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第51个世界环境日到来。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资本市场中的各家机构对绿色金融实践有了进一步探索。
银保监会于6月1日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下称《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指引》中,在绿色金融领域大热的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及评价理念被首次提及。《指引》指出,ESG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银行保险机构需将ESG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ESG纳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
ESG源于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一种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体系。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评级,ESG治理体系整合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维度,摒弃金融业“财务至上”的评估体系,更多采用定性分析,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和实践方式。
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ESG治理体系起步晚,但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中国ESG市场规模约为13.71万亿人民币,比2019年统计增长约22.9%,其中绿色贷款规模占比超过80%。截至2021年5月31日,A股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其中共有64家上市公司属金融业,占比25.1%。
今年4月,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全面展示了该公司在运营发展中面对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等领域的实践和成效,内容包括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健康领域、多元化产品供给、科技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
今年5月,ESG治理体系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健全ESG体系,要求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统筹推动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国有企业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
6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指引》,并表示在公开答记者问时表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作为国际通行的投融资理念,是绿色金融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银行保险机构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
建设ESG信披制度是核心问题
ESG体系包括信息披露指引、企业评级、投资指引三个层次。评级有助于量化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信息披露指引则有助于推动评级所需的信息数据建设。
因此,业界普遍将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视为促进我国ESG体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的交易所、协会、学术机构、指数公司,及咨询公司都在积极探索相关披露指引及评价体系。
5月26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制度处处长杜林在PRI碳中和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内ESG信息披露的思考。
杜林表示,行业对于ESG信息披露的共识正逐渐形成,最终将确定相对一致的披露指引和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仍有四项重点值得关注。“一是需将ESG投资的理念和原则嵌入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二是防范相应投资风险;三是评级体系需要顾及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四是着重通过政策的优惠,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6月1日,我国首部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引《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划分为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大维度,规定未来ESG报告将以年度报告形式,在自主选择平台或政府监督部门制定平台披露,采取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涉及企业信息披露四级指标体系和118个具体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环境、社会和治理),1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和118个四级指标。
“基础数据的差异方法论和评价指标的差异难以求同,还需要根据实践作出经验总结。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国有企业体制等中国特色指标,这些是我们在制定相关标准当中需要考虑的。”杜林表示,“同时我们还需要着重通过政策的优惠,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引导,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探索相对一致的评价体系环节来推动ESG投资。”
杜林还表示,保险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有不足,还需加强数字化建设和信息披露,全面强化相关工作。“保险业需充分借鉴国外保险机构在ESG领域的成功经验,从理念、机制、流程、绩效考核等方面逐步完善相应的机制和做法,加强业内外的交流。一是搭建信息披露的平台,二是探索建立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机构协同配合、共同研究的机制,来共同推进绿色金融的数字化建设。”
保险机构ESG投资之路
保险集风险管理者、风险承受者与主要投资者于一身,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及金融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对ESG有着重要推动促进作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曾表示,ESG投资与保险业特质契合,是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机遇。
“保险业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正需要一个具备良好前景的长赛道;而保险业带来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也可以为新行业代来巨大红利。ESG行业成熟后,首发优势明显,收益多,参与民生服务也可以帮助保险业改善社会声誉,提高影响力。”商敬国表示,“同时,ESG已经是保险行业关注的外延的重要的方向。保险行业是未来一定会偏向于养老金的管资源管理,它所掌握的资金数额庞大,有潜力匹配ESG。”
在具体投资方面,杜林提供了方向、策略、难点上的多项建议。
“主要方向有三:一是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等;二是社会责任,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比如人力资本、产品责任、产品质量、社会影响等;三,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公司行为、股东利益保护等。”杜林表示,“策略上可以通过定量模型和定性分析系统地考虑ESG因素,同时加入采取负面筛选,还可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通过建议和投票来影响公司的行为。”
杜林表示,ESG投资工作会涉及相应难点,如信息披露零散、评级标准不统一。“一是数据基础弱,披露内容的可靠性和重要性都不够;二是评级体系的标准不统一,过程也缺乏透明度。这一点主要是指国内的ESG投资相关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我们看到,欧洲地区和国际上一些相对发达国家的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尽管ESG投资仍面临诸多挑战,现实中,保险业已有不少公司看中ESG框架,通过观测企业ESG评级来评估投资对象在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对企业是否适合长期投资作出判断。
如中国人寿在投资决策方面就已将ESG投资理念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公司经营架构上,中国人寿于2021年8月成立投资管理中心责任投资及资产配置委员会,在投资委员会评估项目增加ESG评估环节,加强绿色投资支持。
在具体ESG投资项目上,中国人寿在2021年新增绿色投资超500亿元;2020年12月投资的“中国人寿-电投1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金额约7.5亿元;2021年8月,通过国寿科创基金投资中航锂电项目,投资金额约4亿元。
杜林还透露,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的账面价值超过了1万亿元;单一公司层面,有上市保险公司加强了ESG报告的编制,并相应地提升管理工作,有公司加强ESG投研数据的应用;在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有公司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组合类产品等方式践行ESG的投资理念,为包括绿色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作者:郑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