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几乎人人都爱网购。
数据咨询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英国全国数字购物的普及率达到了99.6%。近6000万的电商用户使英国拥有欧洲领先的电商市场。81.5%的英国互联网用户进行过网购,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64.1%)和全球平均水平(49.2%)。
对英国消费者来说,网购最爱买的是手机。2023年,智能手机占据了英国在线零售流量的很大份额。
据分析师们预计,未来几年,英国的电商收入仍将在所有领域稳步增长。2022年的调查表明,英国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并考虑环保交货方式。在可持续零售方面,93%的调查用户非常在意商家选择的送货方式是否环保,比如包装复杂程度、材质是否可回收等。
对于电商领域来说,伦敦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伦敦拥有超过42800家电商公司,超过589000名电商领域工作者。这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图源 | Unsplash
除了伦敦,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将其所拥有的艺术、工艺和产品设计的丰富遗产,与自身的科技天赋相融合。
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时尚人才来到伦敦学习、创造和创业。世界十大时装学校有两所在伦敦。
在伦敦的大学中,有4所跻身世界前40名,这使得其作为欧洲科技开发团队的大本营,拥有超过35.7万名研发人才。
在基础设施和行业生态方面,伦敦同样是电商的沃土。英国97%的地区都能接入超高速宽带网络。与此同时,伦敦还链接了全球各类品牌。时尚创新机构将时尚品牌和技术伙伴聚集在一起,展示技术如何改变时尚品牌和零售商制作、陈列和销售方法。
伦敦大约有1321家风险投资公司。伦敦种子基金的平均中位数为8.89万美元,而全球平均水平为82.1万美元。2021年,伦敦科技公司吸引了260亿英镑的投资,创下新纪录,其中有超过50亿美元的投资进入其电商行业。自2021年以来,投向伦敦电商领域的资金以达120亿美元。
关于英国电商现状与挑战、中国产品出海等问题,着陆TouchBase采访了英国电子商务协会(IMRG)战略与洞察总监Andy Mulcahy。
IMRG(Interactive Media in Retail Group,英国的电子商务协会)是一个由零售商和技术合作伙伴组成的独特成员机构,专注于了解和改善商业表现,IMRG集团成立于1990年,作为英国电商行业的代表声音,IMRG汇聚了各种规模的企业,包括多渠道和纯在线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着陆TouchBase:英国的电商市场现在发展水平如何?在市场容量方面,近期有怎样的变化?
Andy Mulcahy:英国的电商市场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宽带普及后,英国电商也开始崭露头角。由于英国是一个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再加上其道路系统完善程度高,商品配送非常迅速,一天内可以穿梭全国进行配送。
图源 | Unsplash
但在2018年、2019年左右,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比如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停滞,经济形势也相对困难。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后,大量实体店关闭,人们只能在线购物。也正是在那时,电商风头正劲,而传统高街零售受到了打击。
疫情结束后,实体店也开始复苏。但电商却经历了29个月连续的负增长,2022年俄乌冲突带来通货膨胀,导致生活成本急剧上升,因此人们大大减少了消费。电商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巨幅增长,当时我们就知道一定会有所下滑,但没想到会像这样一直下滑。
我们无法确定,如果没有去年的通货膨胀,电商是否会恢复增长。
着陆TouchBase:你认为这些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ndy Mulcahy:生活成本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金额。以往的网购场景是,消费者看到心仪的商品,点击添加到购物车,然后去结账。但是现在,那个添加到购物车的按钮的点击次数下降很多,这就说明消费者的购买力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在讨论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时尚领域,虽然出现过一些负面信息,但它们也正在做着一些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事。
有几个相当大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例如eBay,Depop和Vinted,当你有不再需要的东西,比如一件旧T恤、裤子,就可以在那里发布售卖信息。而在这些买卖二手物品的平台中,已经有一个平台超过800万用户了。在英国,800万的用户体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除了这些二手平台,还有Collect Plus,这是一个第三方物流平台。如果你做代理商,就经常能看到Collect Plus柜台,你可以从那个地方发货和收货。据说现在大约20%的物品来自Depop或Vinted,这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所以,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零售商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正做出更多环保行动以支持可持续发展。
着陆TouchBase:英国电商市场有哪些特点?
Andy Mulcahy:就全球范围内来说,英国电商市场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市场,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它的道路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很多零售商会在国家的中部设立仓库,这样他们可以迅速将货物运往北部、南部或其他任何地方。目前,所有这些硬件都已经到位了,只是当下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人们在消费方面变得十分紧张。但可以预见在这样的条件下,未来仍有很大可能运作得非常好的,我们现在只是在经历一个小波动。
着陆TouchBase:目前,中国产品进军英国时有哪些优势?
