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闻乔 | 朗诵:一凡
原著:费勇
余光中说:“如果可以选择一位诗人一起出去游玩,他希望是苏东坡。”
因为李白太随性,杜甫太苦哈哈。可苏东坡呢?他不止乐观豁达,更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为官四十载,被贬就有三十三。他在政治上没有得意过,他的一生都在波澜曲折中度过。但即使一次次沦为命运的弃子,他也依旧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这份苦中作乐、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他自身的浩然正气,都融入到了他的诗词作品中,这也是他的作品流传千古的原因。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本《作个闲人》不仅收录了苏东坡的几十篇佳作,还通过诗词向我们展现了苏东坡的一些人生经历,以及当变化来临时,苏东坡的应对态度和心路历程。
本书作者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其代表作主要有《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等。费勇教授还曾参与“行走的力量”心灵建设公益项目,对国学经典和修身修心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
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作个闲人》, 让我们穿越一千年的时光,和真实的苏东坡相遇。
不被年龄定义
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里的苏老泉指的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洵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那年,才开始好好研究学问。苦读一段时间后,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榜上无名。
但他没有气馁,他知道是自己准备不充分的缘故。于是,更加努力钻研书籍,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实,二十七岁对于古代人来说,算高龄。但是苏洵没有被年龄束缚, 年龄也从来不是阻碍我们向前的屏障。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利。
受父亲的影响,苏东坡从小饱读诗书。而后,在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中一举成名,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
可官场内斗严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苏东坡感到失望、疲倦。他把所有情绪都写进文章和诗词里。有时候,喝了酒兴之所至,更是畅所欲言,这就为日后留下了隐患。
元丰二年(1079)7月,他被御史台以利用诗歌毁谤皇帝新政的罪名逮捕,而后,被流放到了偏僻之地黄州,这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抱负还未得到施展,就被束缚住了手脚。他苦闷过,不知道四十四岁的自己还有没有未来。
一天游玩时,他看到兰溪的溪水往西边流。因为溪水从来都是往东流,不可能往西。但眼前的情形又实实在在存在,苏东坡深感震撼。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豪情万丈的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被年龄定义,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前路浩浩汤汤,追求永无止境,不自我设限,才能脚下生风。
跳出世俗的认知,笃定坚毅地活出自己的姿态。敢于打破禁锢,重塑自我,始终对生活保持希冀,有向往和追求,才不负生命的意义。
保持内心的宁静
才能在逆境中也怡然自乐
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时,受到牵连的有二十多个人。
其中,苏东坡的好朋友王定国,受到的惩罚最重,被流放到最偏僻的岭南宾州。对此,苏东坡一直心怀愧疚。但王定国却不以为意,收起行囊就带着歌姬寓娘毅然前往。
后来,王定国先苏东坡一步北归,等苏东坡回朝廷时,他设宴为苏东坡接风。宴席上,苏东坡试探着问寓娘:“你们在岭南应该吃了不少苦吧?”
