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曹雪芹原百回全本《红楼梦》是如此考古复原再现出来的
————————————————————————
一、版本来源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已不再是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真正原版。我们读到的《红楼梦》就是说前80回,也是一代又一代学人用其民间发现的零零散散的抄录本汇校而成。就是程高本120回《红楼梦》前80回也是从民间搜罗到抄录本汇校而成的。而各个时期的抄录本中有漏字漏句,有的在这个本子上有半句,有的在那个本子上有半句,甚至把语句抄录颠倒的其他各种现象。所以学者们都按照自己的学问与修养造诣选取。使得各种汇校的本子,虽然整体内容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语句字词上却时有出错甚至有不妥之处,我在研读中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因此本书前八十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第2版、2008年出版的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再现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曹文,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二、改动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
1、此书“凡例”为甲戌本所独有,然被诸本所删,仅从“此书开卷第一回也” 到“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之本旨”大段文字被并入第一回,陈毓罴(yù pí)最早提出:这是脂批,正文应是从“列位看官”始,从这段文字内容和行文特点看,这个结论可信。但考虑到其内容主要是起着楔子的作用,再联系上下文,使其“凡例”意思通畅,故做处理。因此特将其中一句: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而借‘通灵’之说,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改为: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而借‘通灵’之说,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此书开卷第一回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而“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之本旨”句中,特将“此回”改为“第一回”。至于我改动得妥不妥当,大家阅后就知。
2、此书对于“茗烟”与“焙茗”这两个本属于宝玉一个小童的名字问题上,程高本在二十四回中有这样一段交代——
只见茗烟在那里掏小雀儿呢。贾芸在他身后,把脚一跺,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点头笑着同进书房,便坐下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
而脂本的一段却是——
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
脂本三十九回后又用“茗烟”。程高本则此后一直作“焙茗”,直至一百二十回。但蒙府本则一直用“茗烟”未改。本版本为了使“茗烟”过度到“焙茗”更为合理,结合程高本与脂本将此处改为:
只见茗烟,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顽。贾芸进入院内,在他们身后,把脚一跺,说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我来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点头笑着与焙茗同进入书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
这样从二十四回后“茗烟”一律改用“焙茗”,我觉得这既合创作规律,也是保持了曹雪芹最终定稿的原意。
3、关于回目第七回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校对的本子用《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为题;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的通行本《红楼梦》用《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为题,我觉得两者虽有来处,结合第七回内容却各有不妥之处,我觉得各取一句更为恰切,便将第七回更名为《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八回郑庆山先生取《薛宝钗小羔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为题,我通读第八回觉得改为《薛宝钗小羔梨香院 贾宝玉大闹绛芸轩》更妥,所以将第七、八回改了过来。
因此特在此处一提。至于好与不好,还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三、汇校曹文考古复原例举
我从14到37岁,23年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发现埋藏在其中曹文后,不断确认,不断从里面找出曹雪芹写的情节的点与段落、语句,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传说中遗失民间或传说被皇帝所毁、众家所猜、脂批所示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二十回,自然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全部百回《红楼梦》的回数,在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不断完善,自然成就了“《红楼梦》不再是残书”的梦想。下面对汇校曹文考古复原进行分类例举与说明:
1、《红楼梦》前80回
对于《红楼梦》前80回,是通读了很多名家汇校的版本,然后将这些版本进行一句一句的比对,在比对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在此偶举几例:
第一回中——
比如一句话,在这个版本中是“哄人之目”,在另版本中却成了“供人之目”,在选择之时必须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根据其意思,才能选择出最准确的最好的,这话最准确恰当的是“哄人之目”,因为作者在上下文中交代清楚了,他写的这些女子,都是他亲闻亲见的,不是胡思乱想虚构“哄人之目”的。
还有这本上是“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那一本却是“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去了”。联系上下文,当然是后一句更好更恰当。还有的一本是:“乳名英莲”,另一本是“乳名唤作英莲”,这两句从文学的角度思考,与当时文言语境下的白话文去考量,自然是“乳名英莲”更恰。
