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并回复『福利』送你一套成长资源包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5700字,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你好,我是小云。 每当年终总结的时候,周围都有很多懊悔的声音,觉得过去一年似乎毫无收获。
如何让自己一年优于一年,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 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不断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和盈利水平,做强,做优,做大,做胖。 巴菲特深谙此道,他的一生就是在专注于不断的找寻现金,然后投资到他认为值得的股票,持续扩大自己的产能,让所投资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为自己日夜不停的打工赚钱。
而且他永远知道,如果所投资公司能够做到市场头部,这些股票就像是垄断高架桥一样,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拿回现金,并且他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只能水涨船高。
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要做的最为核心的事情,就是做好这家公司的CEO。
对于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战略、人才、资源、机制,当然还有不断要求进步的企业文化。
1 战略目标
战略是什么?
战略就是一种选择,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当初学而思,也就是后来的好未来,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知道大班制是无法取胜的,因为市面上已经有新东方等大型机构占据了市场,因此他们就专注于一对一辅导。 如果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不能做到顶尖水平,就绝不开拓第二个市场。 虽然现在教培行业因为国家政策,被拦腰斩断,但学而思当年的竞争战略非常有用,快速让他们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而且成为了一家上司公司。 这种策略通用汽车的杰克韦尔奇运用的淋漓尽致,他从小就要求自己做到20%,区别于其他的80%,而且一开始因为通用汽车在用平均主义对待他的劳动产出,他差点选择辞职。 他对于公司的要求也是如此,如果某项业务不能做到市场数一数二,他宁愿舍弃那个业务,专注于能做到领先的业务。 后来到了一定规模,他开始不再满足于小市场的数一数二,开始开拓全球市场,让公司的明星业务在全球市场也能做到数一数二。在这种策略下,即便不能做到数一数二,因为市场基数很大,就算占据市场的50%,也能为公司带来更加可观的收益。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不可能要求自己样样精通,什么都要涉猎,那样只会一事无成。
在这件事情上,我很赞成刘润的思想, 谋五年、看三年、扎扎实实干一年。 想想,五年以后,你希望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是你五年的规划,你全力以赴的事情,是其他事情都要为这个战略服务和让路的事情。 然后将远景目标拆解到未来三年要达成的里程碑目标。 并且进一步将这些目标拆解到当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里。 比如,五年以后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写作、咨询、出书。 那未来三年的远景目标可以是拥有50万用户、一对一咨询超过1000人次、出一本书初稿、开发B2课程体系。 当年要做的事情可以是每周更新几篇职场文,学习市面上生涯规划类书籍,梳理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形成自己的生涯咨询工具,等等。 有了战略,那么接下来最为核心的就是人才了。 毕竟战略要靠人才落地。
2 人才问题 很多优秀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识,人才是成就企业的基石。 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它的天花板就在哪里。 尽管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选择一家什么样的单位,你的天花板也就在哪里。 俗话说,跟对人,做对事。
可见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我们自己这家公司来说, 我们本人,以及自己周边就是非常核心的人才。
对于我们自己, 如何确保自己的成为这家公司优秀的CEO呢? 在这一点上,我想运用巴菲特的滚雪球原理。 巴菲特说,如果我们要拥有足够多的价值,首先要找到一块雪球,其次要找到一个足够长的斜坡。
雪球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眼界格局、心胸气度、知识结构,就决定了这个雪球的大小。而我们能活多久,就决定了我们能够拥有多长的斜坡。
因此, 一方面,要多看书。另一方面要多运动。
关于看书,查理芒格说,不仅要专,而且涉猎要广,只有跨学科学习,积累多种基本逻辑思维,才能够在专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查理芒格被他的孩子们称作是长了两条腿的书,巴菲特每次在投资中,都会运用查理芒格在各种专业里总结出来的投资清单来印证自己的投资决策。 很可惜的是,查理芒格虽然认为的这种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在他的《穷查理宝典》中,却并未系统总结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因为他说,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原理才最为实用。 那我们怎么办呢? 比如,按照工作相关性,可以看商业类、经济类、管理类、成长类书籍。 按照视野格局拓展类,可以看生物类、物理类、历史类、心理学类、艺术类书籍。 也不用太过担心自己当下看的书太过晦涩,总是遗忘,对于专业内容加强实践运用,对于其他者主要是锻炼思维,很多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却能在关键时刻在潜意识里帮我们的大忙。
当然,如果能像查理芒格一样总结出各学科最基本最简单最好用的基础逻辑,或许对我们来说,会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快速飞跃。
关于运动,每天给自己安排出1-2个小时,跑跑步,跳跳绳,练练瑜伽。 过了30岁之后,明显能感受到身体的机理技能在走下坡路,最为明显的感受是,人体的基础代谢能力下降了,而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 运动带来的好处可太多了。 不仅能够让我们的机理变得更加年轻,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精力、耐力、专注力,还能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更多感受到快乐和愉悦。 而这些,不仅让可以让我们的雪球变大,还可以让我们的斜坡变长。
是不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呢?
