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021年秋季鄂东南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

2021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孝感高中 命题教师:沈娜娜、周雁、程宇翔、周红武、龚小群

审题教师:夏柏琴

考试时间:2021年11月15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

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关于落花,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

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

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这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

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真正优秀的诗和词想必是多层次而富有哲理,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

(摘编自《叶嘉莹讲<红楼梦>中的诗词》

材料二:

我曾说《红楼梦》带有诗的素质,我后来想起鲁迅老早就说过了,说《红楼梦》是“无韵之离骚”,离骚当然是一首长诗了,鲁迅这句话是赞赏得最恰当不过了。《红楼梦》不用韵,但是有诗的内涵,所以鲁迅这句话实际上已经说在前头了。

你闭起眼睛想想《红楼梦》写到薛宝琴穿一件大红斗篷,站在雪地里,贾母远远看到,说,你们看像什么?众人说,这像仇十洲画的一幅画,雪中的美人。这意境是诗的意境,又是画的意境。

《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它的诗性美,小说里面描写的人物是独特的,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你闭着眼睛想象,晴雯跟袭人就无法混淆,林黛玉跟薛宝钗也无法混淆,王熙凤跟其他人也无法混淆。

比如“冷月葬诗魂”,“诗魂”是指林黛玉。我曾经有过文章分析,林黛玉本身并不仅仅因为漂亮,她有诗人的气质,所以曹雪芹是给她写了一句“冷月葬诗魂”。而且这一句带有一种预言的性质,预示她的悲剧的命运,是在凄凉冷落中去世的。庚辰本上是“冷月葬死魂”,旁边原笔改的“诗”,后来我在列宁格勒(今称圣彼得堡)发现苏联的本子上也是“冷月葬诗魂”。还有程甲本,也是“冷月葬诗魂”。“冷月葬诗魂”是对的。

《红楼梦》尽管是用散文写的,创造的很多意境是具有诗的意境的,自始至终,从第一回到八十回一直贯穿下来。后面的四十回当然就差多了,有艺术敏感,有艺术经验的人读到后四十回,味道就走了样了,就不是那么耐人寻味了。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与冯正中写“落花”有差别,在于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的只是一层感动。

B.李后主的《相见欢》因为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人生,所以在运用到短小而精炼的句子时,写悲哀写的很好。

C.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形象说明了《红楼梦》诗词和大诗人词人相比有所不同的多种原因。

D.《红楼梦》带有诗的素质,具有诗性美,有很多意境是诗的意境,其人物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但是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它们之间有着巨大而明显的差别。

B.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而李后主非常精炼,因此李后主写“落花”更好。

C.《红楼梦》不用韵,不是诗歌体裁,但有诗的内涵;鲁迅曾赞赏《红楼梦》是“无韵之离骚”。

D.“冷月葬诗魂”中“诗魂”是指林黛玉,林黛玉的美貌和诗人气质,使这句诗决定了其悲剧命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从正面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B.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C.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手法。(4分)

5.结合材料一、二,叶嘉莹与冯其庸在诗词这一-层面,对《红楼梦》的看法是否矛盾,并谈谈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九①

老舍

文本二:

①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②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③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④第三碗荼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⑤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

⑥“打架来着。”他说。

⑦“谁?你?”我问。

⑧“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⑨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⑩“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⑪“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⑫“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⑬“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作呢!”

⑭“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

⑮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作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⑯“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

⑰“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⑱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⑲“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⑳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㉑“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㉒“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㉓“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㉔“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㉕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①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后来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②这篇小说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

文本二:

从一方面想,中国似乎没有希望;再从另一方面想,中国似乎还是没希望。以国庆与重阳说吧,就能证明这两头无望。今年的国庆不庆,似乎大有作用,其实呢,只是官员与学生少放一天假;有几位国民晓得“双十”是个“节”?庆呢,官员与学生多放天假,不庆呢,少放一天假,如是而已,是谓无望。国庆之庆与不庆,关心者只有官员与学生,因为有关于放假与否,无望无望。转过头来看民众,就以济南的说吧,今年春间,上海正打得热闹,而大闹其龙灯。能在那时候闹龙灯的,自然国庆可以不庆,而重阳不能不登高。国庆不庆,是奉行政府的命令,鸦雀无声的过去,倒还罢了。重阳不准举行香会,市政府也有道公文,可是千佛山的热闹过于往年。国难国难,有可不庆的国庆,而无不可庆的重阳,前思后想,怎想怎无望。自然,民众娱乐是向来没有一点点设备的,一年有这么一天,大家全到山上走一遭,就是附带着烧股高香,买几个元宝(纸的),也到底是有益无损的事。可是偏偏国家多难,而且重阳又与不庆的国庆相隔只有两天;在这种情形之下,看着这么群民众,只好叹气而已。

