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部片,能让人手心冒汗、头皮发麻、胆战心惊。
前方高能,坐稳了!!!
美国有个B67电视塔。
足足有2000多英尺高。
是高到令人想吐的美国第四高建筑物。
一对酷爱极限运动的好姐妹。
决定挑战它,一口气爬到头,体验“在云端”的快感。
在极限运动爱好者眼里。
高空攀爬,不仅可以克服恐惧,还可以获得征服感和满足感。
于是,好姐妹互相加油鼓劲,一步一步向上爬。
有朋友陪着,攀爬过程似乎变得特别快。
一会儿功夫,俩人就爬到了1800英尺的高度。
放眼望去,果真“一览众山小”。
平日常去的餐厅、加油站、旅馆等地面建筑,都变得像蚂蚁一样小。
顺利登顶后,好姐妹赶紧自拍打卡,等着发INS。
心满意足的踏上返程之路。
没想到,这时候意外出现了。
梯子突然断裂。
其中一个姐们儿,直接悬在空中,随时都会落地。
梯子整个掉落,意味着切断了返程活路。
她们要怎么做才能活下去?
一个极限求生的荒野恐怖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这是好莱坞最新惊悚片。
小成本制作,没有大明星。
愣是靠着口碑发酵,成为了暑期档黑马选手。
它营造的恐怖效果非常直给,属于无法预测、猝不及防的生猛刺激。
对《不》无感的朋友,可以试试这部电影,一定会让你肾上腺素飙升。
影片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质感。
前半部分像一部纪录片。
观众可以与俩姐妹同步前进,观察从几十英尺到上千英尺的视野变化。
登高望远的感觉,让人兴奋不已。
但低头一看,又能瞬间吓尿。
这就是高空攀爬带来的双重刺激。
这时候,再来个喜欢恶作剧的队友,故意晃梯子吓吓你。
那感觉,别提多酸爽了。
影片运用了大量第一视角镜头,来拍摄姐妹俩的攀爬过程。
这种拍摄方式,提供了身临其境式的沉浸感。
观众可以轻松代入,体验高空刺激。
不过,极限运动或多或少都伴随潜在凶险。
导演在打造攀爬奇观之外,调动了各种细节信息,来提醒观众。
由于电视塔缺少维护,早就埋下安全隐患。
比如,处在断裂边缘的钢板。
摇摇欲坠的螺丝钉。
以及颤颤巍巍的梯子。
仿佛整个建筑物,随时都要崩塌瓦解。
接下来,影片迎来了第一个惊险桥段。
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
返程途中,梯子全部掉落,其中一个姐妹悬在半空。
扒姐原以为,这是片子最震惊最揪心的地方。
殊不知,这只是开胃菜。
俩姐妹费劲巴拉,又回到了电视塔顶端。
接下来,她们要怎么生存?
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保暖装备。
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
也就是说,影片后半段变成了极限求生式恐怖片。
在生存险境里,最可怕的其实不是险。
而是希望燃起,又被反复浇灭。
二人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求救方式,均宣告失败。
比如,用手机敲好求救信息,然后跟填充物一起装进鞋里,从高空扔下。
希望能重新出现信号,将信息发送出去。
结果,手机摔碎了,啥用没有。
再比如,看到有人在附近出没,二人赶紧用信号灯传递求救信息。
结果,对方却趁机把她们的车给偷走了。
求助信念被反复泯灭。
接下来,就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先说身体。
没有食物水源供给,她们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而且俩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远处的秃鹫闻到血腥味,将其视为濒死猎物。
动不动就来视察她们的生命状态,等待收获美食。
心理折磨,也很要命。
二人在交谈过程中,逐渐发现她们竟喜欢过同一个男人。
这给本来就焦灼的关系,又添了把烈火。
没什么比好姐妹和前任男友都背叛自己,还要难过的了。
人性背叛,可比虎视眈眈的秃鹫更可怕。
这下可好,生存难题还没解决,她们又多了一道友情选择题。
接下来的内容。
充斥着的大量幻觉臆想和血腥暴力情节。
扒姐暂时先不剧透。
只能说,最终有人活了下来。
但过程极其残忍与绝望,残暴程度远超上述截图。
生者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动物本能,才能争取活下去的可能。
整体而言,影片是部合格的惊悚片。
它不走高深路线,只求能刺激、爽、吓人。
在此基础上,再加点现实隐喻就够了。
吓人桥段,扒姐前面说过了。
最后说说它的现实隐喻。
导演借姐妹俩的遭遇,提问了一个疑问。
极端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还是为了在社交平台出名涨粉?
如果出发点不对,那势必要为虚荣心出代价。
除此之外,导演还讽刺了现代社会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
比如,人们就算身临险境,也一定要拍照/录像。
以及把求生希望,全部寄托在手机和无人机上。
不过编剧下笔最狠的地方,还是对于人性的拷问。
两位主角,原本有两次获救机会。
只要发射信号灯的时候,路人愿意往前走几步,了解一下现场情况。
只要无人机被碾压的时候,司机愿意拾起来,查看里面的求救纸条。
那么,她们就可以摆脱陷阱。
可惜,两次求救,都因为路人的冷漠,而画上句号。
原来在绝境面前,最可怕的还是自私自利的人性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