更有的是,这本是“士隐便笑一声‘走罢’”,另一本是“士隐便说一声‘走罢’”,这两句话,前一句表达出士隐了却红尘随道人去的高兴心态“笑一声”,后一句却没有表达出士隐的心情“说一声”,要让这句话根据前后语境表达得更准确,却要把两句话中的“笑”“说”合在一块,使这句话成为“士隐便笑说一声‘走罢’”,才更恰切。
另外,一本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此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而另一本则为“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这两句话你用哪一句都可以,没什么区别。
第二回中,这本是“将来之东床何如呢”,另一本则是“将来之东床如何呢”,一个“何如”,一个“如何”,你真难以看出有什么区别,但仔细辨别,在一整句话里“只看这一小辈的,将来之东床何如(如何)呢”,从字面意思你是无从领会的,只是从前后语句的气韵连贯上,用“何如”才更恰切。
第四回中,一本是“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顽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另一本为“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顽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一句里是“五岁上就性情奢侈”,一句里是“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用哪一句,一般会选择用“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因为这一句作者交代了当时薛蟠的年龄。但联系上下文看,“五岁上……”“今年方十有五岁……”两句应该保留,但该怎样保留才更恰,更合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此句话应为“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顽水而已。今年方十有五岁,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才更贴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第四回里还有“只是薛蟠起初之心,原不欲在贾宅居住,但恐姨父管约拘禁,料必不自在的,无奈母亲执意在此,”这句话,应调整为“只是薛蟠起初之心,但恐姨父管约拘禁,料必不自在的,原不欲在贾宅居住,无奈母亲执意在此,”才大通。
如第九回中——“秦、香二人急得飞红的脸,”——应为——“秦、香二人急得脸飞红的,”——才对。
另如第十回有“因为冯紫英我们好”这样的话,抄本上本本都是,但这句话却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是不通的,联系上下文,是因为秦可卿病了,冯紫英推荐个医生来看完病后,因此贾珍说出这句话,这句话应改为“因冯紫英为我们好”,才恰切。但有的汇校本改为“因为冯紫英为我们好”或“因为冯紫英与我们相好”。以上举的案例,在《红楼梦》前80回的各种汇校本里比比皆是,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汇校名家及团队手里的资料,都是民间发现的抄录本,包括高鹗程伟元汇校时也是如此,都没有能读到曹雪芹《红楼梦》的原本了。抄录时丢词落句,抄得颠倒,把“因冯紫英为我们好”抄成“因为冯紫英我们好”,后面的汇校者照搬下来,就成了这样。
还有,第三十四回中,一本是“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怎奈两块帕子都写满了,方搁下笔,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另一本为“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却比上一本少了一句“怎奈两块帕子都写满了,方搁下笔,”联系上下文,当时宝玉挨了打,怕黛玉过度伤心流泪,所以打发晴雯送了两块平时曾递给黛玉擦泪的旧手帕给黛玉,黛玉一看明白了宝玉的心思,一时激动便提笔在手帕上写诗,所以选用“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怎奈两块帕子都写满了,方搁下笔,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才恰当。
还有,第四十四回里,一本是“见他的手帕子,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至脸盆中洗了晾上。”一本是“见他的手帕子忘去,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至脸盆中洗了晾上。”联系上下文,是平儿因在王熙凤生日遇到贾琏与鲍二家做不才之事时,而受了冤屈,到宝玉房里换衣整妆,走后,宝玉“复起身,又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干,便拿熨斗熨了叠好;”所以后面紧接着就有了上两句的表述,联系前后文,后一句更好,只是表述上在抄写时丢了一个“拿”字,紧接其后的应是:“见他的手帕子忘拿去,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至脸盆中洗了晾上。”
另外一些,文中有明显可探究的错误,我将纠正结果公示在此,以便与大家交流——
第十二回中——贾瑞见凤姐如此打扮——这话,联系上下文应为——贾瑞见凤姐如此——才对。另——“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贾蔷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这话中——“……我看他那样清秀,……”——意思不对,只能是——“……我看他们那样清秀,……”——才对。另——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等那人刚至门前,便如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我的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应为——贾瑞便意定是凤姐,等那人刚至门前,便如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我的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不管皂白,饿虎一般,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才对。
第十三回中——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应为——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才对。
第二十回中——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应为——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才对。
第十四回中——次日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坐落。——这话中——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坐落。——意思不对,只能是——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接灵人口坐落并厨茶等项。——这样才对。
