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千亿IPO背后

作者丨小鹿

监制丨阑夕

近日,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吸睛无数。多位院士联名推荐,上海、成都、天津等多地亮起灯光塔庆祝。而从市场反应看,其同样受到热捧,市值直接突破千亿。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海光信息。

8月12日,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开盘直接较发行价上涨94.4%。截至8月26日,在452家科创版上市企业中,其市值排名第五(达到1281亿元),这也是今年芯片领域最大IPO。

海光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缘何如此受到追捧?千亿IPO成色几何?作为科技自媒体兼小股民,虽然手头事儿不少,但架不住好奇和身边朋友不停问询,还是要来扒一扒这家公司。

不过坦白说,这家公司着实低调,据招股书说成立8年,但在公开渠道,很少看到他的报道,官方发声更是寥寥。

我咨询了业内的朋友,并仔细研读了招股说明书,试图通过蛛丝马迹去找寻这家公司的发展脉络,发现千亿市值背后大有乾坤。

发现一:魄力-重仓研发,加速迭代

研发方面,海光可谓重仓投入。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海光信息累计研发投入为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达 95.35%。几乎把全部的营收都投入搞研发,这的确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可见其要凭技术在高端CPU、DCU领域打开一片天地的决心。

对研发的重视反应在专利和产品层面。

专利领域,海光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 179 项、 154 项软件著作权和 81 项集成电路设计专有权。这些专利和知识产权,主要分布在“高端通用处理器微结构设计技术”、“先进工艺物理设计技术”、“处理器固件与微码技术”等。

产品层面,自2019年量产来,海光全系CPU已完成三次迭代,迭代频率达到年均一次,速度很快。在CPU迭代升级中很关键的,就是能否结合微结构调整,实现指令集的迭代与丰富。而据招股书披露,这方面海光已实现。这说明海光对x86指令集的消化吸收比较顺利,才能实现如此快速的自主迭代发展。

在搜集资料时,我看到有人在说授权的问题,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国内几大芯片厂商的指令集都是海外引进。海光是从AMD公司获得的x86指令集一次性永久授权,可自行迭代发展;鲲鹏和飞腾是从ARM公司获得的V8架构授权;兆芯通过与台湾威盛合作获得了x86授权,但2018年到期,未续签授权协议。龙芯和申威也分别是基于MIps指令集和alpha架构发展而来。

不同早先只能拿到黑盒子的发展模式,搞芯片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的方向没错,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才是关键。

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正视客观差距,务实潜心研发,这或许是高端芯片发展的一条突破之路。海光,让我们看到希望。

发现二:产品力-潜心内功,提升性能

高端通用处理器芯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佼佼者,性能是核心指标。

在获得AMD公司基于ZEN架构的 x86指令集永久授权后,因海光实现了自行扩展和验证x86指令集能力,产品性能稳步提升。

2020年量产的海光 7285 CPU(海光二号系列产品),其 SPEC CPU 2017(国际知名CPU性能评测标准)实测性能与同期发布的国际主流处理器总体相当。

另据海光官网批露,最新的海光三号处理器,最高规格具备32核心64线程,拥有多达128条PCIe 4.0通道,支持内存频率提升至3200MHz,相比上一代产品,海光三号的整体实测性能提升约45%。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海光的芯片性能不高,于是我向业内朋友求证。朋友介绍,最初海光获得的指令集因种种原因,性能并没有百分百媲美ZEN 1,但通过产品快速迭代,如今在产品性能上,说海光国内领先、媲美国际主流是实至名归。

产品的硬实力,是对质疑的最好回击。海光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这一点。

发现三:市场力-专注商业,广邀伙伴

专注在商业领域推广,广邀生态伙伴,是海光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不同于很多厂商“扛大旗”式的推广策略,海光直接对外宣传的声音很少,但依托其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对外称:光合组织),已凝聚数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而较好产品性能,加速了海光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推广进度。

招股书披露,自 2018 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搭载海光 CPU 芯片,并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等业务中得到广泛使用,覆盖互联网、教育、交通等数十个行业。

海光招股书中值得关注的细节还很多,有时间再分析和摘录,其总体给人感觉是韬光养晦,积蓄实力。回想早先海光创立时,很多人都对其“国产”身份质疑,“磨皮”论文章也有,对此本人觉得大可不必。

因为近100年来,对于海外先进技术与产品,我们都是学习和追赶者,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这需要一个过程。回顾海光从创立到上市的历程,其比较可贵的,就是海光没有执着于扛“民族大旗”、急迫自证“国产”身份。

而是专注于商业化,满足各方面对高端通用CPU的实际需求。在外部环境动荡的当下,这或许才是中国技术型企业应有的发展姿态: 少立大旗、少炒概念、正视差距、蓄力发展。

只有像海光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才能实现技术上的层级跃升,推开新的技术与产业大门。

搜索建议:千亿IPO背后  千亿IPO背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