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经济发展面临压力,需要房地产来提振经济,救房地产就等于救经济。做这事,在以往二十多年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今非昔比,今年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放松楼市限制的措施,比如在过去屡试不爽地降低房贷利率刺激楼市,但结果来看,市场并没有泛起一丝涟漪,更不用说市场再次热络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就开始着急了,但房地产救市落空了!
比如南京,在短短一个时间内,除了常规的降低房贷利率,还有放开新房限购,但市场并不买账。怎么办?那就是放开二手房限购,无需提供购房证明,随便买。
南京房协在这个充满爱的一天(5.20)发布了一则消息,大意是说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翻译成白话就是,无论是哪里人,不管是自住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可以来南京购买二手房。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的朋友圈是比较蒙圈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涉嫌“房住不炒”的底线被突破了。有圈内的朋友看到这个消息就坦言,看样子,市场不热起来,房价不上涨,绝对是不会罢休了。所以,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政策,被业内视为整个楼市的风向标。
老实讲,南京之所以出这个政策,确实有一定情有可原。因为,南京的二手房库存高达15万套,创造城市历史的同时,也遥遥领先华东各大城市。但此项政策终究还是夭折了,据华夏时报报道,这个政策发出两个小时后,当地的房协就删除了此项信息,随后记者也与当地房产工作人员核实,该项政策被叫停了,南京成为了这轮楼市救市落空的首个城市。
救市落空,释放的信号是明确的!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放开二手房政策被紧急叫停的事件,给其他城市也立了标准,那就是“房住不炒”,这一个原则在国家“4.29”会议,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发放各种有关房地产的工作通知中均有提及,说白了,这是“底线”。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允许自2016年以来形成的楼市调控成果功亏一篑。要知道,这些年,特别是从2021年起,我们楼市调控的一个核心实质是:去房地产杠杆,警惕房地产这头灰犀牛发疯。所以,自去年起我们开始实施了“3+2”条红线,后2条红线由于今年要发挥房地产在稳经济大盘的作用,像限贷、降低房贷利率方面逐步开始了放松,但是,前面的3道红线并未有丝毫松口,即降杠杆房地产仍旧保持。
关于房地产降杠杆,大家可不要小觑,笔者很认同黄老的最新看法,“现在我们房企的负债率设置了70%目标红线,是由于我们本身杠杆率比较高,但这绝不是最终目标,按照欧美,包括我们的香港房地产现状,未来10年必将降到50%,甚至40%”,意味着我们大部分房企将不存在或者转型。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房地产去杠杆不可逆,房企过去那种“左手从银行获得资金拿地,右手通过预售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与此同时,通过地价带动房价,房价带动地价的模式也宣告终结。
所以,今年以来楼市的数据也是比较难看的,佐证了去房地产杠杆的威力,房地产救市落空。
根据中新经纬统计的数据(其他地产机构的数据一般不看,买榜的嫌疑大)显示,18家头部房企4月份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过50%,1-4月累计降幅在30%-60%区间,可以用非常惨烈来形容,像万科、碧桂园、保利、融创、中海、招商、华润、金地、绿城、金茂等前十房企降幅分别达到40%、36%、30%、49%、43%、39%、39%、42%、39%、51%。
这些销售数据表明,这已不是个别房企的问题了,而是体现了整个行业的现状。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这么多救市组合拳大招出来以后,仍未阻止市场继续下滑,可以说,前期的救市已经宣告落空。
有人会问,以前屡试不爽的救市方式为啥到今天不行了呢?其实,除了前面说了“降房地产杠杆,地价带动房价”的模式如果终止了的话,还必须有两个大招必须祭出来才行。
一是释放房价上涨预期。现在不少城市已动放开限售、限购的脑筋,然而,如果房子不具备投资属性,房价不上涨,刚需就那么多,投资客又不进来,市场的库存如何消化?市场怎能回暖?都知道,房价不涨、少涨其实就是亏损的,人家有多余的钱也不会投在房子上,有人算过一笔账,要想不亏本,每年房价涨幅不能低于6%。要想人家把钱投在房子上,你就要告诉人家,未来房价还要明显上涨。
二是释放未来5-10年不征收房地产税。一般来说,从买入到卖出,起码也要3-5年周期,你现在放松调控了,我也有购买资格了,但到真正卖的时候,你却说要征房地产税,我的房子怎么卖?所以,房地产税是悬在房产持有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以看到,自去年房地产税试点改革扩容的决定出来以后,此后的买房人不会不考虑这一问题,短暂停摆肯定不行,除非说未来5-10年不开征房地产税,以打消购房者的顾虑。
但问题是,这两个大招能祭出来吗?
答案很明显,第一个倒是有一定可能性,但估计也是偷偷摸摸,不能正式宣告,毕竟,目前的房价并不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也明显高于国际警戒线,而且与我们一贯坚持的“房住不炒”精神是有一定冲突的,何况房价继续大幅上涨,不仅让我们此前的调控成果化为乌有,而且带来更大的金融和经济风险。
至于第二个,几乎不可能。原因就在于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房地产税是世界上通行的替代做法,毕竟,没有财政,城市就运转不起来了,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后期以后,用房地产税期待土地财政是大趋势,同样不可逆。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朋友就明白了,房地产大势真的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核心的原因是,出生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货币因素等,都不足以支持房地产继续高歌猛进:过去二十多年里,我们享受着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但数据显示,我们出生人口跌破千万近在咫尺,根据社科院的预计,我们可能在2027年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拐点。有机构数据还显示,我们已经有149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说白了,人口看似没明显变化,但老龄占比增多、年轻人占比减少趋势进一步扩大。还能依靠农村的购买力吗?显然也不行,截至2021年末,我们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近65%,如果按照“户籍在农村,房子在城市”算房子城市化率的话,70%左右应该是比较现实的数据,未来城市化的空间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慢。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货币。要不因为这波突如其来的事件,我们的货币供应M2早从2020年前的8%点几继续下滑,当然,待恢复正常以后,水龙头拧紧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原因就不多解释,就是M2增速与经济保持高度一致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增速长期趋缓,M2下降与之匹配。
可以看到,未来10年,甚至更久,支撑房地产发展的因子越来越弱,正如万科郁亮所言,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青铜都直接跨过了),意味着,“房企转型退出,投资者变现退出”将是大多数房企、大多数人的选择。
回过头来,我们要明白:
当下救房地产,直接目标是对房地产去杠杆产生的后遗症进行一些消除,比如尽量避免烂尾、延迟交付、断贷等等。同时,今年的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稳住房地产这个基本盘,不求对经济贡献多少,但起码不要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对购房者而言,绝不要把这些现象想象成又一次炒作房地产的机会。
对于未来:
房地产已经由盛转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马光远曾说未来只有20%的城市房地产还有机会,但笔者想说的是,未来5%的城市能有机会就不错了,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概也就20-30座城市还能吸引到人、能够辐射到周边,主要就是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和个别区域中心城市级别,其他95%的城市,买房就是自住,别说增值了,保值都难,而且很多城市能级低的城市,变现都将是一个难题。
还是那句话,不要与趋势作对,房住不炒,不是国家说给我们听的,而是我们真的要深深地刻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学习更多房地产知识,欢迎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