第二十七回中——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因说道:“既这么着肯跟,我还和他妈说,‘赖大家的如今事多,也不知这府里谁是谁,你替我好好的挑两个丫头我使’,他一般答应着。他饶不挑,倒把他女孩子送了别处去。难道跟我必定不好?”——这话中——因说道:“既这么着肯跟,……”其“既这么着肯跟,”,联系本段上下文,此话在此处不但多余,而且误导意思,且与后面“既这么着,”重复。为效果更佳,更贴文意,特将此话前的一句“因说道:”改为“又说道:”——所以这话应为——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又说道:“我还和他妈说,‘赖大家的如今事多,也不知这府里谁是谁,你替我好好的挑两个丫头我使’,他一般答应着。他饶不挑,倒把他女孩子送了别处去。难道跟我必定不好?”——为佳。
第三十四回中——王夫人道:“嗳哟,你不该早来和我说。前儿有人送了两瓶子香露来,原要给他点子的,我怕他胡遭踏了,就没给。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烦了,把这个拿两瓶子去。……”——这话中——“嗳哟,你不该早来和我说。”——这句话,联系文前后意思不对,只能是——“嗳哟,你不早来和我说。”或“嗳哟,你该早来和我说。”——这样才对。本书选用了——“嗳哟,你该早来和我说。”
第三十七回中——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这句中——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应为——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才对。
第四十一回中——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其中——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应为——王夫人便就在他手内吃了两口。——才更通。
第四十二回中——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其中——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应为——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别的就算了,一概不要,——才对。另有一句——有的文本为——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是世交了。”一面说,一面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杌小枕头上。老嬷嬷端着一张小杌,略偏些,连忙放在小桌前。王太医便屈一膝坐下,歪着头诊了半日,又诊了那只手,忙欠身低头退出。——有的文本为——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是世交了。”老嬷嬷端着一张早已备好诊脉的枕头小杌,略偏些,连忙放在小桌前。贾母一面说,一面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杌小枕头上。王太医便屈一膝在榻上坐下,歪着头诊了半日,又诊了那只手,忙欠身低头退出。——细看去,后面这一文本里的才更恰。
第四十五回尾——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这句话中“宝玉”应该是“宝钗”的,所以此话该为——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钗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才对。
第五十一回——“天又短又冷,不如以后大嫂子带着姑娘们在园子里吃饭(注:通行本“吃饭”处用“吃饭一样。”程甲、乙本用“吃饭”。此处用“吃饭”才对”。)。等天长暖和了,再来回的跑也不妨。”
第五十二回——宝玉笑道:“我屋里今儿也有病人煎药呢,你怎么不知道的?”黛玉笑道:“这话奇了,我原是无心的话,谁知你屋里的事?你不早来听说古记,这会子来了,自惊自怪的。”——其中——你怎么知道的?——应为——你怎么不知道的?——才对。
第五十三回——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这句话后,庚辰眉批云:“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既如此,将此话改为——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续娶之妻回避了。——这样既自然,也不至于唐突了。另——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这话读去不通,应为——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得者甚少……——才对。
第五十四回——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这句话中是袭人和鸳鸯对面,所以此话该为——只见袭人和一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才对。
第五十七回——二则别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独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其中——独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应为——独他父母偏嗜酒糟透之人,——才通。另——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其中——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添一个标点为——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意思更明朗。
第五十八回中——或乘隙结党,与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其中——与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应为——与暂权执事者窃弄威福。——才意思通。另——“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器。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的小厮们了。”——这话应调整为——“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器。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的小厮们了。”——整句话意思才更妥,更通畅。另外——他干娘也忙端饭在门外伺候。向日芳官等一到时原从外边认的,就同往梨香院去了。这干婆子原系荣府三等人物,不过令其与他们浆洗,皆不曾入内答应,故此不知内帏规矩。今亦托赖他们方入园中,随女归房。……——这话读去虽通,应调整为——他干娘也忙端饭在门外伺候。这干婆子原系荣府三等人物,不过令其与他们浆洗,皆不曾入内答应,故此不知内帏规矩。向日芳官等一到时原从外边认的,就同往梨香院去了。今亦托赖他们方入园中,随女归房。——意思才更明朗。
第六十回——贾环看了一看,果然比先的带些红色,闻闻也是喷香,因笑道:“这也是好的,硝粉一样,留着擦罢,自是比外头买的高便好。”——这话中的——“自是比外头买的高便好。”——虽这话也通,但改用——“自是比外头买的硝粉好。”——意思才更恰。
