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易经的系列文章酝酿了好久,直到最近两年才酝酿成熟。在这里先声明一点,本系列阐述易经理论的文章的是用逻辑的方法做出来的。
很多人看到逻辑两个字和易经联系起来,第一感觉估计都是这也太扯了,易经是没有逻辑的,就连杨振宁也曾经批评易经没有任何逻辑。
杨振宁批评易经没有逻辑这事儿,一度在网上流传很广,说的有鼻子有眼儿,貌似杨振宁已经站在了易经的对立面,就差说易经毫无价值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才发现网上杨振宁说易经毫无逻辑这事儿,只是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曲解,杨振宁原话不是这么说的。
这事儿发生在2004年,当时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文化高峰论坛,杨振宁演讲的题目就是:《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原文很长,其观点主要是,易经没有用到推演的方法,中国的传统只注重实际,而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
所以,杨振宁并没有说易经毫无逻辑,杨振宁说的是易经没有用到推演的方法,但杨振宁说了易经用了归纳的方法,归纳的方法也是逻辑的范畴。
至于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推演法,说起来比较烧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网上搜索一下。
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说明杨振宁说的完全是对的。中国的传统只注重实际,而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构架,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么说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个账不能算在《易经》的头上。
中西方文化的分化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世界的文化轴心时代就出现了,在遥远的希腊半岛,先后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大神,而在东方的中国则先后出现老子、孔子、孟子等智者先贤,还有一个文化轴心就是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一顿悟,瞬间开挂,创立了佛学。
我们在这里重点比较的是古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
说起来,两者都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思想体系,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成就,但细究起来差别还是挺大的。
具体来说,就是古希腊哲学整个思想体系都是以严格的逻辑语言来表述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原话大概是这个样子:
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这就是典型的逻辑推演。欧几里得就是用这种方法,从五条基本的公理出发,最终构建了整个古典几何体系,像欧式几何这样震古烁今的奇葩,只有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来。
西方的思想理论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因为逻辑关系清晰,只要你不嫌它们枯燥,最终都能读懂它们讲得到底是什么。
但东方的思想体系不一样,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人一开始读起来可能就会犯懵,需要细细品味领悟一下,才知道讲的到底是什么,但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同的人解读的会不一样,就出现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样的怪现象。不像西方思想理论那样,遵循严格的逻辑推演,经过逻辑推演得出的思想理论,一旦成为确定性的知识,就不会再给他人另起炉灶的机会。
而为了表达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智者先贤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物象来总结表述,比如:“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说实话,老子讲得这些思想,读起来也很烧脑,没有点耐心,古文水平不扎实,还真会让人犯懵,翻译成的白话文不同的学者解释还不太一样,不同的人的理解甚至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就让人很难形成扎实的思想理论体系。
不过,如杨振宁所说的,中国古代的这些思想理论确实是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的,中国的诸子百家一直到后来的王阳明,基本上都是这样。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因为像古希腊这样严密的逻辑推演方法,在中国就没有出现过,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的殿堂自然建不起来。
但《易经》却是一个例外,易经理论的产生既用到了归纳的方法,也用到了推演的方法,我们可以说易经的殿堂是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朵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做出的震古烁今的奇葩,只是这朵奇葩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用来解释社会环境演变规律的,和自然科学没什么关系,所以也就不会发展出自然科学。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就说过:易经的卦爻符号“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这就话的意思就是《易经》是依据推演的方法得出的。
而且事实确实是这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羑里,在狱中闲得慌,天天琢磨搞出一部伟大的著作出来,结果搞出来的是一部毫无逻辑的东西,这也实在有点荒诞。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逻辑推演的方法才能解开易经的奥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只是,易经的缺点和其他中国古典思想理论一样,都不是用逻辑的语言写出来的。像苏格拉底三段论这样的论述,一直不是中国古人的style。你要要想读懂易经,你必须把背后的逻辑内涵抠出来才行。
当你把易经的逻辑内涵抠出来,自然就一通百通。如果把易经的逻辑内涵抠不出来,易经对人来说,就永远是云山雾罩,你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你。
1
接下来聊一聊易经中的逻辑这件事儿。
给出易经的逻辑也很简单,简单到会让人惊掉大牙。看明白了易经,你就会惊异于它的简单,更会惊异于它的神奇和美妙,这种神奇和美妙是属于真理特有的神奇和美妙,能够跨越时空,历经千年,甚至直到世界末日的终点,依然光芒不减,而你和这种神奇和美妙之间只隔了一道大门。
如果没有打开大门的钥匙,就只能一直徘徊在易经这座殿堂的外面,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诱人美景,很想进去一窥究竟却终究无法破门而入。
但打开易经殿堂大门的钥匙,实际上一直就摆在人们面前,很多人曾经摸过它,还摸得热乎乎的,却不知道它就是钥匙。
这个钥匙就是“天、地、人”这三个概念。
“天、地、人”被称为易经的三才,分别对应八卦的上爻、下爻和中爻,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
拿到“天、地、人”三才这把钥匙,离进入易经的殿堂就只剩下一步,或者可以分解为三步,跨过这三步,易经的神奇和美妙就会完全呈现在你面前。
第一步,就是要先掰扯掰扯“天、地、人”三才到底是什么?
