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各等分。
此方主治,原书举出或然五证,每证反映一脏病变,用以说明可治因肝郁所致五脏经隧挛急,气血津液失调。
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证实本方用途广泛,从部位而言,无论见于何脏,皆可应用;从基础物质而言,无论气血津筋发生病变,皆可应用。
和田东郭谓:“疫病兼痫,甚则谵语烦躁,发呃等证…用本方即验,固不必用呃逆之药也,唯心下、胁下、胸中拘急者。 除上述诸证外,有发种种异证者,切勿眩惑,余用此药于疫证及杂病多年,治种种异证不可胜计,真希世之灵方也”。 这里说明拘急是使用本方依据:也说明拘急、发痫、发呃等证是筋膜挛急现象,方中芍药、甘草,就是针对筋膜挛急而设。 痢疾 ,本方加黄芩、黄连、地榆、大黄之类消除致病原因,疏畅气机,柔肝缓急。治疗里急后重,腹痛难忍。 鼻渊 , 《蕉窗杂话》用本方加吴茱萸、牡蛎以降浊阴,使三焦津液下行则鼻渊可愈。 这是根据“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理论用方。这里所说的胆,实指手少阳三焦而言。 疝气 ,睾丸坠胀、疼痛、肿大,或兼见少腹、胁肋胀痛,可用本方加橘核、荔枝核、台乌药增强行气止痛效力; 若睾丸红肿,兼有热象,去乌药之温,加金铃子、栀子疏肝清热;或于本方加木香、蜈蚣二味,尤有效验。 妇女痛经 ,不偏寒热,加当归、乌药、香附子、延胡索;寒盛,加小茴香、桂枝、吴茱萸;有热,加栀子、牡丹皮;偏虚,与六君子汤合用。 黄疸 ,与茵陈蒿汤合用,可以增强疏肝利胆疗效。 胆道蛔虫病 ,胆蛔初期,剑突下呈钻顶样疼痛,间歇期疼痛消失如常人,用本方加金铃子、乌梅可以缓解胆道痉挛,使蛔虫退回肠道。 胁肋痛 ,本方加茵陈、郁金、山楂、金钱草、延胡索。偏热盛者,再加丹参、大黄、芒 硝 ; 偏寒者,加川芎、香附、青皮。 肠痈初起 ,上腹部或腹中部剧烈疼痛,继则转移至右下腹疼痛,本方芍药用量加重至80g以上。 有热加牡丹皮、大黄、红藤;若反复发作,已呈寒象,则加当归、附子温通血脉。 凡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道蛔虫病、胰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属肝气郁结病机者,可用此方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