第六十一回——平儿又笑道:“也须得把彩云和玉钏儿两个业障叫了来,问准了他方好。不然他们得了益,……他们以后越发偷的偷,不管的不管了。”袭人等笑道:“正是,也要你留个地步。”——其中——“正是,也要你留个地步”——这句添一个“给”字为——“正是,也要给你留个地步”——才不至于意思迷惑。
第六十二回——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嘴里汗(biē)的胡说了。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小蹄子!”荳官见他要勾来,怎容他起来,便忙连身将他压倒。其中——“荳官见他要勾来”——应该为——“荳官见他要起来”——才对。另外接下来——宝玉道:“这怕什么。等他们孝满了,他爱什么难道不许你送他别的不成。……”其中——等他们孝满了,——应该为——等他孝满了,——才对,这个“他”指的是袭人,当时是香菱的裙子脏了,借了袭人的裙子来换了与宝玉说的话。
第六十五回——尤三姐一叠声又叫:“将姐姐请来,要乐咱们四个一处同乐。俗语说‘便宜不过当家’,他们是弟兄,咱们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尤二姐反不好意思起来。贾珍得便就要一溜,尤三姐那里肯放。其中——尤三姐一叠声又叫:“将姐姐请来……”——应调整为——尤三姐将姐姐请来,一叠声又叫:——才对。还有——故不提已往之淫,只取现今之善,便如胶授漆,似水如鱼,一心一计,誓同生死,那里还有凤平二人在意了?——其中——那里还有凤平二人在意了?——应调整为——那里还有在意凤平二人了?——才对。
第六十六回——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绝色?”——这句多了一个“娶”字,应是——“你既不知他,如何又知是绝色?”——才对。
第六十八回——第六十八回——今娶姐姐二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其中——人家——应该为——家人——才对,另外——凤姐又差了庆儿暗中打听,告了起来,便忙将王信唤来,告诉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虚张声势警唬而已,又拿了三百银子与他去打点。是夜王信到了察院私第,安了根子。——其中——安了根子。——应改为——安了银子。——才对。另外——凤姐儿又冷笑道:“……‘原是二奶奶许了他的。他如今正是急了,冻死饿死也是个死,现在有这个理他抓着,纵然死了,死的倒比冻死饿死还值些。怎么怨的他告呢。……’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作不出来,况且他又拿着这满理,不告等请不成。……”——其中——“不告等请不成。……”——应改为——“不告等死不成。……”——才前后意理才通。
第六十九回——……凤姐上来笑道:“老祖宗倒细细的看看,好不好?”说着,忙拉二姐说:“这是太婆婆,快磕头。”二姐忙行了大礼,展拜起来。又指着众姊妹说:这是某人某人,你先认了,太太瞧过了再见礼。二姐听了,一一又从新故意的问过,垂头站在旁边。——其中——又指着众姊妹说:这是某人某人,你先认了,太太瞧过了再见礼。——应为——凤姐又指着众姊妹说:这是某人某人,你先认了,太太瞧过了再见礼。——才不至于读去犯迷惑。
第七十回——宝玉笑道:“我时常也有写了的好些,难道都没收着?”——其中——“我时常也有写了的好些……”——应调整为——“我时常也有写了好些的……”——才前后意通。另外——大家都仰面而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其中——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句中抄书人多抄了“送饭的”三字,应为——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来,顽了一回。——才合前后文理。
第七十一回——贾母方进来歇息,命他们取便,因命凤姐儿留下喜鸾四姐儿顽两日再去。凤姐儿出来便和他母亲说……——其中——凤姐儿出来便和他母亲说……——应为——凤姐儿出来便和他两个母亲说……——才对。另——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宝玉道:“谁都象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其中——宝玉道:“谁都象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应调整为——宝玉道:“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谁都象三妹妹好(hào)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才对。
第七十二回——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贾琏笑道:“说句顽话就急了。这有什么这样的,要使一二百两银子值什么,多的没有,这还有,先拿进来,你使了再说,如何?”——其中——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贾琏笑道:“说句顽话就急了。这有什么这样的,要使一二百两银子值什么……”——应为——“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你贾家的,……”贾琏笑道:“说句顽话就急了。这有什么,这样的要使一二百两银子值什么……”——才更妥当。
第七十四回——谁知惜春虽然年幼,……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更又说的好:“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其中——更又说的好:——应为——便又说:——才对。
第七十五回——贾母接来吃了半碗,……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其中——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前后意思不通,应调整为——尤氏答应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待贾母漱口洗手毕,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才意思通。
第七十六——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其中——送给谱笛之人,——应为——送给吹笛之人,——才更妥当。虽有人认为“谱笛之人”是指“专业为昆曲伴奏的曲笛艺人”。