“天、地、人”这三个字并不难认,也不难理解。问题就是这三个字只是笼统的象征性概念,不是准确的抽象性概念。
比如有人会说,天可以解释为天空,地可以解释为大地,人可以解释为活生生的人。如果你这样理解“天、地、人”三才的概念,就会永远困在这种笼统的象征性概念中,易经的殿堂是永远无法打开的。
要进入易经的殿堂,必须给“天、地、人”更准确的定义,而且“天、地、人”确实有更准确的、更合乎逻辑的定义。
具体而言,“天”指的是天道的变化,“地”指的是地道的变化,而“人”指的是人道的变化。
那么“天道”是如何变化的,“地道”又是如何变化的,“人道”又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点,《系辞》中给出了答案:“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将打开易经殿堂大门的钥匙拿在了手中,接下来,就是具体研究探讨一下,这把钥匙到底长得什么样,是什么材质,具体该如何用。
2
天道的变化是阴阳的变化,而阴阳的变化很简单,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的变化,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白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光芒四射,气温升高,这就是“阳”。黑夜降临了,伸手不见五指,气温降下来了,这就是“阴”。寒来暑往与此类似,夏天是阳,冬天就是阴。
但阴阳的变化只是现象,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阴阳变化的背后是能量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夏天和冬天的区别本质上是因为太阳辐射的能量不一样,从而导致了阴阳的变化。
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天道”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但这还没完。
知道了阴阳变化的本质是能量的变化,还并不意味着真的理解了“天道”的概念,离最终理解“天道”的概念还需要一步。
而这一步是要理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
如果你读过《易经》就会发现,易经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政治、经济、军事、商业等各种活动。
能量是影响环境变化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然环境中如此,社会环境中同样如此。自然环境中会因为太阳能量辐射的变化而出现阴阳的变化,同样的,社会环境也会因为发展动能的变化而出现阴阳的变化。
至此,我们已经把“天道”的概念移植到社会环境中了,或者用严格的逻辑语言来说, 是将自然环境中“天道”的概念推演到社会环境中。
“动能”和能量是一回事儿,之所以用动能这个词,是因为在社会环境中人们更习惯将驱动社会环境演变的能量称为动能。
很显然,社会环境的演变和自然环境的演变一样,是需要能量的。
自然环境中因为太阳能量辐射的变化,会出现昼夜更替,会出现寒来暑往。社会环境因为发展动能的变化,也会出现和自然环境类似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兴盛与衰退。
不过,“发展动能”还是比较笼统的概念,我们需要将其讲得更具体一点,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动能”就是社会经济中经常被提起的:“催生、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动能转换与转型升级”等等。
一般这么说的话,要么是社会环境中出现了产生新的发展动能的契机,新的发展动能会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向上发展。要么就是社会环境中发展动能衰退了,导致社会经济的衰退,需要新的动能来挽救社会发展的颓势。
这就跟股市一样,当股市上涨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动能强劲,而股市下跌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拉动股市上涨的动能衰退了。
再具体一点,比如新技术的发明,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新的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高,工业革命产生后,用机器生产袜子,其效率是手工生产袜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人类社会两三百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把社会建设成如今这个样子,人们能够获得远超古人的物质生活,都是技术爆炸产生的红利。
虽然技术厉害,不过,发展动能所包含的不光只有技术。想来想去,发现有一个词最合适,就是创新,创新产生动能,放在任何时代都合适。创新包含了技术创新,但模式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都可以放进来。
之前我们国家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事实证明,这句话无比正确,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网上有种说法是得益于人口红利,其实这么说有问题,人口多并不一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人们能够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是得益于技术创新产生的红利。
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创新产生了动能差,这个动能差就是相较于社会普遍水平或原有水平的优势。社会产生了这个优势,就会催生、培育出新的动能,拉动一波社会经济的增长。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下:当社会发展动能强劲的时候,就是阳;反之,当社会发展动能衰退的时候,就是阴。
