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严肃阴郁的六十多岁老人,个子不高,瘦瘦的,见面话不多,表情淡淡的,性格孤僻。经常幻听,耳边常有魔鬼说话。干活时也不怎么与别人交流,没活干时白天也喜欢睡觉。前段时间因脑梗住过一阵子院,一直以来血糖异常,饮食不甚注意。舌苔微黄,平时易腹泻。 这次主要是希望我能开点中药,改善一下幻听和魔鬼说话问题。 这个不难辩证。 瘦而棱角分明,表情淡漠,柴胡脸无疑了。听到魔鬼在耳边说话自然是幻听,幻听实质上是一种不出声的“自言自语”,属于“谵语”的一种。白天喜欢躺着睡觉,似可以理解为“身重”。性格内向,不爱交流,在她就是“胸满烦惊”中的胆小易惊了。 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仙鹤草50克代党参,去大黄加石菖蒲7剂,一日三次,每次150毫升。过了十多天反馈说,没有幻听了,“魔鬼”也走了,话也多了。希望能继续吃药,进一步改善体质并解决早晨起床腹泻的问题,于是原方不动再合四神丸,7剂。 加石菖蒲开窍治幻听,妙!但大黄或宜保留,可制大黄、大黄炭各用一半。 精神抑郁而饮食不节,晨起腹泻就不是五更肾虚泻泄而是肝风湿热泻泄了。 湿热泻泄用下法以便干为度。
赵绍琴教授有一篇《慢性腹泻多非虚说》:
慢性腹泻,临床甚为多见。诸如慢性肠道感染,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肠道易激综合征,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均可表现为慢性腹泻,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中医治疗慢性腹泻方法甚多,理应辨证施治,视其寒热虚实而有温补凉泻之异治。然而时下之医疗风气,似乎对补法情有独钟,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一见慢性腹泻长期不愈,便认定属虚,非脾虚即肾虚,治之必投补剂,非补脾即补肾,方如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之类,出手便用,以为万全之策,而收效甚微,甚至愈治愈重也时有发生。本是邪实之证,反作正虚治,无异于南辕北辙,宜其治而不效也。 经言“湿盛则濡泻”。慢性腹泻属湿邪为患者颇多。其证大便不调,溏而不爽,坠而欲便,便而难净,又有大便胶闭,胶闭者,大便数日不行,便则如胶似漆,粘滞难下。此皆湿邪滞留肠道,蕴郁日久而化热,为湿热之证。虽说脾主运化,能制水湿,健脾而湿化泻止,此说古来如此。 然而湿重之症当忌甘药,甘味助湿也。参苓白术乃甘缓守中之剂,病后邪去正虚,宜此调理,当湿邪弥漫之时投以甘守之剂,不啻为虎作伥矣。况湿邪困阻脾胃,未必即是脾虚,湿邪一去,脾气自运,不必专于健脾为事,而当以祛湿为首务也。治湿宜分化升降,风以胜之而升清阳,苦以燥之兼泄浊阴,淡以渗之而利水道。 若湿邪化热,泻而势急,出黄如糜,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脉象滑数,舌红苔黄且干,是湿热泻而热为甚,经言“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若因其泄泻甚急而作下利清谷用温中方法则大谬。治宜苦寒清热,坚阴止利方法,仲师葛根芩连汤为首选之方,每用辄效。
又有五更泻,又名鸡鸣泻,亦称肾泻。古人作肾虚而制二神丸四神丸主之,沿用至今,罔效者多,亦属辨证有误。五更泻者,晨起必作,势急而迫,在时为寅,在脏属木,肝阳萌动,方其旺时乘脾,故常腹痛即泻,泻后疼减。此为木土不和,治当疏调木土,可仿痛泻要方为治。其有腹泻不时而发,受制于情绪变化者,脉弦,形瘦,色苍,木火体质者易患此症,治宜疏调木土,方同上。
总之,慢性腹泻原因复杂,多由邪气客于肠道,致大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不可一律看作脾虚或肾虚,凡有邪者,宜先去邪,有湿者祛湿,有热者清热,有寒者散寒,有食者消食,邪去则泻自止,调整功能,使复其常,即是扶正,不必专以补为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