Andy Mulcahy:中国产品的优势其实也是劣势,因为英国顾客对成本非常敏感。英国商品以高质量著称,但这也带来了对价格的期望,也就说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觉得质量高价格也会更高。
英国人民希望买价格更低的产品,所以中国的产品有优势。而不是英国人们要买中国产品,希望她们的价格更低一些。
所以,要想赢得质量和可靠性的声誉,可能还需要更多努力。
着陆TouchBase:很多中国的品牌方担心电商在海外的渗透率不高,或者不够了解风土人情影响品牌的发展,请问你怎么看这件事?
Andy Mulcahy:在英国,人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上看到一个特定数字。这个数据,显示的是在实体商店在线上的营业额比例。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这个数字通常是17%到20%,但也会受到一年中某些时间段的影响,比如在圣诞节时它会有所上升。但后来,这个比例增加到了30%,然后又略有下降。目前来说,大约每四次购买消费行为中就有一次是线上消费。
线上消费在诸如服装之类的商品中的占比,要比在日用品中高得多。日用品还是以线下超市销售为主。现在很多人每周网购食物送到家里,但超市却依旧很繁忙。
像Tesco或Sainsbury"s这样的大超市,大约只有10%的销售额是线上的,其余的都是人们走进他们的线下商店购买的。
图源 | Unsplash
但在服装、健康、美容、家电等品类,线上消费的比例要高于日用品。这个比例可能因品牌而异。比如像约翰·刘易斯这样的公司,他们就声称自己约有1/3的销售是在线的,但大部分包括服装和健康美容品在内的普通商品零售商,其占比在1/4到1/3之间。
着陆TouchBase:英国消费者有哪些独特的购物或送货习惯?
Andy Mulcahy:送货上门是最受欢迎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指定的可以暂存包裹的地点,以便在没有人在家时存放。
在2012年,这样做的消费者还不到一半,但到2022年,这一数字就已达到67.8%,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在经历了疫情后,消费者可能对送货服务有了更加明确的选择。这反映了在线购物者的成熟度提高,也为此做了更好的准备。
着陆TouchBase:根据RatailX的数据,72%被访的消费者表现出了对可持续的重视。为什么英国人对可持续那么重视?
Andy Mulcahy: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在媒体中经常被报道,媒体非常重视这样的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出现在新闻上,人们经常看到这些。
在英国,很多人喜欢养宠物,喜欢打理花园。英国人梦想自己所处的是一个环境美好的地方。所以大家非常希望拥有干净的空气、稳定的气候。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声称自己会不考虑价格,更愿意为环保买单,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问某人在购物时是否注重可持续性,他一定说,会,这始终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事实上他们还是会购买塑料制品、一次性产品,以及不可持续来源的衣服,只是因为商品价格便宜。
不过,只要人们有这样的愿景,希望能够购买具有可持续性的产品,就会给企业带来压力,确保企业做一些可持续的事情。
着陆TouchBase:电商如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Andy Mulcahy:关键在于你把重点放在哪里。如果你能确保你的产品来源确实是可持续的,价格又不是很高,那就太好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购买那些同品类中,虽然更贵一些,但更为环保的产品。如果你能把努力放在确保供应链和所有事物都尽可能绿色环保,那么这确实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只要价格不是过高,商家承诺使用电动车或自行车进行配送,包装是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的,这些行为都是消费者会买单的可持续发展行为。
有些商家已经开辟出循环使用的品类。我提到的时尚零售商,比如Depop和Vinted,很多已经开始在他们的网站上设立了二手品类。消费者可以退回旧衣物,重新销售它们。不过,这种方法尚未获得足够的接受度,至少在健康和美容产品品类中没有。
着陆TouchBase:对于希望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从零开始准备应采取哪些步骤?
Andy Mulcahy:进入任何一个海外市场都是复杂的。首先要了解需求,即产品在海外市场是否具有吸引力,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产品能提供什么尚未满足的需求等。其次需要对市场进行仔细研究,关键是要找到能帮助处理所有技术细节的合作伙伴。
后记:
低廉的价格向来是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如果想要选择出海伦敦这样的海外市场,仅凭这样的单一优势想要获得成功不再容易。
对于成本敏感的英国消费者来说,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产地具有的可持续性,或许是让消费者下单前放弃其他同类产品的重要因素。
撰文 | 佳怡 Lizzy
编辑|国佳佳
排版 | 胡烜瑞
题图来源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