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对今后40年中日GDP做出了预测:到2060年中国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 也就是说从2020年到2060年,日本的GDP仅仅增长7.2%,反观中国GDP将增长164.3%。
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逐步拉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曾经的日本迅速从战后恢复,步入发达国家,一时间风光无限。 在1995 年达到了最巅峰,经济总量为5.45万亿美元,而美国当时的经济总量为7.64万亿美元。
此后数十年间,日本经济虽然也曾经历2007年到2012年的稳步上升阶段,但总体趋势却是涨涨跌跌,无法持续向上。那么, 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一、国家天赋薄弱
不同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发展工业生产所必须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都需要进口。 据统计日本88%的能源和63%的粮食来自其他国家,这也就导致日本的经济对能源的价格非常敏感。
日本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到底有多深呢? 仅仅在2022年5月,日本进口额为9.63万亿日元,增加了49%,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其中原油同比增长了147%,液化天然气增长了154%,煤炭增长了267%。
不久前发布一季度GDP20强国家的表单中,日本经济出现了下滑。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由于今年国际纷争的持续,导致国家能源价格暴涨,对于严重依赖外部能源的日本来说,出现经济下滑无可避免。
日本作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但是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维持国家基本的生存。 薄弱的国家天赋,导致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维持现状就已经很难,至于经济突破发展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天赋雄厚,不用像日本这样深度依赖进口原材料来发展工业。
因此,中日两国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也是情理之中。
二、产业结构老化
日本的汽车、钢铁、家电、机械制造、光学等产业曾经处于世界前列,为日本国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贸易顺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很多产业已经被中国、韩国等国家赶超,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就拿日本家电来说,曾经的中国家庭对拥有日本家电非常痴迷,家里有一台日本家电,不管是电视还是洗衣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 但是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松下、索尼、东芝、日立、三洋、夏普为代表的日本家电品牌集群已经渐渐淡出了国内市场 。
日本传统的优势支柱产业在被逐渐赶超蚕食的同时,因为守旧的体制,错过了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 而不同于日本的我国,抓住了互联网产业,诞生了腾讯、阿里、华为这样的商业巨头,在带来就大量业岗位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美两国抢先布局,特斯拉、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群迅速发展 。反观日本,就显得有些迟滞。虽然日本的汽车品牌仍在处于领先地位,但行业的颠覆往往就在转瞬之间,诺基亚手机就是最好的案例。
虽然日本的传统产业已经略显颓势, 但是在材料以及制造设备端等产业细分领域,日本仍在处于主导优势, 在诸如此类的高精尖领域,还是很难超越。
如果日本没有新的行业或者领域进行突破,形成行业壁垒,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之前优势行业的红利总会有一天被吃完。 到时候的经济发展,必然将会更加艰难。
二、社会环境迟暮
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日本65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29.00%,刷新199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人口老龄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严峻的老龄化形式,使得日本社会呈现出后继无力的现象。 而日本年功序列制和累进工资制传统,让年轻人的创新束手束脚,躺平、低欲望弥漫着整个社会之中。
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人口老龄化形成的有限国内需求,与强大的制造能力形成了巨大矛盾。 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发展,日本的国内发展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没有更多的年轻人来消费,使得日本的经济愈发依赖外部。
人口老龄化以及躺下低欲望的社会氛围,加速了日本本土产业空心化趋势 。但高昂的人工成本,直接导致日本本土产业及加工环节不断外移。这对于努力维系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结语
虽然中日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让无数国人欣喜。但我们也要通过日本经济发展问题的表象,来反思我国。 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也是我国将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不同于日本,我国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内需都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相信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关于中日经济发展,您还有什么高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