所以说,阴阳的概念看似玄玄乎乎的,其实平淡无奇。
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将“天道”的概念从自然环境推演到社会环境中,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如果跨越不了这个鸿沟,要想彻底理解“天道”的概念仍然是门儿都没有,而跨越这个鸿沟用到的恰恰是推演思维。
很多人能够想明白天道的阴阳变化是能量的变化,但想不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需要动能的,和自然环境中天道的变化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
3
地道的变化是刚柔的变化。这个理解起来稍微困难一点,不过只要你不把“刚”理解为坚硬的大地,“柔”理解为烂稀泥,就不会陷入认知误区。
实际上,地道的变化和天道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天道的能量变化导致阴阳的变化,反映到大地上会导致资源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大地万物是否能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春天来了,夏天到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增强,气温升高,花草树木生长,开花结果,动物也都出来觅食活动,大地上万物变得活跃起来,环境中充满生机。秋天来了,冬天到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弱,气温降低,花草树木开始凋零,动物也开始收缩活动,有些迁徙,有些冬眠,有些贮存粮食过冬。所以,就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这样的规律就是大地的规律,如果和“刚柔”联系起来,它和“生机活力”有关。资源的产生是大地万物转化太阳能量产生的,当资源增多的时候,环境中的生机活力就很旺盛,万物的生长繁殖就很旺盛,这对所有生命体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水资源多、土地肥沃的地方,草木生长就很旺盛,草木旺盛的地方鸟兽昆虫就很多,环境中的生机活力就很旺盛,万物都能从环境中获得资源让自己生长壮大。
反之,当环境中资源匮乏的时候,草木的生长就很缓慢,甚至停止生长,鸟兽昆虫也一样,环境中的生机活力就会衰退,万物开始收缩力量,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求生存。
依据逻辑的推演,刚柔的变化最准确的解释就是环境中生机活力的变化,生机活力强了就是刚,生机活力弱了就是柔。
当然,刚柔的概念还有一个更“科学”的解释,叫“资源流动性”,当资源流动性强的时候就是刚,当资源流动性弱的时候就是柔。
当自然环境中生机活力旺盛的时候,资源流动性很快,资源在不同事物之间进行交换,最终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个可以用“食物链”的概念来分析。草木光合作用生长,兔子吃草、狼吃兔子;昆虫啃食树叶,小鸟吃昆虫,老鹰吃小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自然界生态系统就是靠食物链维持的,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就是资源交换的过程,当生态系统生机活力旺盛的时候,意味着系统内的资源充沛,流动性很快,充满了阳刚之气。反之,当生态系统中生机活力衰退的时候,意味着系统内资源匮乏,流动性很慢,所呈现的就是阴柔的景象。
同样的,要真正理解“地道”,需要将“地道”的概念从自然环境“移植”到社会环境中。
这同样是一个推演的过程。
社会环境的运行是需要资源的,不过这个资源不仅仅限于自然资源,人需要粮食、瓜果、肉等食物维持生存,但也需要房子、车子以及其他生活物资来丰富生活,所以维持社会环境运行的资源要比自然资源更丰富一些。
包括粮食、瓜果、肉这些资源都是人们劳动创造的,为了丰富生活,让生活过得更好,人们建房子、造车子、做家具等等,为了创造这些资源,人们又需要土地、林木、矿藏等资源。
人们获得这些资源,除了自己的劳动创造之外,另一重要的渠道就是交换。拿自己手中多余的去换别人手中多余的,于是市场就形成了。
有了市场,社会资源就有了流动性,牧民手中牛羊多,需要粮食,就拿自己的牛羊去和种粮食的农民换,农民种的粮食多,想吃肉,就拿自己的粮食去换牧民手中的牛羊。
如果你需要获得更多生活资源,就必须创造更多别人需要的资源,然后把别人手中的资源一一换过来,整个社会就是这样运行的。
社会环境也像自然环境一样,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能够创造的社会资源也不一样,能够和别人交换的资源也不一样,整个社会就如不同的链条连在一起的生态系统,资源就在这些不同的链条之间流动。
这些链条就如人体的血管一样,当血液充沛、流动性强的时候,就相当于社会生态系统活力旺盛,充满阳刚之气,当血液不足、流动性弱的时候,就相当于社会系统活力衰退,社会机体变得柔弱。
为了资源交换的方便,人类发明了货币,货币就在不同的人手中流动起来。当社会资源流动性强的时候,一来说明社会创造的总的财富多,二来社会总的需求旺盛,资源流动性强,社会经济的生机活力就很旺盛,这就是“刚”的内涵。
当社会创造的总的财富减少,或者社会总的消费能力减弱,社会财富的流动性就变弱了,社会的生机活力就会下降,这就是“柔”的内涵。
社会总的财富增多,说明经济生产旺盛,社会总的需求也旺盛,因为社会总的财富增多,人们通过竞争获得的资源利益也会增多,有了钱就可以去其他人手里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资源的流动性就变强了。
