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门开平,万亩茶园层层叠叠围绕山间,此起彼伏的绿意勾勒出一幅自然的山水画。开平产茶制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在天露山种茶,明清时期天露山脉茶叶生产达到高峰。
细数开平市的茶产业发展,大沙镇功不可没。目前全镇种茶面积近3.5万亩,涉茶企业28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是开平市茶叶种植面积最大、品牌最多、产业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乡镇。出产的大沙茶,近年来更是名声鹊起,已然成为了粤茶的后起之秀。
8月20-21日,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暨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将在江门举行。届时,开平大沙茶将作为五邑茶代表之一亮相大会现场,与市民游客一同分享这份悠悠茶香。
天赋灵地,打造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大沙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是开平市唯一限制工业、保持原生态的乡镇,辖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森林覆盖面积达65.48%,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城市天然氧吧,也是山水茶乡。在这片适宜茶树生长的净土,天露山连绵起伏,山高雾浓,土壤肥沃,至今仍留存着1000多棵珍贵古茶树群。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将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纯绿色、无公害等特质赋予了大沙茶,也让大沙镇成为了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有机茶产业基地。
2022年6月,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大沙镇为核心乡镇,打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公用品牌。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加速发展开平大沙茶产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禅茶一味,探寻大沙茶历史起源
大沙种茶历史悠久,据考究,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禅宗六祖惠能年轻时也一直在天露仙源茶园一带砍柴植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而“开悟”,可谓“禅茶一味”。
受禅宗传道影响,茶道随佛学在天露山一带广为流传。大沙天露山脉处于东西古驿道的南线枢纽,为古时大批僧人来往于广州与云南洱海的必经之地。岱山寺和露山寺(遗址在开平大沙镇内,为僧人定慧在天露山上建造)是当时僧人的宿驿,一位高僧在上山静修时发现天露山气候条件优越,遂从云南带回茶种,在天露山植茶。
大沙自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居住在大沙的先民开荒拓土,广植茶树,茶叶种植与加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露山脉天堂坪一带茶叶交易兴旺,也曾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顶流通市集。
名声鹊起,做大做强特色生态茶产业
2015年,大沙镇成功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大沙茶天露仙源品牌茶叶获评“最具岭南韵味养生名茶”。一时间,大沙茶声名大噪,茶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种茶制茶的行列,极大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随后,大沙茶继续在茶叶评比活动中崭露头角。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2019年“粤茶杯”评选活动中荣获“两金一银”;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录。
近年来,大沙镇坚持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全域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生产与品牌建设并举,建立产学研教育基地,促进茶叶品种改良,提升茶叶栽培管理及加工工艺水平,打造高端茶叶品牌,做大做强生态特色茶产业。
侨乡侨情,以旅带茶走融合发展路
大沙茶的振兴之路实则源自2004年。彼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到大沙天露山考察,决定在岗坪村选取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
如今大沙茶焕然一新,大沙镇借助开平侨乡优势和大湾区发展机遇,以建设开平市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全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生态转化、农旅惠民的“两山”转化路径,以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其中,大沙里·欢茶谷位于群联村委会大沙林场,总投资约8亿元,总面积约5000亩,主要划分为茶园景观区、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区、水果种植区、生态林风景区、特色体验区等五大园区,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养生、度假的茶主题旅游综合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周晓凤
【统筹】叶思敏 徐靖 林佳
【记者】伍咏言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