第七十七回——司棋因又哭告道:“婶子大娘们,……让我到相好的姊妹跟前辞一辞,……”周瑞家的等人皆各有事务,……因冷笑道:“……,辞他们作什么,他们看你的笑声还看不了呢。……”——其中——“……,辞他们作什么,他们看你的笑声还看不了呢。……”——应为——“……,辞他们作什么,他们看你的笑话还看不了呢。……”——才对。另——宝玉笑道:“好姐姐们,且站一站,我有道理。”……司棋见了宝玉,因拉住哭道:“他们做不得主,你好歹求求太太去。”宝玉不禁也伤心,含泪说道:“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其中——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应为——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才意思通。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道:“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凤姐笑道:“这可是太太过于操心了。若说他出去于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个傻子;若只叫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们跟前,他最有尽让,又恐怕得罪了人,那是再不得有人恼他的。……”——其中——“那是再不得有人恼他的”——应为——那是再不得有恼他人的——才对。另外——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麝月拿着,只穿着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般大红裤子来。——其中——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麝月拿着,——看上去也通,但在不害意的情形下添一个“让”字——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让麝月拿着,——却更通畅。
第七十九至八十回——香菱道:“因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其中——“……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应改为——“……才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才更对。另——宝玉见他这样,……只得没精打彩,还入怡红院来。一夜不曾安稳,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次日便懒进饮食,身体作热。……兼以风寒外感,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贾母听得如此,天天亲来看视。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其中——……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应改为——……王夫人心中自悔不该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才对。另外——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那一股清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其中——“……那一股清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应调整为——“……那一股清香是比花儿都好闻呢。……”——才更通畅。又另外——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往园内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应改为——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往院内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才对,因为此时宝钗已搬出大观园多时了。还有——薛蟠得了这话,喜的称谢不尽,是夜曲尽丈夫之道,奉承金桂。次日也不出门,只在家中厮奈,越发放大了胆。——其中——只在家中厮奈——应该为——只在家中厮守——才对。
……
2、《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
至于我是怎样从《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曹文的,看看下面举的复活程高本《红楼梦》第81回第一段的例子就知(为了考古式的复原发现的曹文,在这个复原的20回曹文中,为了补缺,文中引用了一些很贴近曹文文脉的民间歌谣,还有从一些文献中改造过来的总共千字左右的文字。如《十独吟》,前2首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剧中出现过,究竟是谁写的,仍没有定论,但很贴近黛玉口声,所以十首诗就全借用了。):
(1)、在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曹文过程的展示:
注意:下文“<>”内的是删除的字句,“()”内的是还原的字句,“【】”内的是还原式添加的字句,其余的是曹雪芹原文笔。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正在房中叹息。)<只>见宝玉走来,<看见王夫人>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玉道:“<并不为什么,只是昨儿听见>二姐姐这种光景,<我实在替他受不得。虽不敢告诉老太太,却这两夜只是睡不着。我想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那里受得这样的委屈。况且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向来不会和人拌嘴,偏偏儿的遇见这样没人心的东西,竟一点儿不知道女人的苦处。”说着,几乎滴下泪来。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语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宝玉道:“我昨儿夜里倒想了一个主意:>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那混帐行子>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个>岂不好<呢>!”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的是什么>(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顾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运,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没法儿。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别的。过几年大家摸着脾气儿,生儿长女以后,那就好了。>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去干你的去罢,不要在这里混说。>(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说得宝玉<也>不敢作声,坐了一回,无精打彩的出来<了>。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2)、从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再现出来的曹文正文: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正在房中叹息,见宝玉走来,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玉道:“二姐姐这种光景,咱们索性回明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岂不好!”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嫁到人家去,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吓得宝玉不敢再作声,坐了一回,无精打彩的出来。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3、《红楼梦》第67回