社会经济活力变弱可能是社会生产创造总的财富减少,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减弱了,比如说在农业社会中一旦遇上洪涝灾害,地里庄稼收成就会锐减,导致人们吃不上饭。或者比如说社会总的财富没有减少,但吃饭的人多了,就是总的人口增加了,分到每个人手里的财富就会变少,比如在古代很多时候人吃不上饭的原因就是人口膨胀,就那么点地,种的庄稼有限,吃饭的人口多了,粮食供应就很紧张。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当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时候,有钱人很有钱,但花不完,没钱的人有需求,但没钱消费,社会上少部分人掌握了绝大部分财富,绝大部分人却只能分到很少的财富,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社会财富的流动性减弱,整个社会就像凝固了一样。
贫富差距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哪一个时代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历史演变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最终都走向贫富差距的极端,当社会生机活力消失的时候,社会危机就会不断地酝酿发酵,最终会引发社会的崩溃。
4
人道的变化是仁义的变化。人道的概念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仍需要转变观念才可以完全理解。三才中“人”的概念不是活生生的人,也不是某个人,而是环境中所有的人,是社会环境中所有的人形成的整体呈现的状态。
这里倒不用将“人道”的概念从自然环境推演到社会环境中,因为人本来就是社会中的人。
社会环境中所有的人形成的整体呈现的状态,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状态。人的关系状态如果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只能是以下这两种状态:
第一,环境中人的凝聚力强大,人心团结,秩序稳定。
第二,环境中人的凝聚力很弱,人心离散,秩序混乱。
理解了这两点,“立人之道仁与义”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就呼之欲出了。
当环境中人的凝聚力强大,人心团结,秩序稳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集体的力量就很强大,所谓人多力量大,当然是要聚在一起搞事情了。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义”的作用,意思就是有个领导能够带领大家一起搞事情。
环境中人的凝聚力强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大家有共同的利益,比如说人团结在一起生产效率高,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比每个人单干要赚得多,这个时候人的凝聚力就很强。或者创造的财富并不多,但分配机制很公平,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人的凝聚力也很强。要么大家聚在一起,有共同的志向,虽然现在所得不多,但未来可期,奋斗个三年五载,人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个时候人的凝聚力也很强。
理解了“义”的概念,我们再来说说“仁”。
“仁”的概念对应的是人的凝聚力不足的时候。这个也不难理解,人的凝聚力不足,人心离散,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共同的利益,无法在一起搞事情了。或者不仅无法搞事情,相互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导致相互内耗,秩序变得越来越乱,弄不好还会打起来。
当秩序混乱的时候,社会效率会很低,不仅会危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最终会危害每一个人的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仁”的作用。
“仁”的作用,就是要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大家在一起本来好好的过日子,之所以离心离德主要还是认为利益分配不公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意思,当社会中极少数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利益,导致社会上其他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这些人不用想每个人都有满腹怨言,没人想在这样的社会中待下去,人心离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社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尤其是统治阶层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这个社会是不是要继续维持下去。答案当然是要继续维持下去,本来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整个社会完了,既得利益也就随之没了。
发挥“仁”的作用,就要厉行改革,让富人多交税,补贴穷人,或者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穷人能够有饭吃。
当然,也有“仁”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富人不愿多交税,依然贪得无厌,社会也创造不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吃不起饭的穷人只好揭竿而起,打破一个万恶的旧社会,然后重新洗一下牌,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新社会。
这就是“仁”的全部含义,当社会凝聚力强大的时候,人们团结在一起搞事情,所以导之以义,当人们需要得到更公平对待的时候,就需要济之以仁。
5
至此,“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都已经讲述完毕,“天、地、人”三才的概念是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掌握了“天、地、人”三才的概念,你已经知道了打开易经这座殿堂的钥匙,它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材质。