其实,今年的庆重阳较比去年的还到底有可原谅呢。九一八不是去年降生的么?是的,紧跟着九一八就是重阳,去年的重阳也是很热闹啊!是的,我从抽屉里找出去年的日记,上面有几句不像诗的诗,是去年重阳写的。因为不像诗,所以写完便放在抽屉里。重阳又到了,诗仍在那里,人民仍在山上,九一八的降生地仍在仇人手里,国庆节仍然没有人晓得,我非发表那首诗不可了。

(选自老舍《国庆与重阳的追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丙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做什么武侠”,而当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出我意料之外;侠义之举凸显了他正义勇敢的形象。

B.文本一画线处“他心中正在难受”,张丙难受的原因是看到壮小伙子恃强凌弱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丝毫没有羞惭之意,这让他觉得中国人是无望的。

C.“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这句话暗示了1931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与“五九”形成呼应,构成了文章的背景。

D.“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丝暖意,张丙似乎已经意识到,中国人正在渐渐觉醒,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五九”为题,制造了一种陌生化效果,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导读者关注历史事件,思考文章的主旨。

B.文本一将叙述视角放置于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笔触有所延伸,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反思。

C.文本一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虽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但却起到了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自然国庆可以不庆,而重阳不能不登高。”文本二多处用调侃的语言来表现普通民众的思想,凸显出作者的鲜明态度。

8.张丙和“我”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二充斥着“无望说”,如“中国人没希望”“中国似乎没有希望”“就能证明这两头无望”,请结合“无望说”对文本一和文本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十九年,辛巳,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三十一年,癸未。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B.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C.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D.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干,即天干,共十位,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如“二十九年,辛巳”。

B.秦孝公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封号“商君”。“商”取自其封商地的意思,而“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如“信陵君”“平原君”。

C.黥,一种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使其永不褪色,也叫“墨刑”。

D.《诗》又称《诗经》《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鞅认为魏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应该趁着秦国国势渐强之时攻伐魏国,可奠定帝王大业。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

B.卫鞅使用计谋欺骗魏国,派人送信给公子,约定会盟,商议结盟后罢兵回国。公子信以为真,赴会中计,魏国大败,魏惠王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求和。

C.惠文王继位后,公子虔的门下人指控商君要谋反,便派官吏抓他。商君急忙逃往魏国,当时魏国由于害怕秦国才拒不接纳商君。商君回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国,秦国趁机发兵,成功诛杀商君。

D.赵良认为商君不及百里奚。虽然商君掌握了大权,但是如不能以德服人,长此以往这权力富贵就好像是早上的露水,一瞬间就会化为乌有。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过了五个月就大难临头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2)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14.赵良认为“一旦秦王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原文简要概括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既照应诗题,也点出了“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B.“身瘦”“发稀”“废书”叙述了老年苦况令人怜悯,用形象的语言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C.七八句语言精辟,指出人老也有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

D.整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诗歌内容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的力量。

1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什么含义?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在诗中借助鸟的意象来写景抒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里仁》篇中说,如果他人贤能,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如果他人不贤能,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

(3)愁,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有慨叹时光流逝之愁、友人送别之愁、哀伤故国之愁等等。由于水的一去不回头,剪切不断,绵软不绝的特性,古人常以水喻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发扬登山精神,要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60年来,一代又一代登山健儿奋发图强、挑战极限,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尊严和荣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_______。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个人理想追求融合国家和民族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发扬登山精神,要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在_______的登山生涯中,中国登山队员一次次迎着_______克服重重障碍,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世界纪录。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带领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住各种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_______的伟大成就。

发扬登山精神,要涵养甘当人梯的胸怀。中国登山队员能够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登山人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正是这些甘做“铺路石”、甘当“孺子牛”的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中国登山事业才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甘为人梯,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流砥柱 艰难竭蹶 五风十雨 举世瞩目

