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许家印、贾跃亭和姚振华造车都扑了,雷军还在拼命干

11月23日,小米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40亿元,同比下降11.8%,经调整净利润70.6亿元,同比下降59.8%接近腰斩,数据表现差强人意。

今年来,雷军一直忙得很,既要面临小米手机销量下滑,还要花钱造车。可惜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在2022福布斯中国内地财富榜上,雷军以76亿美元身家跻身第37名,财富降幅达57%,比老马、东哥都夸张。

手机行情不好就算了,但造车,“蔚小理”都还不敢说自己完全成功,许家印、贾跃亭、姚振华等超级大佬更是半路折戟。雷军是有多大的勇气,敢一头扎进去?

手机销量承压,股价表现堪忧

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59%。

其中,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机业务,数据同比下滑最明显。这部分业务营收占比高达60%,但同比减少11.1%至425亿元。

报告期内,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20万台,同比减少了8.4%,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3.6%。排在它前面的是苹果和三星。

今年以来,其股价表现堪忧,经历超40次回购,也没引起大波动。 截至11月24日收盘,小米股价已较最高点35.9港元跌去7成,总市值为2360.12亿港元,蒸发超6000亿港元。

前三季度砸了18亿造车,2024年要量产

除了手机压力大之外,资本市场最担心的,就是雷军的造车梦。

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25.7%。原因财报作出了说明:主要由于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导致,这部分的研发费用约为8.3亿元。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目前我们造车的进度还是比较顺利,有信心能够在2024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另外,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经超过1800人。 前三个季度我们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是18.6亿元,就这个规模而言不会对整个集团的运营有重大影响。”

这或许得打上个问号。小米手机卖不动,造车又烧钱,等到2024年量产,不会黄花菜都凉了吗?

造车太难,600天仍未面世

小米的造车梦,还要从2021年3月说起。当时雷军宣布小米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

今年10月,雷军立下标准,认为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入围前五名,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步步动作透露出小米造车的决心。

但可惜,600天过去,小米汽车仍未面世。仔细想想也能理解,造车不同造手机。你要问世界上哪份生意最难做,小编觉得是造车。

研发上,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之高、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现在新能源车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算力和系统语言等等,远比手机单一的屏幕复杂。

有专业人士曾表示,一辆车的研发最快也要三年时间,手机大多采用代工模式,研发周期在一年以内。

供应链上,由于零件众多,汽车的供应链组织更为复杂。目前多数的车企都是自己设计和生产,形成规模,才能压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比亚迪。

资金门槛上,蔚来李斌就曾表示没有200亿就不要造车。这么看,雷军的投入才刚刚开始。

三大老板造车路坎坷

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就连国内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都不敢说自己造车成功了。在这背后,还有不少大佬,都在造车上折戟沉沙。

像贾跃亭,曾凭借乐视占据娱乐圈半壁江山,涉足广泛,但大规模扩张,疯狂烧钱导致资金链断裂,光是造车就花去100多亿元自有资金。

脱身乐视后,他跑到美国造车。 在他看来,法拉第未来的存在,是实现变革百年汽车产业梦想,可惜历时8年亏损200亿,法拉第未来仍未量产。

再看看恒大许老板,2018年恒大健康与法拉第未来分道扬镳后,就一心下场。当时内部人员还传出: “造车这件事,只要有钱一定玩得转”。

那会儿的恒大,已经是全球房企销售额冠军,许家印常年出入高级名利场,甚至再后来挥手就能招到1300亿战投,压根不怕。

于是,2019年恒大推出“恒驰”,许家印大手一挥买产权、专利,请专家,一次性设计出14款新能源车型。

他还放言,要在3至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新能源汽车集团,并计划在2至3年内生产规模达到100万辆,15至20年内超过500万辆。

但两年过去,量产一事,恒大一拖再拖,才在今年10月迎来首批交付。

同是地产出身的姚振华,素有“野蛮人”之称,通过2015年宝万之争名声大噪。 他比许老板筹谋造车早两年,陆续与杭州、昆明达成合作,收购观致、长安汽车等品牌,计划到2022年一举推出26款新车型,先后投入了500多亿元自有资金。

随着债务危机持续,姚振华的造车梦越来越虚,唯一一辆观致汽车销量仅剩两位数。但姚老板还在咬牙坚持,今年5月还在强调要将汽车作为“集团第一核心产业的战略高度持续投入。”

可以看到,这几位大佬都是呼风唤雨的商界大鄂,可都在造车这件事上很坎坷。

结语

造车之难,难于登天。且开弓没有回头箭,造车前期投入成本巨大,注定是一笔遥遥无期烧钱的生意。贾跃亭、许家印和姚振华的前车之鉴,让小编不禁为雷军捏一把汗。

雷军一直畅想着做多元化,不仅要做手机、家居,还要做智能工厂、汽车、机器人。可每一个行当,从前期的投入到后期的产出,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对于资金策略等多个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

一个公司不讲究聚焦主业,想让品牌无限延伸,无疑会失去效率和竞争力,管理者也很难管理互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雷军若是能聚焦主业,好好把小米手机造好,在华为、vivo、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里立起护城河,甚至超越全球的苹果和三星,这可比造车简单多了。

不过雷军的性格,誓到山穷水尽才肯放弃。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无比艰难的造车路,就只能静待2024年,雷总是否能够顺利量产了。

•END•

搜索建议:
热文

 科学有什么用?

简单的回答是: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你懂的多了,你要做一件事就越方便,比如你走路也能到达的地方,但是你用了车就更容易到达,而科学有什么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科学,...(展开)

热文

 志东,海霞名言语录?

1、作为新闻人,一定要有意识,不仅要看到中国的繁华,也要看到中国的贫困。2、我希望公益行动是一种常态化的感觉,而不是个案式的动作。我们希望唤起公益心,把公益变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