接下来还有重要的两步,走完这两步才能知道这把钥匙到底该如何用,大家不要着急,有些耐心,真正的精彩的部分来了。
在易经中,天道、地道、人道所呈现的状态称为爻象,每个爻象分别有两种状态,分别为阴爻和阳爻。天道的阳爻就是动能强盛的时候,阴爻就是动能减弱的时候;地道的阳爻就是资源丰富、流动性强的时候,阴爻就是资源匮乏、流动性弱的时候;人道的阳爻就是凝聚力强、秩序稳定的时候,阴爻就是凝聚力弱、秩序混乱的时候。
天道、地道、人道不同的爻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八卦,对应的就是八种不同的环境状态,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所以八卦的卦象到底是什么,如果只知道乾啊,兑啊这些东西,永远都是云里雾里,不明觉厉,如果把它解释为环境所呈现的状态,就非常浅显易懂。
还有就是爻象,给人的感觉也很笼统,不明所以,如果解释为决定环境状态的三个不同的维度,就很明了。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动能、资源利益和人的凝聚力就是决定社会环境状态三个不同的维度。
其实思来想去,最终你会发现决定环境状态的维度也就这三个,还真找不出第四个来。
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些卦象来概括环境的状态,用的就是归纳的方法,为了让其看起来更生动一些,古人还用了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这里物象来概括描述。
而且,八卦所概括描述的只能是天、地、人三个不同的维度所决定的环境状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千千万万来来往往的人,可不就是环境所呈现的景象嘛。
具体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
乾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强劲;资源充足,流动性强,活力旺盛;人的凝聚力强,秩序稳定。
兑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不足;但资源充足,流动性强,活力旺盛;人的凝聚力强,秩序稳定。
离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强劲;资源充足,流动性强,活力旺盛;但人的凝聚力弱,秩序混乱。
震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不足;人的凝聚力弱,秩序混乱;但资源充足,流动性强,活力旺盛。
巽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强劲;人的凝聚力强,秩序稳定;但资源匮乏,流动性弱,缺乏活力。
坎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不足;而且资源匮乏,流动性弱,缺乏活力;但人的凝聚力强,秩序稳定。
艮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强劲;但资源匮乏,流动性弱,缺乏活力;而且人的凝聚力不足,秩序混乱。
坤所代表的环境,发展动能不足;资源匮乏,流动性弱,缺乏活力;而且人的凝聚力不足,秩序混乱。
八卦的概念其实也就这么简单,当你理解了它,感觉它也是平淡无奇,但里面却饱藏智慧,用八卦来概括不同的环境呈现的状态,这种智慧令人感觉简洁美妙而有神奇。
不过理解了八卦,还不能得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六十四卦,比八卦多了一个指数级,所以在八卦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推演,才能完全掌握打开易经殿堂大门这把钥匙。
只剩最后一步了,跨过这一步,就能凭借手中的钥匙,打开大门,进入代表着人类至高智慧的殿堂,大家先按耐一下心情,这最后更精彩的一步,更为简单,跨过了这一步,将会使人的智慧实现一步巨大的跨越和跃升。
6
八卦的概念简单,是因为我们理解了“天、地、人”的基本概念。六十四卦更简单,简单到我们只需要把环境区分一下,然后再叠加一下就行。
八卦的每一个卦象都代表一种环境状态,但环境根据主体视角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注意,这里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叫“主体视角”。“主体视角”这个概念也很简单,就是以人所处的环境来确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比如当你观察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时候,你所处的环境就是内部环境,而相对于内部环境之外的环境就是外部环境。
当你观察分析别人所处的环境的时候,别人所处的环境就是内部环境,而相对于他人所处的内部环境之外的环境就是外部环境。
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具有“天、地、人”三个不同的维度,就是都有八个不同的状态,内外环境分别有八个不同的状态,也就是内卦和外卦分别有八个不同的卦象,内卦和外卦叠加一下,六十四卦就出来了。
六十四卦所代表的就是六十四种不同的环境状态。
够简单吧。
所以,六十四卦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的人所处的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不一样,面对的卦象就完全不一样。
不过,要彻底理解六十四卦还需要多说一些。
内部环境是内卦,外部环境是外卦。不过外部环境是更大的环境,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往往代表着全局环境,而内部环境是小的环境,往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环境,代表着局部环境。
所以,内卦也常称为下卦,而外卦也常称为上卦。