我们周边的人才,也就是我们招进这家公司的核心员工,比如你的伴侣,你的孩子等。 关于伴侣,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巴菲特小时候受母亲影响很重,他从小就没有自信和社交能力,除了赚钱,他感受不到自我的价值。 幸运的是,他在人生初期,就找到了一位好的人生伴侣,苏珊。 她给予巴菲特足够多的支持,包容,爱,理解,才让巴菲特的人生从自我怀疑到丰富多彩。
而且苏珊很能干,能把家庭照顾的很好,因此他才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他的投资、教书、交友上,取得今天如此大的成就。
谨慎选择你的人生合伙人,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课题。
3 资源问题
方向有了,人也有了,那么接下来就要解决资源的问题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 将自己的资源,尽可能多的投入到自己的战略计划中。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 我们的资源都有哪些呢?
最为核心的恐怕就是时间和金钱了。
每个人一天中拥有的时间资产是一样多的,但是人们的时间价值却大有不同。 有的人总是能够将时间用来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巴菲特总是利用时间来做研究、投资、教学、交友。 而有的人却将自己的时间耗费在那些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上日复一日,比如睡觉、吃饭、追剧,睡觉、吃饭、追剧。
时间用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
所以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将时间用在了战略计划事项上,用在了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上。
说到另一个方面资源,金钱,每个人都大不相同了。 但几十年后,人与人在金钱方面的区别主要还是对于金钱的态度。 有的人将钱花费在买更好看的家具,最名贵的轿车,更时髦的衣服,最奢侈的化妆品。 有的人却将钱花费在能生钱的地方。 比如巴菲特,他从不以现在的眼光看待手中的1万美元,他总是说,如果这1万美元运用复利的思维,10年以后,它就是100万美元,所以他在此刻花费1万美元和对待100万美元的心情是一样的。 因此,在他花费3万美元购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产时,他差点哭了。尤其是,他的太太还花费了1.5万美元用来装修这套房子,他更是差点哭死过去。
所以,如果你想变得有钱,你就得让金钱为你服务,而不是永远在为金钱打工,为收入打工。
你得学会投资,用钱生钱。
你的将金钱不断投资在你眼界格局提升、知识日益丰富的自己身上。 相比金钱这个赚钱工具,你才是最好的工具,最好的赚钱工具,因为是你决定了将钱投在哪里。
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朋友,我总是觉得他很明智,即使在最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依然去二手市场淘一些旧书,每天看书学习,这也促使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历经15年的时间,成长为一个大区的销售经理。
时间看得见,看得见你投资的每一笔,包括你的健康、时间、注意力。 而这些是你最为重要的资源,不可复制,且不可再生。
4 激励问题
如果你的战略目标已定,接下来你要完成的事情,或许都不需要外部激励,这种 战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这是最好的激励。 但也不要忘记,人性的弱点,惰性。 我们虽然知道目标很重要,但过程中却执行却难免疲软。 惰性有两点,一方面,如果你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即时的正向反馈,你会产生惰性。比如我知道我要做的事情是写文章,但当文章的阅读量不高的时候,尤其是持续不高的时候,我就会有懈怠的念头。 另一方面,人们本身就有选择更为舒服的生活的偏好,早起看书,定时运动,虽然我们本身可以从这些活动了得到很大的乐趣,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奖励,但也难免会有段时日变得懒散。
比如早上六点闹铃响起,爬不出的被窝;连续运动了几天,奖赏犒劳自己休息一段时间。
如何激励自己,一直践行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一日一日的雕刻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呢?
