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杨洁,笔名杨雅捷,民进会员,1989年,海州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海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关心成长宣传教育基金会爱心公益大使。师从钟孺乾、吴蓬、唐辉、唐秀玲、张玉锋,花鸟、山水、人物、佛像印均有涉猎,其中以山水为主要创作方向。
2013年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雅安地震灾区捐赠书画作品。
2015年 《嘉木繁陰》由 山水家园——全国首届山水画提名展展览组委会收藏。
2018年《新雨后》 入选 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彝家六月》 入选 第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国画)。
2018年 《彝家六月》由 第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览组委会收藏。
2018年《谧》 入选 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
2018年《百变剧场·3·浦江乱弹》 入选 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
2018年 《百变剧场.3.浦江乱弹》由 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展览组委会收藏。
2018年《观自在》 入选 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大爱之境》 入会资格 “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
2019年 《大爱之境》由 “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展览组委会收藏。
2019年《丝路物语》 入选 2019“八大山人”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用生命守护你-开山岛》 入选 第二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情系开山岛》 入展 祖国礼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苏美术作品展。
2019年获年度海州区“全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与“全区优秀文艺创作奖获得者”称号。
2020年入选“溯源孔望”当代造像印学雅集(第三回)。
杨洁老师的“秋山新雨”系列山水画作品,在中国山水画的领域中都是非常独特的。无论是“一角山水”的构图、设色用墨,还是充满新意的现代意象造型表达形式,都一再的表明了她不甘于局限于跟随他人脚步去行走,在创作方面她是一位锐意进取的画家。
杨洁的秋山新雨系列山水作品,整体的调性是中低调的,在如梦似幻的空间里追寻平静。
从技法上来说,她用了各种不同材质的颜料来表现出不同质感、不同颜色、不同肌理的黑,并其他特殊手法使画面的表现更加丰富。透明的、不透明的黑,细腻的、颗粒感强的黑,哑光的、亮光的黑,这种丰富的变化需要细细品读体味。想要读懂杨洁老师的画,读懂画面中深层的含义,还需要观者平静心绪。
从画面的经营上来说,不光是继承了传统山水中马远的“一角山水”,更是融合了现代画面构成的黑白灰、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等元素,可观可品的内容信息十分丰富,至于能品读出多少,就要看每个人不同的艺术素养了。
【作品鉴赏】
读杨洁的山水画,不难发现,她在继承宋代马远“一角山水”的形式与美学原则中,在画面的意义、意象之间始终探索内在的契合关系,并取得不小的成果。作品中的意象,透露的是画家内心深处的精神底色和理想的图景;而节奏和韵律,则蕴含着画家的个性气质,同时也表达着一种整体的感受也认知,由此形成意象与形式的“整体感觉”。杨洁作品通过“一角山水”的象征与暗示,使之呈现为一系列的意象与图景,令人在置身于整体氛围之中,获得共鸣与启发,显而易见,杨洁不满足于画面已有的完整,而在于探寻深层的“意义图景”。