具体而言,内部环境或者说局部环境,如果是人们所处的行业环境或所在的阶层、所处的区域,外部环境或者说全局环境,就是整个国家环境。
如果说内部环境或者说局部环境是人们所处的国家环境,而外部环境或者说全局环境就是整个国际环境。
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易经中每一卦讲得都是环境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在相应的环境状态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和行动等等。
每个爻象代表着内部环境或者外部环境的一个维度,当爻象为阳爻或阴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和行动。
但每个爻象又受到其他爻象的影响,比如说人的关系状态这个维度会受到发展动能和资源利益这两个维度的影响。内卦和外卦之间,同类的爻象会相互影响,比如内外环境发展动能之间会相互影响,资源利益会相互影响,人的关系状态也会相互影响。
读到这里估计又有些烧脑了。
不过细细品一下也很简单,就是当内外环境存在能量、资源或凝聚力的差异,也就是同类的爻象一个为阴爻,一个为阳爻,内外环境之间会出现能量的流通、资源的流动,人们对动能、资源的追逐,人的力量相互作用等。
或者说内外环境之间能量、资源或凝聚力没有差异,要么能量都很强或者都很弱,要么资源都很多、流动性很强或者资源都很匮乏、流动性都很弱,要么人的凝聚力都很强、秩序稳定或者人的凝聚力都很弱、秩序混乱,内外环境之间同类的爻象也会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在易经的概念中,上面的就是“正应”,下面的就叫“敌应”。
下面再来说说变卦是如何产生的,变卦就是环境的演变,环境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就是变卦。
环境中本来动能很强,后来动能衰退了,于是变卦了。或者本来资源很丰富,流动性很强,后来资源变得匮乏了,流动性弱了,于是变卦了。或者本来人的凝聚力很强,秩序很稳定,后来人的凝聚力变弱了,秩序混乱了,于是又变卦了。
当然,环境还会向相反的方向演变。
环境中动能很弱,后来变强了,于是变卦了。或者本来资源很匮乏,流动性很弱,后来资源变得丰富了,流动性强了,于是变卦了。或者本来人的凝聚力很弱,秩序很混乱,后来人的凝聚力变强了,秩序稳定了,于是又变卦了。
不同的环境之间就是这样变来变去的,这其中分为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变了,会向外影响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变了,又会向内影响内部环境。
整部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周易”的“周”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四边的田地里长着植物,本意是四周的意思,所指的也是人所处的环境。“易”的意思就是变化。“周易”的意思就是环境的演变,或者你可以加上时间的维度,称之为时代的演变。
7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恭喜你,打开易经殿堂这把钥匙你已经完全掌握了,登堂入室的时间到了。有了这把钥匙,你就能打开易经这座殿堂的大门,遍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到它的神奇和美妙。
这把钥匙相当于易经的基础理论模型,掌握了这个基础理论模型,再去读易经,易经中的每一卦在逻辑上都是通的,是非常浅显易懂的知识。只要你不嫌它枯燥无味,就如苏格拉底三段论一样,可以很轻松地读懂它。
实际上,易经一点也不枯燥无味,从中你能看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看到世间的众生百态,国家的崛起和衰落、商业的繁荣和没落、战争的兴起,人们为了理想的奋斗,为了利益的角逐,在时势面前的抉择和行动,其中的内容无比精彩绝伦。
而且,易经是一个绝佳的决策工具,根据易经的原则,当环境的状态以及发展脉络确定的时候,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该如何应对,如何做出选择,都非常清晰明了。不仅帝王将相可以用来进行治国理政,其他人也可以依据环境的状态和发展的脉络,做出理性的决策。
这里没有什么宿命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环境的演变,或者说时代的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环境的演变有着内在的本质规律,这个本质规律就是由天道、地道、人道所决定的内外环境的状态和变化,人的一切选抉择和行动都是受到环境的状态和变化的影响而做出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历史上很多阶段虽然隔着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但整个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按照易经的原则来分析,就是他们的卦象是一样的,所以历史的进程大致相同。
易经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演变中,抓住了不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则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为什么易经能够跨越几千年的时间还能兴盛不衰的原因。迄今为止,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没有一门学说能够在简洁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上能够超过易经。
如果你有兴趣,那就跟着一起来,让我们拿着这把钥匙,打开易经的智慧殿堂,共赴一场豪华的智慧之旅。
全文完,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请顺手点个赞吧。为了不错过后面更精彩的文章,请点击关注本号,你随手打开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