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明朝已经将越南并入版图,为什么后来放弃?

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明成祖朱棣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正式将越南纳入大明版图实行统治。然而,明朝对越南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二十年,便于宣德二年(1427年)废交阯布政司,正式放弃了对越南的统治。那么,明宣宗面对祖父好不容易征服的土地,为何要选择放弃呢?

安南政变后双方冲突加剧,明成祖出动大军攻灭胡朝越南自秦朝时期开始,便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而就在明朝建立之初,对越南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陈朝已经开始走向衰弱,掌握了朝中大权的黎季犛因随意废黜和拥立皇帝而被明太祖朱元璋所不喜,屡次拒绝了安南的朝贡。

明建文二年(1400年),权臣胡季犛正式篡位,建立胡朝政权,改国号为“大虞”,由于担心受到明朝的惩处,长期向明朝隐瞒此事。不久后,胡季犛将皇位禅让给了次子胡汉苍,自称太上皇。而此时的大明王朝,由于爆发了“靖难之役”,对于越南的政变自然也没有过多予以关注。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趁此机会,胡汉苍以权理安南国事的称号向刚篡位的明成祖上表,谎称陈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请求册封为安南国王。朱棣于是派杨渤前往当地核查事情真相,由于并未发现异状,再加上胡汉苍又召集安南群臣联名向明成祖上书,明成祖朱棣便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朱棣信以为真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永乐二年(1404年),陈朝遗臣裴伯耆跑到大明,向朝廷控诉胡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请求明朝出兵平叛。同年八月,一名自称陈天平的陈氏子孙也跑到大明,向朝廷哭诉胡适篡位经过。朱棣于是派人着手调查,胡氏只得低头认罪,并表示将“迎归天平”。

不过,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明朝与胡朝的关系却越发紧张,先是广西和云南先后报告胡朝侵占领土,之后占城也遣使表示遭到胡朝进攻。面对如此局面,强硬的朱棣为了维护宗主国的声誉,开始为战争做准备,多次派人探查当地山川道路和险要之地,而胡朝也开始于险要之地布置工事,整顿军备。

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遣广西都督签事黄中率领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返回越南,结果在进入越南境内后不久,便遭到了胡朝军队的截击,由于双方兵力差距悬殊,明军战败不敌,陈天平被俘后被凌迟处死。明成祖得知消息后,一怒之下决心发兵攻打胡朝。

同年中,明成祖朱棣派总兵官朱能(后朱能途中病逝改派张辅)、左副将军沐晟、右副将军张辅、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出征(《大越史记全书》称明朝出兵八百万),兵分两路攻打胡朝。明军一边迅速推进,一边向安南百姓公布胡氏父子的各条罪状,剿抚并用之下进兵神速,很快便攻占东都升龙。至五月十一日,明朝连战连捷并最终在奇罗海口俘获胡氏父子,胡朝灭亡,安南全境被明军占领。

△明朝于安南设立府州

胡朝灭亡之后,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陈氏王室复仇,但因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于是在越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直接将安南纳入了明朝管辖。

将安南纳入统治二十年,但明朝却越来越力不从心明朝虽然将安南成功纳入了统治,但由于明朝官府的压迫、严重的民族问题、安南百姓独立愿望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极不稳定。在明朝统治的二十年内,当地叛乱几乎从未停止,直接加剧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难度和代价。

1、官民对立情绪严重,当地叛乱频发。明朝出兵攻打胡朝,虽然打着“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的旗号,但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却又对当地百姓大肆劫掠,例如攻占东都升龙之后,“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计,多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金陵”,直接导致当地百姓对明朝官员和军队极为抵触。

在明朝对安南实行统治后,朝廷又派出大量内廷太监管理当地税收,依照明朝的官制,地方官员根本无法对太监进行制约,结果导致这些宦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更加深了越南底层百姓与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越南百姓反抗情绪极高,当地统治动荡不已,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越南叛乱几乎从未停止。

2、民族独立愿望强烈,同化难度加大。自古以来,要将一块地区彻底变成固有领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其直接纳入管辖,派遣官员实行管理,往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漫长的汉族移民、文化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对该地区实行同化,从而避免日后再行分裂。例如唐朝同化和消灭福建土著永乐一百多年,同化和消灭广东西部俚人也永乐一百多年。

而从唐末以来,安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便已经割裂,再加上与南汉、宋朝和元朝多次爆发战争,以及当地先后出现的吴、丁、黎、李、陈、胡等独立统治王朝,尤其是安南李朝和陈朝两朝将近四百年的治理。导致到明朝时,安南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相较于中原王朝,当地百姓更加认可当地统治,同化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也是当地百姓激烈对抗明朝统治的重要原因。

3、官员来源太过庞杂,统治能力有限。明朝对安南实行统治后,却很少直接从中央派遣官员,除了张辅、黄福等少数官员之外,当地官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广西、云南等地选派生员、举人,二是各级被贬官员。

然而, 这些人却根本无力治理地方,前者缺乏理政经验,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后者由于政争失败,又岂能有心思的治理地方,例如王平被贬到交趾后,整天郁郁不乐,沉迷酒色,无心治民。然而,即使是直接由朝廷派遣的官员,其中也有不少囿于偏见,视交趾如番邦,根本没有用心为官,结果导致朝廷对当地的治理简直是事倍功半。

