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今年春节,总有一条路,是哭着走完的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 | 虫二

修路,修路,中国的路永远修不完。

近日,几则基建的新闻频频霸屏,我国为何要在修路上要下这么大功夫?

贵州乌江水运日前全线复航——

(天眼新闻贵州)

“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这句话实在是太贴切了。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前几天投运,被誉为“升船机博物馆”,共造下6项世界之最:

世界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

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建筑物;

世界水位变幅最大的通航建筑物;

世界上单级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

世界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

世界规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多高原山地,

优质的特产却老是走不出这个南面的省份,畅通无阻的交通变成了贵州人民岁岁的盼头,

如今,高桥百尺,拔地矗立,全球已通车的前十座桥面最高的大桥里有5座位于贵州。

雪耀长白,东北高岭上建了条森林高铁——

沈阳至佳木斯高铁长白山至敦化段开通运营,

(央视新闻 朝闻天下)

克服山峦起伏、冻土密集,长白山风景区接入全国高铁网。

翻开我国波澜壮阔的筑路史才发现,沉甸甸的是背后筑路人的故事。

华夏泱泱,非常之观,路必通达。

01

最高、最险、最长、工程量最大、修建速度最快,川藏公路有着中国筑路史上五大奇迹。

“将公路修到拉萨去!”随着中央一声号令,十万筑路大军历时四余年,将雪域高原和四川盆地连起,2000多公里,天堑变坦途。

三层路面,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轧平后形成公路。本就有限的机械无法在高原复杂的地形上作业,一切只能靠人工。

在1950年,那个尚还是个贫穷的年代,只能用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对抗峭壁顽石。

石头是用手垒的,木料是去雪山下的原始森林里拾的。

开山炸石需要爬到悬崖陡壁上,他们就把衣服撕烂,将布条打结悬在石头上再缠在腰间做保护绳。

东起成都,西至拉萨,这绵延千里,是十万人用手、用命筑起的“天路”。

4000米高原上,遍地积雪,只有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想要挖开1.5米深的冻土层,只能用火烤化再一点点往下挖。

山口的风有8到10级,寒气钻进皮肤,手上的伤口裂开、愈合、又裂开。

比寒冷更难忍的是饥饿,空投未成,征粮困难,一条“新规”悄悄诞生——每人每天只吃一斤粮,没有抱怨,所有人缄默成规。

寒风相逼,氧气稀薄,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本就没有吃好的一众战士昏倒。有的人昏倒休息一会再起来干,有的人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艰难困苦磨不灭这股子英雄心气,整理好疲惫心情,战士们用树枝在雪地搭床,还笑着称这是钢丝床。

能让高山低头,再使冰川让路。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川藏公路总投入2亿元,一直使用至今。

后来,为了让路途再快一些,又修了铁路,进藏路程直接缩短一半。

这条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被称作“金桥”——通往外面的希望,连接明天的富足。

作为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国防交通要道,川藏公路不光承载着西藏与其他地区人们的出行日常,担负着繁荣西藏,巩固边防的历史使命。

时间跨进60年,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2013年10月,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也通上了路——西藏墨脱。

这个藏南小城全县只有一万四千人,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断交通极不便利,可就算人口再少、位置再偏也要让公路修进去。

其实早在1993年,这里的第一条公路已经建成,那些高原孤岛上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会跑的怪物”。然而,第二天突降暴雨,刚修好的公路就被冲毁了。

这样的骤雨在墨脱太常见了,墨脱长达4个月的雨季总降水量就已经超过长三角湿润地区全年降水量的二倍有余。

暴雨不光引发严重的洪水灾害,在雨水冲刷下,岩石产生裂痕,规模不同的山体滑坡每天都有发生。

长年堆积起的石块布满地表,再加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2级以下无感地震无疑加重了修路难度。

工程师们为了能使墨脱通车,勘探、调整,每一步走得都格外艰难。为了让路早一天修好,武警部队集结大量人力,还启动了最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钻探和掘进设备。

终于,让这3700米的高原成功通车,四个小时的山路如今只需要四分钟。

中国的路没有修完一说,解决完县城通路,下一步就聚焦乡村。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公路是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公路是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

至此,全国村庄都已经解决了通路难题。

那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深谷村落。

在没有修路以前,村民想要走出大山要沿着陡峭的山壁步行4个小时,那里的孩子很难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这里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背马伏,更别说大型修路机械了。

陆上走不通,就走天上。

八天时间,直升机将挖掘机、潜孔钻机陆陆续续送上这个古老的小村庄。

这个村子第一次迎来庞然大物,这看似天方夜谭,但没有什么是基建人做不到的。

如今,这个大凉山的小村子家家户户都修了二层小楼,村里还修了羊圈,准备发展养殖业。

在村口的客运站还停了辆黄色小巴车,是接送孩子去镇上上学的专车。

看着客运站,19岁的村书记神色里有了羡慕,回忆起小时候,他说每次出村上学都要走悬崖上的山路,像是没有尽头,一直走一直哭。

“我们会越来越好的,一切都会变好的。”

02

蜀道难,通天路更难修。

在怒江大桥,除了会听到往来车辆按响喇叭,还会看到有司机摇下车窗,将刚点燃的香烟投到峡谷之中。

“每年都会有退伍的老兵回来,站在桥墩边久久不愿离去。”

鸣笛和献烟,人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致敬着一些人。

怒江天险,抬头掉帽。

就在这个“猴子难攀,野羊不敢下山喝水”地方,立着一墩水泥桥。

而这桥的修路史里,藏了太多捐躯的烈士。

张福林是负责爆破的小炮班班长,在一次作业过程中意外被下坠的巨石砸中,伤势严重。

经过一番抢治,卫生员决定上强心剂。

张福林却拒绝了,只留下一句让所有人泪目的话——“我不行了,要为祖国节省一针药。”

在墩水泥桥上牺牲了太多战士,更多的连名字没有留下。

某工兵团八连三排在半山腰施工时脚下碎石突然碎裂,整排的战士跌入滚滚江水;

一五七团六连二排作业时在“老虎嘴”遭遇突发泥石流,9名战士随着塌陷的路基坠入江中,转瞬便被吞噬;

一位十八军的战士因长时间作业身体难以负荷,不慎掉进了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混凝土迅速凝固,他永远被筑进了桥墩......