祖母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祖母的规则讲的是,如果孩子想要吃甜点和零食,那么他们就必须在餐桌上先吃完胡萝卜。 对于我们自己的日程安排来说,可以将一整天的事项列出来,然后先去做那些困难的,不太愿意做的事情,然后奖励自己做自己喜欢且容易做的事情。 比如,对我来说,在看书的时候,看传记就非常享受,但看专业内财务书籍就让我感到疲倦。那我对自己的奖励机制就是,先看几页财务专业书,再奖励自己看传记书。 又如,我写文章是寻求灵感的,哪怕是写工具文,也是一样,因为这是输出。但看书就不同,无论看什么书,我都会觉得自己在摄入,只要是摄入性的我就兴趣浓厚。那么,我对自己的奖励机制就是,先完成一篇文章的撰写,再奖励自己看书。
再如,我有时候早起也有困难,对于看书就把前一天晚上看到兴趣最浓欲罢不能的地方扔在一旁,奖励自己早起再看,这样我往往会按时爬起来。
人们总是很容易变得懈怠,但人们无法拒绝即时奖励。 这一招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屡试不爽。
5 文化机制
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对企业的文化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换做我们个人, 我们个人文化也是由我们这个CEO所决定的。 那什么样的文化在个人身上是比价好的文化呢?
我觉得有很多,比如终身学习,乐观积极,永不言败,长期主义……
当然, 我认为在所有这些文化品质上,长期主义和终身学习,是我所推崇的。 前两天看《亚马逊编年史》,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就是长期主义者,他当年从华尔街的高管裸辞创业建立亚马逊,是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飞轮逻辑。 他的飞轮由客户体验、线上互联、流量规模三个构成,客户体验飞轮重在成本体现在海量上,线上互联主要是便捷性,流量规模就能够带来更多的客户,这样有了越来越多的购买,成本就可以降低;成本更低,价格就更低,流量就会越大;流量越大,购买就越来越多。这样飞轮就会转起来,而且会越转越大,越转越快,停不下来。 为此,贝索斯一年又一年的往亚马逊投钱,虽然刚开始并不赚钱,但他知道到了一定规模,谁也阻挡不了亚马逊的步伐。 即便2000年因为华尔街对亚马逊的风评不好,亚马逊差点倒掉,但只有贝索斯知道,只要亚马逊的现金流不断,就能活下去,就能不断发展,规模早晚有一天会上去,一旦规模上来,企业就实现了自洽循环,他的飞轮就自己转动起来。 亚马逊在2019年是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现在是全球市值排名前五,贝索斯理所当然是世界首富。
在长期主义这件事情上,巴菲特、沃伦等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认识到了复利的威力。
作为个人来说,如果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和长期主义,无论你是做什么事情,我都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不会差。
6 配置工具
给自己配置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工具。 这一条,我本来是不想写的,在工业时代,机器取代了人工,谁拥有更先进的机器,谁就拥有了行业竞争力和业内的话语权。 现在我们已经是互联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还需要好的工具吗? 分享一个我个人的故事。 在去年12月底,我从海南回西安的时候,就已经打算为自己配置一台得新的电脑了。 当时从海口飞西安,海口的免税店里有两个苹果店,我逛了一圈,却没有我喜欢的款式,很多机子都卖断货了,我虽然感到遗憾,但也没有退而求其次,忘掉性价比,选择最贵的那台。 当时我手里的电脑虽然有时候会卡,还不足以影响办公,顺便说句这台电脑用了将近6年。 我前脚刚回到西安,没过几天我们小区就有了密接,被封控了。 再过几天,西安封城。 而就在上周末,我的电脑由卡机,变成了不断的蓝屏,甚至很难开机。即便开机,也会在工作个把小时后,自动重启。又进入到不断蓝屏的死循环里,在这种循环里,偶有几次运气比较好,成功实现开机。 然后,我的时间就消耗在无尽的等待中,等待电脑一遍又一遍的重启,而且还要在数次重启中等待好运的降临,它成功开机。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绪也变得焦虑和急躁,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 所以你看,工具对我们的产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喜欢码字的,就得给自己配置好的本子,不仅效率高,还能产生精神愉悦,刺激生产。 喜欢烧菜的,就得给自己配置好的锅碗瓢盆,一进厨房,就能进入心流世界。
喜欢摄影的,就的给自己配置好的摄影器材,拿起机器,就能人机合一。
工具不仅仅是工具,工具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好的骑士,只有骑上的好的马匹,才能最大化发挥他的效用和价值。 这台电脑给我的这堂课就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自己购置最好的工具,而且要尽早。 因为你知道的,时间是沉没成本,它不可复制,不可再生。 而且工具不好用,对你的心情影响非常大,也会影响你的产出质量和效率。 这是我在2022年开端,就上的最为实用的一能堂课,一定要尽早,因为你很难预料生活会发生什么意外。
7 写在最后 对于企业来说,战略、人才、资源、激励、文化,都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因素。 如果我们可以将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此,巴菲特曾经说,一个企业更像是一个人,它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为雇员和股东赚钱的方式。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应该像一个企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2022,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吧,做强做大自己,持续扩大自己的生产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CEO,成为最好的企业。
然后,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