4、长期驻军损耗严重,统治成本太大。由于安南经常爆发叛乱,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虽说明朝凭借庞大的军事力量,屡次击败叛军,但同时也导致明朝不得不在安南驻扎大量军队,毕竟兵力太少根本无法维持当地统治。然而,明朝的统治中心距离安南实在太远,驻扎军队太多,导致明朝每年都要拿出近三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而明朝从安南地区得到的税负,每年却仅仅只有七万两。

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导致明朝对于安南的统治越来越不堪重负,严重的经济压力,导致百姓对于朝廷对越南的统治颇有微词。与此同时,随着北方鞑靼和瓦剌的先后崛起,明朝北部边患日渐抬头,南北两方压力也导致明朝对越南的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

5、明朝战略规划改变,安南地位下降。朱棣之所以出兵安南,除了杀鸡儆猴稳定其他藩属国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战略意图,由于安南地处大陆与中南半岛连接处,完全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明朝只要控制了越南,便可实现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威慑力,从而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路共同巩固明朝对南洋和西洋的朝贡体系。

“郡县安南”后,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郑和船队的存在是暂时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是长期的。正如朱棣所说“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然而,随着北方瓦剌的崛起,战略重心逐渐北移,安南的这一战略地位已经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6、为了稳固内部统治,实行战略收缩。在古代,由于地理、交通、通讯和综合国力等因素影响,以及对外扩张导致人力、财力、物力损耗,古代那些扩张型帝国在失去一个强势帝王后,其继承人大多会受制于国内条件,开始采取战略收缩,着手巩固领土和内政建设,从而稳固内部统治。因此,明朝在经历了太祖、成祖两朝的战略扩张后,从仁宗、宣宗两朝开始,便已经开始实行战略收缩,对外从战略进攻逐渐转入战略防御。

事实上,明朝仁宣年间的战略收缩不仅仅局限于安南一地,而是包括东北、西北、安南、漠南等地的全面战略收缩,例如放弃努尔干都司。虽说这种战略收缩,给明朝中后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例如土木堡之变,又如后金的崛起。但就当时而言,这种战略收缩却是有利于朝廷统治的,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朝廷开始改变永乐时期的剿灭镇压政策,转为以招抚为主。

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来看,放弃安南固然是重大失策,可鉴于以上六点原因,对于明宣宗而言,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却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早在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明宣宗在与安南讨论安南局势时,便表示自己“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已经明确表明了想要放弃安南,重新恢复其藩属国地位的态度。

对于明宣宗的想法,当时内阁四位大学士的意见却产生了分歧,杨士奇、杨荣支持明宣宗的想法,而夏原吉、蹇义两人却明确表示反对,并说“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见此情形,明宣宗只好将这个想法暂时搁置。

安南叛乱明朝两度兵败,明宣宗最终下令放弃安南正如前文所说,虽然安南对于明朝来说已经形同鸡肋,但毕竟是明成祖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再加上明朝这么多年的巨大付出,如果白白放弃,又实在有些不甘心。正是因此,导致朝廷始终难以做出最后的决断,直到明朝后来的两次战败。

先是宣德元年(1426年)11月,明将王通率兵前去镇压黎利领导的越南兰山起义军,在得知义军即将进攻交州后,遂率兵前往,但在进兵至祝洞时,遭兰山起义军的包围,双方激战,明军大败,主将王通受伤,尚书陈浩自刎,明军损失多达两三万人后被迫撤回河内,兰山起义军遂收复清化以南地区。

王通战败之后,明宣宗任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然而等到众人率兵赶到,昌江已经沦陷,导致朝廷大军于次年九月才进入隘留关。

眼看明军势大,黎利遂假托为国人上书,声称找到了陈氏后人,并请立陈氏后代为王。柳升一面将书信呈报朝廷,另一面却继续对叛军发动进攻,进展颇为迅速。柳生见敌人不堪一击,却犯了轻敌的毛病,结果导致中伏而死,副将梁铭病逝,之后虽然参将崔聚率援兵赶到,但义军数量却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结果明军全军覆没。

此战,不仅数万大军损失殆尽,主将柳升、副将梁铭、参将崔聚,兵部尚书参赞军务李庆、礼部主事陈镛、礼部郎中史安等人也全部战死或病死,堪称损失惨重。

接连两场败仗之后,黎利率领的义军已经收复了越南大部,明朝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对越南的统治,同时也导致朝廷中以杨士奇和杨荣为首的主和派声势高涨。虽然当时张辅等人认为,朝廷如果没有找到合适借口就答应安南独立,对朝廷的声望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但明宣宗还是以黎利的上书为契机,派特使宣布恢复陈氏政权,并宣布明朝撤兵。

△黎利雕塑

然而,黎利随后又上书表示陈氏后人已死,又请求明朝册封自己为国王,明宣宗表示你这不是扯淡么,刚刚还说找到了陈氏后人,如今人就死了?于是下令让其继续寻找陈氏后人。宣德三年(1428年),黎利再度派使进贡,表示实在找不到陈氏后人,请求朝廷册封自己,明宣宗仍未理会。

到了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度上书请求册封,明宣宗见陈氏后人的确已经无从找起,且黎利署理国事已经成为事实,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其为安南国王。至此,明朝正式结束了对安南的直接统治,恢复了其藩属国的身份。

搜索建议:
热博

 10月9日0时至16时 北京新增...

9日0时至16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1例多名京外输入病例未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10月8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