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璀璨星空总是勾起无数人的追问与好奇,寄托着人们的万千情感。古代诗人们或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或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叹。现代人对星空的热情依旧不减,天文学家不断探寻每一颗星的奥秘,观星爱好者跋山涉水找寻最佳观赏点。不一样的时空下,当下的人们看到的星空和古人的是同一片吗?
为了更好地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我国古人把天空可见的恒星人为地组合成群,把这些集合体称为“星官”。每个星官都有特定的名字,大多数来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每个星官包含的恒星的数量也不相等,少的只有一颗,多的有十几颗到几十颗,所占范围也各不相同。据史书记载,我国从周代开始已经有星官的划分,三国时代基本定型。虽然之后星官的数量略有增减,但并不代表星空中的恒星越来越多,肉眼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星空中的认识并不全面。
1609年,望远镜的发明和运用使得天文学进入全新的阶段,人们能看到各种星的数量远远超越了过去,我们也能通过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去观测星空。实际上,星星在天空的位置,一直都在变化。
人们用“斗转星移”来形容时光流逝,因为星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星空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使得在同一日期,星空因钟点而不同,例如同一天的7点和8点,星空会有变化。而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得在同一钟点,星空因季节而变化。例如春季夜晚7点的星空和冬季夜晚7点的星空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问题也来了,几千年前的同一季节同一时间点的星空和今天相比,到底有变化吗?对此,天文学家的观点是:星星在天空的位置,一直都在变化,但是变化得很慢,在几千年中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我们肉眼可见的天上的星体包括太阳、月亮以及太阳系的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它们的运行速度比较快,因此从地球上观察,其位置一直都在发生变化。除此之外,那些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和星系,在我们看来相对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
但它们是真的固定不动的吗?当然不是,只是从短期来看,和古代的星空基本没有区别。但是如果将时间尺度放大到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就会发现微小的变化。这主要是地球运动的不规则性导致的,俗称“岁差”,也就是地球自转轴的长期运动。岁差可以使同一颗恒星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地球公转和地轴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恒星自行,恒星自行指的是恒星一年内在天幕上所行经的距离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度。恒星自行的速度一般很小,许多恒星的自行速度每年不过1角秒,因此会造成几乎没动的假象。
因此,当仰望星空时,我们仅仅通过肉眼所看到的银河和几千年前古人看到的并没有太大差别。穿越漫长的时光,我们和古人共享这一片浩瀚的星空。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作者: 程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