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好好说说,人到一定年龄后,出现的手抖问题。
我这里有一张不错的医案故事。你来听听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9岁,医案记载姓赵。
初诊时间,是1986年的10月21日。
他什么毛病呢?简单说,就是手抖。
大概在三年前,他开始出现手抖情况。但在当时,并不严重。
后来,患者在写字的时候,都能看到明显的震颤线条。到这时候,他本人才重视起来。
等到就诊之前,此患的生活已经开始吃力了。你想啊,手乱抖乱颤,干啥能干好?
经过一番权衡,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而滑数。舌苔根部黄腻,舌质偏暗,还有不少瘀点。
仔细询问,患者平时头晕、睡眠差、心胸发闷,爱出汗。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胆南星10克,竹沥30克,钩藤15克,全瓜蒌30克,天麻10克,丹参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赤芍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另外,用羚羊角粉1.5克,随着汤药一起,分2次冲服。
结果如何?患者按照这个方子,前后治疗了半个月,双手的震颤幅度明显变小,而且能自我控制,生活可以自理,同时写字也不见震颤线条。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十分简单。
现在,我希望大家能把这个配伍,用心记下去。它很有借鉴意义,对不少震颤患者,是有价值的。
我们从这个患者的舌脉说起。
你看,他舌根黄腻,脉滑数,这是典型的痰热舌脉,对不对?脉滑苔腻,说明有痰浊。苔黄脉数,说明有热邪。
痰热淤阻,血行不畅,使得患者有了淤血的问题。于是,舌质偏暗,而且有瘀斑。
痰热之邪,还能干啥来着?文老师以前说过,能引动肝风,对不对?肝风夹痰这么一吹,好家伙,人的手就开始抖起来了。
这个过程,你记住,就是痰热动风所致震颤的来龙去脉。它是当代人身上,最常见的颤证病因。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要清化痰热。痰热消了,震颤就消了。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胆南星10克,竹沥30克,钩藤15克,全瓜蒌30克,天麻10克,丹参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赤芍10克。
这里头,胆南星、竹沥、全瓜蒌,这些都是清痰热的。
钩藤、天麻、珍珠母,都能息肝风、平肝阳、清肝热。
痰热引动肝风的局面,基本被控制了。
患者舌头上有瘀点,所以用丹参和赤芍来活血化瘀。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简单易懂、层次清晰。
文老师希望,作为中医爱好者的你,能将其收藏在手机里,没事儿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温习一下。
因为什么?因为肢体震颤这个事儿,实在太普遍。
这里的原因,有阴虚动风、血虚动风、痰热动风等等。相对来说,痰热动风出现的几率最大。一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气逐渐不足,体内容易出现阴虚有热的局面。同时,随着脾胃运化之能的降低,人的痰湿逐渐积累。两者互相影响,就有了痰热之邪。如果再加上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个局面的形成,也就愈加迅速了。
所以说,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患者就会出现肢体的震颤。
典型表现,就是在肢体手脚震颤抖动的同时,苔黄腻,脉弦滑,舌红,口苦,胸闷,头晕,食欲不振,做事容易着急。有些人受痰热之扰,还会爱出汗。
这个时候怎么办?以清化痰热为主。如果有必要,还要化瘀血。
可以说,上面医案里这个配伍,给我们树立了不错的参考。非专业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借鉴、化裁。专业的读者朋友,您也可以做个参考。
总之,痰热动风所致的肢体震颤,这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文老师希望用这篇文说,帮助大家理顺其中的因由,从而提高认识。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