11万筑路人,3000多官兵和1000多藏汉民工长眠于公路沿线。

全长2255公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2人。

在中国筑路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云南,龙川江大峡谷中有座宏伟盘踞的龙骨甸大桥,

在第七个桥墩下面,有个纪念碑,上刻“熊汉俊烈士千古,昆明铁道老兵”两行大字。

熊汉俊是名铁道兵,负责修建黑井隧道。

隧道修建本就危险,黑井隧道更是岩层松软,修筑过程无疑是在与死神做赌。

为了安全,上面决定选择多炮眼、小药量的方式施工。

尽管再稳妥,意外还是降临了。

在一次夜间作业的时候,他发现脚下的支撑排架晃动幅度比以往大,他当下就决定先加固排架。

可正当他们商量加固方案时,20多米长的支撑排架连同上面的夹层岩石瞬间倒下,熊汉俊和其他6名战士跌落在隧道深处。

其他在施工的战士连忙展开抢救工作,团卫生队的救护车在隧道口待命。

生死攸关,刹那一瞬。熊汉俊却高声喊道,

“不用救我,等大桥修好了记得来告诉我。”

挂壁、跨江、遁地、飞天,一座座寓意希冀的路背后都是血与汗。

这些未必能被叫得出名字的英雄,就是时代里程上发光的勋章。

03

在中国,修路从不为了盈利。

大路朝天,连接过去与未来;柏油畅通,带来希冀和富裕。

巍巍太行山,古老的郭亮村悬在峭壁上,外出要靠双手双脚攀登天梯。

失去亲人,闭塞世界,是郭亮村亘古的日常。

为了看到外面的世界,40多年前,村里的老支书申明信带了13名村民用炸药和铁锤开凿,

后来得到了政府支持,近300名教师也参加了工程建设,没有电力没有机械,一切都是靠手。

5年时间,一条挂壁公路赫然出现,这座深山里的石之城第一次能如此便利地抵达外面。

现如今,郭亮挂壁公路与景区其他公路组成了内环路,大力发展旅游业,

投入200万打造出了郭亮商业街,直接带动了2000多村民们就业和收入提高。

也有一些人,长在大山里,做梦都希望家乡可以通路。

陈志超出生于达州的一个村子,村子左右都是大河,

对河两岸的人互相都能看见,大声说话能听见,可想要见面却要大半天。

那里的交通条件实在不好。

“上学要过河,赶场要蹚水,天晴踩水过,下雨不能过。”

童年,陈志超就开始严重“恐河”,遇到雨季,要么一直待在学校不能回家,要么在家里呆着没法上学。

为家乡修桥修路,成了小小的陈志超心里最大的理想。

初中毕业后,陈志超就知道想要改变命运只能靠双手,他开始做一些收购香菇、木耳的小生意。

干了七八年也只能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决定南下去深圳打拼一番,

挖孔桩、抱水泥,这位巴山汉子就从最苦最累的干起,如今已经是国家一级施工企业的副总经理。

一次和父亲的通话,让他偶然得知家乡要修桥了,这一下就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

陈志超立马就去联系了村书记要来乡财政账号打了30万过去。

短短5个月,索桥就建成使用了,2000多人再也不用蹚着水过河。

桥建成了,陈志超又先后出资120余万元,请专家设计图纸、亲手挑选材料、驻地施工,还将自己远在惠州的专业施工队请来,修建了两座桥和三条大路。

如今,便利的交通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让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都陆陆续续回乡了,

他们要回家,回到最熟悉的地方,安度晚年。

12月26日,怀化暴雪,高速封路,

而这一天恰巧也是新娘高捷和新郎吕浩的婚期,

天气原因,新浪车队无法接亲,新娘决定坐高铁赶去婚礼现场。

高铁变婚车,二十分钟就将新娘送到。

而这张吉怀高铁也刚巧在20天前开始通车,

这路,有时候也是通往幸福的鹊桥。

而我们不光修自己的路,还要让中国基建走出国门。

当年,提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23个国家中,有11个来自非洲。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我们也没有落下这位朋友。

20年里,中国在非洲建设超过13000公里公路铁路,这相当于纵向跨越了三个中国。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让蜀道不难的,从来都是背后千千万的筑路人。

有了他们,从此,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素材来源:

人民日报《什么?船开上高架了!网友:不晃,但就是脚软……》

人民网:《长白山,通高铁了!》

晨晖军事:《川藏公路:中国筑路史上五大奇迹——人民解放军建设川藏公路回眸》

新华社:《新娘子竟坐着高铁去结婚,咋回事?》

央视新闻:《珍贵影像!他们跨越“世界屋脊”修路》

央视新闻《为给村子修路,挖掘机“登上”直升机!》

中国青年报《大凉山之变——探访中国最后一个通路的村庄》

网易新闻:《不断修不断被毁,墨脱公路为何这么难修?》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