再现了摇滚乐所代表的上世纪国人热血精神的真实写照,让人梦回热血难凉的激情岁月。

总台秋晚所映射的「新生」是当下最具意气与活力的潮流文化,有着新潮且无畏的激情。

在潮流形式和潮流内容上,秋晚巧妙地运用了「一语双关」的表达。

刘畊宏演绎的歌曲《记得要勇敢》以一句「记得面对问题都要勇敢」的现场互动,表达了潮流文化下年轻人「勇敢」的生活态度,随后刘畊宏在舞台中央以其招牌健身动作,带动全场舞者一起舞动,通过歌曲的内容表达和健身动作的形式表达,将潮流文化更直观、更具亲和力地呈现出来。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毛晓彤与檀健次合作演绎的《孤独颂歌》,借由熟悉的潮流音乐旋律,以拉丁舞步,和新颖的场景逆转视效相配合,同样表达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潮流态度。

从悠久的传统文化到经典的流行文化,再到新鲜的潮流文化,总台秋晚展现了文化的场域里,一场「经典」与「新潮」的精彩碰撞。在总台秋晚的舞台上,传统性与时代性相互碰撞,它们刮起了迥异的舞台风暴,但也映现着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文化的未来模样。

1号结语

节日,是将国人文化认同感与仪式感都明确且庄重地进行表达的时刻。

总台秋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陪伴者」的身份呈现了一场多维的视听享受,用心倾诉了中国式的浪漫与深情,也为所有平日内敛含蓄的情感提供了一个言说的平台。

这是一场回忆着过去,品味着现在,也期待着未来的中秋晚会,更是一场多维视角下的高品质的媒介仪式。

在情感输出之外,总台秋晚在内容输出和形式表现上兼顾了不同的文化层次,不仅详略得当表达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历史纬度上展现了时代进程下万象更新的文化表现形式。

总台秋晚以恰到好处的打开方式完美呈现了一场充满中国式浪漫与深情的文艺盛会,在这场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中秋家宴」里,留下了深刻入骨的民族情感共鸣。

搜索建议:
热评

 谁能帮我找一个相声的名字?

  两个版本稍稍有点不同:(一)说的是家住村前的有位同学叫鲁露露,家住村后的有同学叫吴都都,鲁露露的叔叔会做车轱辘,吴都都的姑姑会种大葫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