据几代《红楼梦》学者考证,《红楼梦》现有各种版本之间存在内容很大的差异,总的说来,各种版本在内容上出现的异文,都未超过一页稿纸。然而第67回,目前可以查阅的10种抄本和印本中,在内容上分属于两种类型:一种是异文的篇幅不超过半页纸;另外一种不仅章回的题目不同,而且整个章回的大部分内容完全不一样,属于毫不相干的两种写法。一种稿约一万多字,可称为繁稿,存于甲辰、戚序、列藏本中,文字略有差异;另一稿约七千多字,可称为简稿,存于程甲、程乙、梦稿、蒙府、已卯本中。而据冯其庸先生在《论庚辰本》文中说64、67两回书重出,一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失而复出;另一种可能是另有一位高手把它续补上了。有些红学者的看法是,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并不缺这两回书,但在原著传出后不久,人们在传抄中丢失残损了两回书,后来第64回又重新出现了,因而得以进入已卯、庚辰本以外的各抄本。但第67回所有传抄本都缺原稿。而我从67回文本的繁稿与简稿本身出发,以繁稿为主,以简稿为辅,一一以古董式的还原法,按曹雪芹的写作用词习惯重生复原了一遍。
四、百回理由与根据
在蒙府本第二回脂批中有:“以百回之大文”的话;在蒙府本第三回脂批中有:“后百十回黛玉之泪”;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脂本眉批中有:“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在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脂批中有:“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馀。”在同一蒙府本的脂批中前后矛盾,一说百回,一说百十回;庚辰本脂批前后倒不矛盾;虽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二十一回前批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的话,这话是指第21回后的30回?还是指80回后的30回?但庚辰本明确肯定的说了“全部百回只此一见”。
到程伟元高鄂编写时又说是回目一百二十回。但有红学学者认为是一百零八回左右,理由是古人习惯以“九”为数,在《红楼梦》前五十四回是写“盛”,后五十四回是写“衰”。由这般推去,说是一百回更有理由,因为《红楼梦》通篇是以写诸芳聚散之事来彰显盛衰的,况且《红楼梦》整体是围绕“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意旨来进行的,在一至五十回已经完成了诸芳在大观园千紫万红、百花齐放的聚集,从五十一回以“袭人出园回家探母,晴雯得病作引”地开始为诸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地从“聚”向“散”开始伏笔。
而最大的理由是几乎有很多学者与读者公认《红楼梦》的写作方法来自于《金瓶梅》,《金瓶梅》只有一百回。脂批中甲戌本第一十三回眉批云:“深得《金瓶》壸(kǔn)奥!”在甲戌本第二十六回脂批侧批有:“《水浒》文法用的恰”的话。据专家考证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给《红楼梦》是一百回又增加了证据。
若再增加证据,百回《西游记》更是更好的证据了,《红楼梦》其“神”与“意”受《西游记》影响较大,其结构与语言又受《金瓶梅》影响较大,《西游记》与《金瓶梅》都是一百回,加之至目前发现的清朝小说,百回文本普遍,可以肯定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就是一百回。
五、《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的依据
至于《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我举一些脂批就可以足够证明了——
第一回:
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xiē)子又系谁撰(zhuàn)?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lián)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zhuàn)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第二回: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第十三回:
靖藏本回前批:……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甲戌本回后批:……因命芹溪删去。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庚辰双行夹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第二十二回:庚辰本回后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
第二十八回:甲戌本书末:脂砚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种事,故批笔不从臆度。……
第七十五回:庚辰本回前批:缺中秋诗俟(sì)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至于曹雪芹是谁,这个还是个可以探索的迷。到目前为止,能与《红楼梦》学养匹配的,说曹雪芹属于江南织造曹家的还靠点边。
六、继往开来
回头想想古典时代给我们留下的长城已残破在荒山野岭,体现园林艺术最高峰的圆明园已成为我们不忘国耻的象征,只剩下了荒草残垣。体现古典文学最高峰的《红楼梦》虽经过程伟元高鹗为迎合当时政治环境的需要粉碎曹雪芹文笔式的整理编修,虽得以完整流传,仍是良莠不齐。长城、圆明园不是我个人能力所及能修复的,而《红楼梦》我可以个人去伪存真地复原它的残缺,再现它本来应该的伟大的样子。在我心灵被一些所谓专家灌输的程高本后40回乃高鹗所续的定义被我无情的否决后,终于再现了这本代表中国古典文学高峰《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的原貌。无意之中,以文本实证的方式在“红学”领域开创了一门叫“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的学问。不管将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我相信无数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更相信自己的发现与所做,我无须写出长篇大论废话连篇的所谓学术论证,我以作家的本分与辛劳做出的文本会替我回答一切。至于我把这道残缺的“长城”复原得怎样,究竟是从“闻得枯荷听雨声”抵达了“闻得残荷听雨声”,还是从“闻得残荷听雨声”抵达了“闻得枯荷听雨声”,读者读后便知。
2000年8月15日至2022年5月27日写于岳麓山下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梦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开创半途主义、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即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