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相遇的夏天》为什么这么会拍素人?|专访张红岩团队

《相遇的夏天》很好看。

它把人拍得非常美好、非常可爱,比如纯纯忘了信封上写名字,先是对峰峰「装傻」,待峰峰出门后,转头对自己说,「啊!忘记了」;

它把青春拍得如此地怦然心动,一墙之隔,可心抱着吉他在哼唱,迪迪跳着蹦床张望,一静一动,既文艺且活力。

这些描述过于细节,不过看过节目的朋友,懂得都懂。

这个节目,来自张红岩团队。每每看这支团队的作品,我都会感慨,「太会拍了素人」。

而属于我的荣幸是,每年,我都会与张红岩老师有一次创作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今年,我终于挖出了这个「太会拍了素人」背后的支撑——

因为,他们有一套关于「人」的内容价值观,而作品就是他们夹带价值观的自然流露。

素人为什么让人喜欢?

张红岩团队创作出过很多很棒的节目,比如《我们恋爱吧》《怦然心动20岁》以及最新上档的、本文主谈的《相遇的夏天》。

我不认为,它们只是关于恋爱的综艺,我更认为它们是关于人的综艺。

不过,他们团队跟素人 关系,确实很像谈恋爱。

张红岩说,「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团队和素人嘉宾,就像跟自己选中的、喜欢的人,谈了一场恋爱一样,因为你可以通过他们来实现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所以,这个团队,是带着他们对「人」的理解,来选人,来拍人,来呈现人。

他们认为人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价值观的,所以每个人都似曾相识而各不相同。

张红岩说,「我会要求大家在第一期,就能明确地感受到他们六个人是完全不同的六个人」。

如果人都是差不多的,差不多的性格,差不多的职业,差不多的价值观,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儿,这种同质化不只是不好看的,也是不值得倡导的。世界本应有多元之美,而我们应该呈现每一种审美、每一种样态,都值得被喜欢,而不应该固化。

这种精神,也在网络上得到了网友们的正反馈,认为这是一档倡导多元价值观的好节目,因为他们看到了截然不同而都各自美好的六个年轻人——

女生这边,三个女生就是三种不同女性风格,有小清新的纯纯,有富贵花的迪迪,有知性大气的曾曾;

男生这边,三个男生有三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峰峰是高情商的,善于言语交谈;霖霖是大直男的,非常直来直往;可心是文才内秀的,表达直抵内心。

而这些人,这些风格,这些表达方式,似是故人来,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都能找到映射。

他们相信人是美好的,只要松弛、自然,而非防备、抵御,都能变得善良可爱。

「如果你不相信他、不欣赏他,你怎么把他身上的闪光点体现出来?」张红岩说。

这几年,随着素人恋爱节目走火,意外事件频仍,舆论甚嚣尘上,对于嘉宾和主创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共创,也是一个挑战。甚至网上还会出现对网红素人的抵制,但张红岩有其基于实践的理解:

「这个问题,我挣扎过。但是我一年接触那么多人,我太知道一个不可忽略的现状,就是现在社会的『自媒体化』成熟程度远超于我们想象,它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比我们想象更深的地方。但凡长得不错的、有表达欲的年轻人,即使没有被MCN签约,也会自己主动尝试。如果我做一个『洁癖者』,因此拒绝掉一批很优秀的、非常适合做节目的人,那么,对我的内容来说,路只会越走越窄。所以我们慢慢接纳,不应该因为一份光环而否定一些人,当然,对于他们来的目的,我们要严加审核,只是你无法否定他来参加节目,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附属品,但这种个人选择不应该被拿来放大批评。」

所以,前期要严格、反复考量,一旦团队认同了嘉宾,他们就会不带杂念、不带疑虑,录制过程中全然信任他们,「录制开始之后,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让他们打消一切疑虑,放下一切防备,尽力做自己。对于做节目的人,非常讨厌的就是不真诚,所以,只要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任何选择、任何状态、任何表现,我都能接受。」

关系为什么耐人寻味?

同样,《相遇的夏天》也是带着关于人的理解,来做人与人的关系的。

以往同类节目,设定都在别墅,一种上下格局、集体同屋的物理关系。但是,张红岩团队对此提出了他们的思考:别墅这种场景,是真实生活的常态吗?

对于尤其都市年轻人而言,更加真实的场景是,两个或者多个年轻人,拼租一套公寓,你有你的房间,我有我的房间,但也有大家的公共空间。

而把这个真实场景之于假期背景,增加一些浪漫想象,则用院子承载更为妥当,既符合生活实际,也创造美好意境,同时,也能创造三种不同的关系与状态——

一人的房间,是完全属于自我的,社交等级为零;

两人的院子,是一对一的个体社交,它从零社交到走出第一步;

多人的公共空间,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群体社交,它又从小范围社交变成更大范围的社交场。

所以,与之相应的,就是节目中观察员们也非常喜欢评论嘉宾们的社交模式,比如,会发现很多人,在个体社交时候的状态和群体社交时候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纯纯,个体社交她能打开自己,但集体社交她往往会隐藏自己,这也是很多你我的常态,也会看到共鸣。

所以,如果只以恋爱综艺来看《相遇的夏天》,就会把它看得有点窄,其实,恋爱,仅仅社交中,一对一个体社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但是,在这个节目里,还有更多元的关系,向内看自己,向外看世界,既能有内在力量的成长,也有外在关系的变化。

张红岩说,「虽然它不是一个很大的设计,但是它代表了我们在思考。我们在思考社交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又能提供给观众看到什么?」

故事为什么令人动容?