B.力挽狂澜 艰苦卓绝 五风十雨 引人注目

C.中流砥柱 艰苦卓绝 疾风骤雨 举世瞩目

D.力挽狂澜 艰难竭蹶 疾风骤雨 引人注目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和民族事业融合个人理想追求

B.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合国家和民族事业

C.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D.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界本身并不浪漫, ① 。越过晨昏线,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因为北大西洋的暖流,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后来这个知识变成了爱人之间的情话:“你是北大西洋暖流,我是摩尔曼斯克港,因为你的到来,②

在安徽合肥翡翠湖附近,环翠路、翡翠路、丹霞路相互连接交会,( )。这条路全程约6.57公里,两个人携手完整走一圈一共约13.14公里,因此,这里成了不少恋人的约会圣地。

每年的3月21日被称为地球人的浪漫日,因为有晨昏蒙影,即使昼夜平分的春分,也还是白天比黑夜长一点,象征着这个世界的光明,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高空俯瞰是--颗爱心的形状,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

B.从高空俯瞰是-颗爱心的形状,被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

C.被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从高空俯瞰是一颗爱心的形状

D.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从高空俯瞰是一颗爱心的形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展现了精卫不畏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对“精卫填海”的意义和价值也展开了讨论。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热烈赞扬精卫的执着不屈的战斗精神;唐代诗人韩愈则写下“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认为它“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对精卫的做法表示怜悯和惋惜;不少网友则认为一个人做事要量力而行,确定目标要权衡自己的能力。在班级读书会上,大家围绕“精卫填海”展开讨论,请参考材料中各方的看法,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属于颠倒因果,原文“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人生”不是“短小而精炼”的原因。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筛选整合,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原文“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作者认为是“有所不同”而非“巨大而明显的差别”。B项以偏概全,“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李后主写的更好不仅仅是因为精炼。D项无中生有,“林黛玉的美貌和诗人气质,使这句诗决定了其悲剧命运”于文无据,原文“黛玉本身并不仅仅因为漂亮,她有诗人的气质……而且这一句带有一种预言的性质,预示她的悲剧的命运”,这句诗是预言性质而非决定性。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论点,然后结合选项,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最能从正面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结合全文,材料一认为“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都会影响到诗歌的价值,“真正优秀的诗句和词想必是多层次而富有哲理,幽微曲折中包含言外之意的。”A项描写人物形象,从作者角度看,不是最好的诗词;CD项通俗易懂,但是内涵不足,三项从反面都可以论证作者观点。B项通过典型意象表达出游子思乡的情感,内蕴丰富,包含言外之意,属于正面表现作者观点。

4.【答案】①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红楼梦》经典诗词如《葬花吟》等,用以论证作者观点。②对比论证,将《葬花词》与冯正中、李煜的词进行对比,论证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是有差距的。③引用论证,不仅引用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也引用了著名诗人词人李煜杜甫等人诗词。④因果论证,作者在论证李煜“落花”词时说“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论证了李煜词的“短和精炼”这一写法的精妙之处。(一点一分,答对三点得4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5.[答案]不矛盾。(1分)原因①叶嘉莹借《葬花吟》与《葬花词》与冯正中、李煜的词进行对比,由点及面,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观点。(1分)②冯其庸认为《红楼梦》不用韵,但是有诗的内涵,因为描写的人物是独特的,个性非常鲜明突出,有诗人气质,也创造出很多具有诗意的意境。(2分)③叶嘉莹就《红楼梦》诗词本身艺术价值来说,冯其庸则从《红楼梦》人物创作及内容层面来肯定《红楼梦》的诗性价值。(2分)

6.[答案]B[解析]张丙难受的主要原因是,壮小伙子恃强凌弱,打一一个七八岁的中国小孩,但在外国人面前,低声下气,奴颜婢膝。

7.[答案]C[解析]“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表述错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表现出了“我”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我”既是因那个奴颜婢膝的壮小伙子而落泪,更是因街上“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而感动落泪。

