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调息六字诀及五行拳*星星论道

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50厘米宽,画中有44个形态各异的人物,男女各半,其中有老有少,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短衣短裤,有的上身赤裸。这幅帛画就是大名鼎鼎的导引图。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一套用于保健养生的健身操,并将其绘制成图,这就是导引图。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健身图谱。

六字诀就是调息的练习方法,如果配合逆式腹式呼吸,效果绝佳。

六字诀对应五脏

嘘呵呼思吹嘻

肝心脾肺肾三焦

练习六字诀,可以调和五脏,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配合动作,可以起到柔筋强骨的功效。

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侯等。诸症末尾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

【诸病源候总论】与气功或者调息有很深的渊源。气功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使身心优化的锻炼方法,是中华原创医学中的瑰宝。古称养生、导引、吐纳、守一等等,称谓不下30种。其中“导引”和“养生”最为贴切。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比较全面地反映气功锻炼的内容,使“气”更平和,使“体”更柔软。

【诸病源候总论】全书基本上不涉及药方,在每论末尾写上“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一笔带过。相反,全书共载‘养生方’及‘导引法’289条,213种具体操作方法。

全书所介绍的213法绝大多数是根据不同症候选用。五脏六腑诸病候均有不同方法。例如标明“肝病候”条目下的方法是“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嗔怒,头眩眼痛,‘呵’气出而愈;“心病候”条目下导引法是:“心脏病者,有冷热,若冷‘呼’入;若热‘吹’气出”;“脾病候”导引法是:“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肺病候”导引法:“肺脏病者,咽喉窒塞,腹满耳聋,用‘口四’气出。“呵”、“呼”、“吹”、“嘻”、“嘘”、“口四”六字用以治五脏病并非始自巢氏,五代梁朝之陶弘景(公元452-531)已有记述,但作为政府颁布之医疗方法则是巢氏的功劳。

巢氏著作的另一特点是简明扼要。巢氏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均非常简单,便于日常实施。例如“风旋”,其养生方只有一个动作:“以两手抱右膝,着膺,除风旋。”仅八个字。治“大便不通”:“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息息九道,微鼻出气。”寥寥14个字,把调形、调息要领剖明无遗。 再比如,养护脾胃的锻炼:偃卧,直两手,捻摩左右偕,能除大便难、腹痛。 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努身舒头,共手竟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可以通过疏肝理气来调整脾胃不和。治疗打嗝、嗳气,小腹胀满等症。 巢氏之法简明扼要,使得有志传播医学气功者易于效法和借鉴。术式复杂,不见得效果就一定好,相反,术式简明,却一定能开“方便”之门。 一开始我们在练习调息的六字诀时,可以发出声来,但是练到熟练后,只有嘴型,发出气息而不再出声。 还有一套全面养护的五行拳,如果每天做上三、五套也会达到很好的养生目的。我将六字诀与我的五行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养护三焦的嘻字诀放在最后的收功上,调整气息,恰到好处。

1.捋法【养肝】--嘘

2.拓法【养心】--呵

3.云法【养脾】--呼

4.攒法【养肺】--思

5.推法【养肾】--吹

6.收功【三焦】--嘻

最后要说明的是,任何功法【包括六字诀、五行拳、易筋经等】都不是全面的、万能的,比如这些锻炼里面就都缺乏肌肉的锻炼,缺乏急速奔跑的那种心肺的锻炼和爆发力的锻炼,都需要从别的锻炼方式中获取。而有了这些全面的锻炼,才可以进补,才可以随意吃喝而不伤身体,才可以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然王国,那才是何等的快哉!

搜索建议:调息六字诀及五行拳星星论道  
热博

 五大名窑瓷器为什么这么值钱

五大名窑瓷器为什么这么值钱:“国内的艺术系统的基本结构有广义性,七八十年代以来艺术系统的重建成绩非常喜人,我们直接从农业社会,没有经过工业世界迈入了后现代,艺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