我问,对于你们团队,做素人节目最迷人之处,到底是什么?

张红岩回答说——未知。

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一切,都存在着未知。

但是,在我看来,这几年的恋综节目,未知感在削弱,相似的模板、不同的脸庞,陷入了换汤不换药的已知套路。

而这,却也是我看到《相遇的夏天》,一下眼前一亮之处。

终于故事开场,不再是第一个嘉宾进场,局促地坐着;然后第二个嘉宾进场,客套一下继续冷场;然后第三个、第四个,直到出现一个可以热络起来的人。我看够了这种「尬开场」。

但是,《相遇的夏天》终于让我看到另一种开场,三个女生与两个男生,就在院子边上,自然地相遇,还有一个人在房间里,这个「阵型」,一看就很不剧本,很不模板。

张红岩说,他们只是要求了男生先到小院,女生晚些再来,但是至于具体要怎么发生,他们是「摆烂」观望的,你们随意。她说,「社交的开场并非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它可以是年轻人自来熟的;并非一定要鱼贯而入的,它也可以是快节奏的,迅速地集结,迅速地分开」。

所以,对每一个惯性模式的「叛逆」背后,其实都是有思考的,都是有理解的。

而这种「叛逆」,其实就是要恢复素人节目的「未知感」。

由此,张红岩也谈了她对于「设定」或「未知」的观念——

「我非常讨厌编剧的放大化」,她说,「好像一个综艺不配置一个总编剧,不配置一个大的编剧团队,就不能做一个好综艺了。但是我觉得导演本身就兼具编剧功能,好的素人综艺,是不该预设立场和结果的,需要做的都在前期,开录之后就可以摆烂了,如果开录之后还要编剧介入,只能说明前期了解不够透彻、不够立体,前期工作没做到位。」

所以,对于张红岩团队,他们研究的是「空间的设定」「规则的设定」,而不是「故事的设定」。比如基于「院子」的选邻居、换邻居,就是前一种设定。

第一次选择,是「天意之选」,基于女生对于男生礼物的选择,进行邻居匹配。这往往就会让两个精神世界相似的人,最初住到了同一个院子里,所以,三个院子产生三种磁场,1号院是大咧咧的,2号院是知性风的,3号院是童真感的。

而从第二次开始的选择,则是「心意之选」,相处几天之后,你究竟是想跟喜欢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还是想跟对方保持一定距离?如果第一次的选择是精神层面的,第二次开始的选择就是情感层面的。

甚至,这种选择比起以前的留言也好、录音也好,更加真实、更加直给。因为它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你想跟谁在物理上拉近距离,「这是一种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更加面对真心、面对实感的选择」。

而这些设计、这些思考,都是开录之前需要完成的,开录之后就像实验开始,只要观察,不要干预。

而最真的节目,才会最好看。

观察为什么与人同频?

张红岩说,与他们团队做过一次观察室的艺人嘉宾,总会盛情满满地相约第二季。

因为它已经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成为一种乐趣。

因为在观察区,也充满了人文精神。

张红岩团队会用心地为艺人嘉宾传告一个惬意的、舒适的、敞开心扉的环境,比如,这次观察场景,就置身于一个院子当中。「其实,你简单放个沙发,也能观察。但是,我们想做得更细、更多。院子这个意象,其实关联着我最美好的孩童记忆,那是在暑假的姥姥家。而我想把这种回不去的惬意感,带给我的观察室嘉宾们,让他们至少在这个『场』内,是放松的,是悠然的」,张红岩说。

甚至,为了创造这种「场」,团队里的美术老师,都会在镜头拍摄不到的地方,在石阶、石转上,画上仿佛生长多年的青苔,感觉这个观察室的「院子」,是用了很多很多年,有很多很多年的故事与回忆。

而这,就是对观察室嘉宾们,充满暖意、充满关切的人文精神。

另一种的人文精神,则是对被观察的素人的,以及共同观察的观众的,都践行着一种平等的人文精神——

张红岩团队所要求的,就是观察室的嘉宾,不去审判素人,也不去引领观众,而能与故事里的素人同频,与屏幕外的观众同频,他们只是把三波人频率连接在一起的摆渡人。

「这么多年,看这类综艺的人,我认为是同一批人。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引领他们,如果你这么以为,你就错了。观众想的只是你要与我同频,我生气的时候你也生气了,我觉得好笑的时候你也笑了,你居然跟我看法一样,这种同频共振,你能替我在场,才是观众所需。」

由此,确定了惬意感的场,确立了同频的共识,剩下的,又是交给「自然」。

「我很害怕那种『假嗨』,所以我们的演播室从来不放额外音效,所有你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发的。甚至包括工作人员,我也不制止他们发声,大家要笑就直接大笑,有时候哄堂大笑的音都会串音进去,我也不会剪掉。因为这都是自然的,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就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所以,在这个节目的「场」里,素人嘉宾是做自己的,观察嘉宾是做自己的,甚至工作人员也是做自己的,这种真实,这种自然,是最美的。

1号结语

我很感恩,年复一年,能与张红岩团队,这样一支优秀而成熟的内容创作者团队,有定期的、复盘的对话。

对于2022年的这一次对话,基于《相遇的夏天》这一部作品,我可能更多地理解了,节目好看背后的支撑力到底是什么?

我想,不管是素人节目,还是艺人节目,只要是关于人的节目,最大的支撑力,都是关于人的认识。

你对人的认识程度,决定你做节目的精彩程度。

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