8.[答案]①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张丙和“我”的对话描写塑造了张丙关心国事、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的觉醒者形象,和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软怕硬的洋奴形象。②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紧凑。“我”的反复发问和张丙的逐一-回答,推动、展开小说的情节,使小说情节不枝不蔓,线索清晰。③提升了读者阅读体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通过张丙和“我”的对话叙述故事,将真实情景再现,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④点明了时代背景和小说主题。小说结尾通过张丙和“我”的对话点出了“五九”的含义,交代了社会环境,揭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任答二点得4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无望”并不是一种失望、绝望,其本质是--种“爱而生憾”的感情。(2分)②文本一借助壮小伙子恃强凌弱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而对外国主人奴颜媚态的故事,表现“中国人没希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警醒。(2分)③文本二通过国难当前、民众依然麻木地登高游玩,表现“中国似乎没有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民众漠视国耻、怒其不争急欲疗救的焦灼之情。(2分)(每点2分,共6分)

10.[答案]A[解析]诸侯背叛了他,句意完整,停顿;魏不支秦,魏必东徙;“乡”通“向”,朝向,向东可以制服诸侯。

11.[答案]D[解析]《诗经》是现实主义源头。

12.[答案]C[解析]派官吏前去捕捉商君的应该是秦惠文王,“魏国害怕秦国”没有依据,卫鞅欺骗魏国主帅公子昂破魏师,结怨太深。商君攻击的是郑国最开始的封地,在今陕西省东部,不是郑国。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商鞅变法”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商鞅变法前郑国已经灭亡。

13.[答案](1)他们盟誓己毕,正饮酒时,公孙鞅事先埋伏甲士,侵袭俘虏了公子印,趁势攻击魏军,大败魏军。(已,活用动词;伏,埋伏;袭虏,侵袭俘虏,各1分,句意1分。)(2)商君在秦国担任国相,使用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渭河河水都变红了。(相,活用动词;论,判罚,论罪;赤,活用动词,变红,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商鞅使用的律法过于严酷,杀人过多,招致怨恨。②商鞅执政期间欺压排挤王公贵族,缺少执政同盟者,一旦秦王去世,可能会陷入危机。③商鞅没有以德服人,国内矛盾尖锐,出行需要保镖。(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答案]D[解析]“沉郁顿挫”错,应是“旷达豪迈”

16.[答案]①含义: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3分)②“桑榆”比喻晚年,体现了诗人面对衰老、人生的困境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

17.[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答案]C[解析]第一空,考虑词性,排除“力挽狂澜”;第二空,“艰难竭蹶”形容收入少,生活艰难,不合语境;第三空,“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对象用错;第四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有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能更好地修饰“伟大”

19.[答案]D[解析]前后主语一致,应该是“中国青年”,排除A,C“融合”使用不当,改为“融……中”

20.[答案]构成:“无名英雄们”是本体,“铺路石”和“孺子牛”是喻体,比喻词分别是“甘做”和“甘当”表达效果:①用我们最熟悉的意象做喻体,用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铺路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孺子牛”来比喻,道理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生动。②这个比喻使人物形象鲜明清晰,更能突出无名英雄们的默默奉献精神,凸显了他们甘当人梯的胸怀。(构成2分,表达效果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21.[答案]B[解析]按照语意连贯,应该是被动句“被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从高空俯瞰是一颗爱心的形状”是因,放在“被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的前面。

22.[答案]①浪漫的其实是人类②我的世界成了不冻港③总是比黑暗多--点[解析]第一空是主旨句,概括整个语段,话题是“人类的浪漫”,并且与“世界本身并不浪漫”内容上相对。第二空,抓住“因为”,前后是因果关系,再围绕“你“与”我”的比喻句,写出比喻义,可扣住关键词“不冻港”。第三空,“象征”二字指明了语意,“白天”对应“光明”,“黑夜”对应“黑暗”,“长一点”对应“多一点”。(言之有理,根据解析酌情给分)

23.[解析]对于精卫的做法,陶渊明持赞扬态度,韩愈表达了对精卫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怜悯和同情,网友们结合自身情况,则认为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执着。考生可以结合三者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认同某一方的看法,还可以综合辩证分析。

[参考立意]

1.赞美精卫大无畏的抗争精神;

2.认同网友的看法:理想高远固然不错,但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

3.赞美的同时,建议适当调整目标,把不惧困难的战斗精神与合理的目标规划结合起来。

搜索建议:
热文

 三氧化二铁(金属的冶炼)

点击上方头条号机械设计一点通关注我们,每天学习一个机械设计相关知识点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专业书籍中介绍到黑色金属,但是黑色金属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叫黑色金属呢,难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