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公司知乎,在上市之后,开始变快了。
但也就是单车换摩托,和友商的火箭速度相比,还是慢。
知乎明白,再不快点,就很难逃离窘境的旋涡了。
据《华夏时报》报道,该报记者从多位知乎员工处了解到,从5月20日晚开始,知乎数百名员工陆续接到电话或在线上会议中被单方面通知“被裁”,其中,未满试用期及工作1-2年的员工较多。
而这已经不是知乎第一次裁员,早在今年三四月就有视频部门裁员消息传出。
对于知乎来说,上市以来,就没消停过。
2021年纽交所挂牌上市,2022年港交所挂牌上市,知乎成为第一家在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互联网公司,但该光环下却是亏损扩大现实:2021年净亏损达12.99亿元,
而知乎在5月25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营收7.43亿元,同比增长55.4%,经调整后净亏损3.67亿元,同比扩大89.8%。营收成本和运营费用继续上涨。
对此,知乎创始人周源的表态也颇为耐人寻味:我们对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以后,取得一个盈利的结果是比较有信心的。
裁员、亏损和有信心,构成了知乎当下的三元素。
慢公司知乎该何处去呢?
它的这一波裁员,是否更随着互联网同行们的“毕业”热呢?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于余金、《中国经营报》记者郑丹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无法证明其是跟随同行裁员,但上市一年,知乎确实有点“只呼”奈何了。
例如其裁员,或许就源之于上市后急切表现而进行的扩张。
过度扩大边界,基于在直播、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挖掘知识付费和表现场景,确实容易导致其在收缩战线、改换试错领域时,将为此前试错领域招募的专才解聘。
不过,裁员和减亏没有必然的联系。
光靠裁员来节流不可能减亏,只有开源才能达成目标,所以边裁(放弃的领域)边招(新的领域)反而是常态
事实上,知乎的对外解释也大抵如此。
据北京商报报道,知乎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相应情况属于正常的业务和组织优化调整。知乎聚焦‘生态第一’,不断招聘核心岗位的优秀人才,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但不断地优化组合,就能解决知乎的问题吗?
在知乎而言,一季度财报的一个变化,似乎带来了曙光。
2022年第一季度,知乎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超越线上广告业务,成为其最主要营收。
换言之,过去严重依赖广告营收而不得不变成慢公司的知乎,上市后融资带来的扩张,还是产生了质变。
愚以为,但这一质变,还不足以改变知乎的窘境。
内容方向的升维和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
战略改变不会在当年营收上有立竿见影的呈现,尤其是相关战略本质上在其他综合内容平台上也有雷同,则竞争压力之下,更难快速达成战略目标。
知乎上市一年来,确实为了知识付费的变现场景做了许多的发力点。
例如视频、职业教育,但商业化的痛点也很明显,即用户并没有为大部分知识付费的需求,也没有必要被导流到相关知识(软文)指向的产品之上。
用户对知识分享的潜意识认知是去功利化的,这也使得在知乎上即使用知识的方式来做直播带货,也会引发用户的反感。
因此,它的变现难题,根本上还是用户的消费潜意识的抵触。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游戏产业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