没想到,寓娘却说:“心安定下来了,哪里都是家乡,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好。”
苏东坡深受触动,宴会结束后,他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气,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逆境中,焦虑、怨怼皆无用。调整好心态,才能宠辱不惊。即便历经沧桑,受尽苦难,也能等闲视之。
正如佛语云:“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才得自在。”
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面对不可抵抗的命运,竭尽全力在有限的资源里,为自己创造最好的状态。
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在密州时,曾写过一篇文章《超然台记》。他在文章里说,自己从繁华的杭州调到穷苦的密州,很多人都猜测他不快乐。其实不然,他很享受密州淳朴的生活,待了一年,不仅面颊更丰润,就连白头发也变黑了。最后,他说他之所以在哪都会怡然,是因为他不拘泥于外物。
心自在,身欢乐。宁静的内心,是生活变好的开始。在低谷中,沉心静气去行动,在行动中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心里的光,还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去增加生命的厚度。
保持豁达的态度
才能抵御生活的风雨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很不习惯。他只有一个名义上的官衔,没有权利,没有俸禄,居住的地方有人监视,生计要靠自己解决。但相比这些外在条件,此时,更需要重塑的是他的内在自我。
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被人抓到把柄,一种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和被背叛的感觉笼罩着他。但他在慢慢适应,慢慢接受,还打算在黄州安家。有一天,听说附近的沙湖有一块地很好,他就和朋友相邀去看地。走到一半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狼狈地往家赶,只有苏东坡不当一回事,他取下身上的斗笠,漫步在雨中。
一场大雨,触动了苏东坡的内心。经历巨变后,那些暗自奔涌的情绪,沉淀成了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再猝不及防的风雨,也不能影响苏东坡走自己的路,这是他的人生写照。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总是在纷争和愤懑中,将很难从生活里突围。豁达、淡然才能从惆怅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得月明天阔。
晚年的苏东坡在自己的自画像上题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很有名:“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三个地方,是苏东坡三次被贬谪的地方。这个回答颠覆了“功业”的认知,一方面,有苏东坡的自我调侃,另一方面,表现了苏东坡的淡然、达观。
他一生的悲欢都藏在这句平淡的诗文里。在一次次的失败和磨难中,渐渐领悟了人生,看懂了世道,也达成了内在的平静和最深刻的自己。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风雨自来,我自随意,哪怕栉风沐雨,也能引吭高歌。豁达乐观的面对生活,一边磨砺,一边成长,才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新的天地。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才能活得盎然有趣
被贬黄州时,苏东坡的境况很差,一家人挤在一间很简陋的小房子里。下雨时,江水就会漫溢到门口;经济非常拮据,温饱都成问题。
虽然生活在沼泽里,他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把日子过得趣味无穷。他开垦出一块荒地耕田种菜,乐呵呵地自称“东坡居士”。闲时追着商贩、农夫谈天说地。或者,跑到河里抓鱼,跑去深山做饼,还自创了“东坡肉”。
热爱生活的人,总能发掘生活里的乐趣。不管外界追逐纷争,始终为心灵留一方净土。做自己想做的事,让生活升华到一种诗意的境界。
元丰七年(1084),高太后主政时,赦免了苏东坡。还把他从黄州召回朝廷,委以重任。很快,他又成为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在京城安了家,还能常常跟朋友聚会,好不惬意。
可惜好景不长,高太后去世后,哲宗皇帝执政。权力的交替,意味着人事的变换。一道诏令,苏东坡从礼部尚书跌落到宁远军节度副使,还被贬到了更偏远蛮荒的岭南。
但苏东坡并没有郁郁寡欢,因为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水果——荔枝。有了美味的荔枝,被流放的羞辱、痛苦好像都消失了。为此,他还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表达对荔枝的喜爱《食荔枝二首·其一》: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再艰苦的生活,他也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
人世间虽然有很多烦恼,但是依然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热爱生活,品味人生,才是快乐的真谛。
超越物质去体会精神世界,是热爱生活的体现。即便日子困苦,也能从中品出快乐。用一颗趣味的心,去创造,去微笑向前,才能享受到生活里的欢愉。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他曾到过顶峰,也曾跌落谷底。虽然屡经人生的磨难,却依然活得欢愉。我们在品读他的诗词,了解他的经历后,很难不被他感染。
他的豁达,把生活的苦,都酿成了甜。
除了以上诗词及人生故事经历,更多关于苏东坡的人生智慧哲学,费勇教授都有写在他的新书《作个闲人》里。
“人闲桂花落,心闲万物生。”
内卷时代下,当社会主流的声音都在让人们往前冲的时候,费勇教授反而让大家停下来,独创性地提出了苏东坡式“作个闲人”的生活哲学理念。
这种“闲”,不是游手好闲,而是一种思想境界。“闲”代表着一种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一份独属于心灵的空间,一种审美性的生活,让每一个焦虑不安的现代人,重拾一份闲心,得到心灵的治愈。
无谓顺境逆境,是非忧乐本来空。与其伤感,不如放下。让我们一起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自在、从容、坦荡,才不负人间一趟。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闻乔。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投稿请在后台回复“ 阅读达人”。
* 朗诵:一凡,广播主持人,喜马拉雅搜索“小城丹东的一凡”。愿用声音,陪伴你到达每个夜色阑珊。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凡倾听FM(ID:yfqtfm)。
《作个闲人》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点击下方 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作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