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远嫁女子(马女士)为让母亲安心,直接摆出首饰和房本的行为引发舆论争议。按照马女士说法,母亲一直担心她在外地过得不好,这次母亲前来看望,她就把房本和首饰拿给母亲看。母亲看完后才安心,并相信她的选择没有错。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个很典型的“我过得很好”的女性叙事。因为普遍来讲,世俗层面的“嫁得好”依然是直指“多金”的(起码“多金”是个重要因素)。可即便如此,舆论争议中还是有不小的反对声,最为高亢的一声是“多金不等于过好”。这种声音听起来无法辩驳,但也仅限于爱情至上派修成正果时的一种表达,并不代表它总是对的。
之所以这样说,倒不是认为“多金”是“过得好”的绝对前提。而是对于像马女士这样的女性来讲,在远嫁的大前提下,婆家能给予她足够的物质安全感,并且她自己还敢亮出来进行证明,就说明远嫁的大前提里,肯定是有爱情托底的。
于此再去审视马女士摆房本和首饰让母亲安心的行为,大概就不会用“多金不等于过好”去呛她们了。因为从马女士跟母亲的互动来看,她的婚姻生活应该是过得很好的。甚至更准确地讲,马女士摆出的房本和首饰应该是她跟丈夫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这要跟那种彩礼式的嫁给多金区别开来。因为不管是世俗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们普遍来讲对双方共同努力收获多金婚姻这种模式是比较推崇的。也就是说,相较以多金为前提走向幸福美满的婚姻模式,人们更推崇以感情为前提走向幸福美满的婚姻模式。
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期,婚姻结合完全是一种对价结合。那个时候,爱情要是跟婚姻雌雄同体了,简直是天大的幸事。多数时候,女方的父母都会尽量挑经济条件好的女婿,也就是很看重男方的经济实力。如果男方实在太穷,也可能以劳动进行抵偿,这种操作发展的后期,就成就了“赘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插门”。
不过到了现在,虽然对价结合越来越被淡化。但是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讲,普遍还是认为女儿的幸福前提是,嫁个多金女婿或多金决定婚姻幸福(哪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行)。就此也就能理解,为何马女士会来这么一出。
因为对于远嫁的马女士来讲,平日里父母见不着,就算总通电话,母亲也会碍于“女儿报喜不报忧”的考量,不会完全相信她的话。所以马女士为了证明自己过得好,只好摆出房本和首饰让母亲安心。对于这个操作,有不少人觉得马女士会带歪风气,也就是在传递“物质至上的婚姻才算幸福”的信号。
就此只能说,你们理解上偏狭了。我们不妨退一步讲,如果马女士真是金钱至上婚姻的拥护者,那么她还用得着跟母亲如此摊牌吗?同样的道理,如果马女士的母亲是金钱至上婚姻的拥护者,那么她还用得着为女儿不安吗?可能女儿跟女婿结合时,她就不会同意。
所以说回“远嫁女子摆房本首饰让母亲安心”这件事情,一定要基于事实去看待,而非是上来就给母女俩扣帽子。说到底,就算婚姻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两位独立成年人之间的事情,但是对于女方的父母来讲,可能在结合后的短期内还是会用物质去衡量婚姻的幸福程度。在这个问题上,既要用旧眼光去理解,也要用新眼光去接受。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一个新组家庭陷于家长控制和自我控制的拉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