显然,从个性气质来说,杨洁更喜欢平静的追求与寻找,当然,她并不指向超脱与顿悟,而是一种富含力量的沉思,对时间空间的沉思。在杨洁的“一角山水”中,她强调在平淡之中见出非凡的效果,我们在画家精心的安排、构思、语言与笔墨中,拔高着我们的视野与想象;从时间上来说,“传统”已被转入到现在和此刻;空间化隐喻持续发挥着语言与笔墨的效应,整体的“一角山水”,从诗心、境界、氛围,给我们的视野和空间感进一步提升、弥散、荡漾,我们的想象和心情也随之从有限到无限,从平静冷寂到激越漫延,一角山水又让我们联想到山川的整体,与此同时,时间也从当下进入了未来……
这种情绪流动的回转和空间隐喻的虚实、疏密,如作品《空山新雨后》、《柳暗花明》等,表现一角山水的形式上的整体而凝练,气息上的坚定与决然,以及时间上的流动,是空间上“一角”的表达,都给人以生机郁勃之感,与内涵呼应之外,同时为作品贡献了节奏感、韵律感,使之与画家的精神追求与寻找达到完美的对应与结合。
正是这样,借助节奏和意象,画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更深刻的并充满精神力量的现实世界。
每当我们看到杨洁的《空山新雨后》、《李白琴月》作品时,记忆中宋画的“简净”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通过读解在参与者身上产生了一种时代气息、再创造和生成的力量;空寂、清冷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效果便油然褪去,代之以微情和时代感,画面意象与整体氛围呼应着画家与欣赏者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阅读者自己的向往。
有人说,画家的存在就是画家的言语,这是不错的,在创作中,画家把自身的隐秘浮现到意识中来。显而易见,时代的力量是强大的,譬如,宋画的“简净”与“冷寂”,在时代的光照下,转化为温热明净的笔墨和明确的意义资源。
当画家笔下的岩石野草,巨石葛藤等的意象出现,并不意味着是在照搬生活的琐碎细节,画家在此乃是以此隐喻一种精神的段位和象征性生命比喻,或者毋宁说是属于画家内心的精神象征和灵魂的相似性。借用一句评论诗歌作品的用语来说,静心来自于细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诗人对所写事物的专心,也就是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之中。
这当然是艺术家的气质,也是精神气象的使然。
在杨洁作品中的纹理和气脉中,我们看到了画家是如何地把心境转化为山水之境的。如画家作品《柳暗花明》、《天气晚来秋》、《快雪时晴》、《山林微云》等,从纹理和气脉来看,画家有着如水般沉静的心境,将人们朦胧、隐约、如梦如幻的灵奇之景,给以拓宽,并在心智和山水边界上,创造出一片静谧、坦然与生机郁勃的意境。
心境与山水之境正是这样完成转化的。
这是一个从有我到无我的过程,在经过多次过滤后,画家剔除了无端的感慨,在无为的心态中,关注内心、打量自己;其中,重要的是画家更看重诗意行为将日常审美化,给视野中的山川、流水涂抹上艺术的形而上色彩,所谓的“胸襟大了,日月就小了;人静下来,诗意就葱茏了”,正是如此,一种静谧感让画家笔下的山水变得婆娑纯美,使作品更像一个人在静谧时光中的冥想,以及对心灵和生命的触摸和感叹。由此,在细读杨洁的山水作品中,我们看到,作品中充满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等等,重重叠叠的;还有通感,虚与实、精神与外形、互相感应转换等等。在山水的疏密之间,岩石的大小之间,动静之间,唤起的则是内心深处的坦荡、明朗和澄澈的情感。
从特定角度来说,相似性的精神意象,容易在局部、细节与不同整体之间形成彼此唤醒与照亮的结构,从而使画家的作品具有精神稳定的整体风格和意境。这是一种现代主义或更贴近后意象主义的风格;因为,作为画家,杨洁很在意作品的视觉性和主观性,她把美的意境给以强调和提升,把清晰的山水意象作为通向审美境界的途径,以及平易的表现方式给人安静的美感。她的作品因而就成为了对主观世界和事物精神的探索。所以,读她的作品,不能完全拘于细节或局部意象,更重要的是看细节、局部意象后隐藏的画家情感、情绪,在了然于心之后,就能更品味出那些山水意象的整体力量,感觉出她的创造力,并为山水画的丰富性、整体感和深邃性而感叹。
绘画有了思想,思想便让看似结构松散的意象结实起来,这也是画家人生况味使然,杨洁通过对身边微小事物深情抚摸和细细体验,让人生和艺术有了大况味、大境界,又因为她的“意义图景”的追寻,而有了美感,她的探索就有了回声,她的作品就有了格调,这一切都表明她在“意义图景”的追寻中收获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