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当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变得深入,一幅全新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以往,人们所认为的产业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即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改造,如同消费互联网时代对于用户的改造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玩家属于第三方,它们并不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仅仅只是充当撮合和中介的角色。
曾经,人们认为的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其实与消费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并无不同。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产业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更多的玩家们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B端流量,如何尽可能多地对B端进行改造。于是,一场以B端流量为主战场的流量争夺战,由此开启。
无论是在零售领域,抑或是是在金融领域,这样的场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不得不说,通过将流量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然而,仅仅只是改变流量对象,而没有改变玩家们的角色和定位,纵然是再绚烂的发展,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新零售、新金融为代表的一系列概念的转瞬即逝。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仅仅只是以流量的思维和平台的逻辑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并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跳出流量的逻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寻找产业互联网的破局之道,才是关键所在。
流量,并非产业互联网的关键
单单透过产业互联网的字面意义,我们便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于是,很多的玩家便想当然地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完全可以套用互联网的那一套。于是,在产业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玩家仅仅只是将其看成是他们获取新的流量的工具和手段。
无论是新零售的人、货、场三种要素的重构,抑或是新金融的对于传统金融的赋能和改造,始终都逃不脱流量的影子。尽管这种方式的确可以给玩家们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仅仅只是将其看成是产业互联网的全部,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势必再一次走入到互联网的死胡同里。
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流量并不是关键所在,甚至可以说,流量是消失不再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类似第三方平台那样的存在,无论是对于产业玩家来讲,还是对于互联网玩家而言,它们都是产业的一份子,他们都是构成产业的一个部分。
当产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逐渐弥合,那么,所谓的第三方,其实是不复存在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虽然我们依然会看到这样那样的流量,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式的流量是不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将流量看成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势必会将其带入到流量的陷阱之中。
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将它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阶段。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个去流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真正驱动行业发展的,不是流量的多少,而是对于产业改造能力的高低。
对于任何一个玩家来讲,只要能够对产业进行改造,只要能够对产业进行升级,只要能够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纵然是没有流量上的优势,依然是可以获得发展的。因此,当我们在看待产业互联网的时候,需要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产业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精髓和原始奥义。
流量之外,才是产业互联网的蓝海
当流量不再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一片新蓝海里,我们将会得到远比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多得多的想象空间。以此为开端,我们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真正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美好时代。
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如果寻找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蓝海的话,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最不可忽视的那一个。在这个时代,谁能够将产业与互联网两种元素实现深度融合,谁能够让产业与互联网真正融为一体,谁就能够把握新的发展红利。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我们才看到了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开始了一场融合实体的新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只有当这些互联网玩家在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上找到了着眼点,它们才算是找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才能继续享受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红利。否则,它们依然仅仅只是一个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存在,等到流量红利完全不再,它们的发展同样也将陷入死胡同。
不断地找到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地确立自身在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过程当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开启新的发展。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才能从一个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存在,蜕变成为一个告别流量,真正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的存在。只有这样,新的产业才能产生,互联网才能得以重生,新的发展才能开启。
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构。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发展潜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重新建构了一整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下,衍生出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果寻找流量之外的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的话,我想,这一点是最不容忽视的。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并没有发生和出现。尽管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构成产业的元素,产业的运行逻辑,都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因此,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仅仅只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但却并未改变产业本身。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一切都在发生改变。伴随着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深入,产业的构成元素,产业的内在逻辑,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将发生一场深入而又彻底的改变。以此为开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去中间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而是更多地衍生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新红利。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种发展红利,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红利大得多,多得多。
新的供求机制的达成。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发展潜能,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建构了一套新的供求机制。在这样一套新的供求机制之下,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不再有效,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玩家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如何找到在新的供求机制之下的新定位,如何在新的供求机制下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平台,并不是以现在这样一种以撮合和对接为主导的角色存在的,而是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态存在。
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充当的是撮合和对接的角色,上游的产业端和下游的消费端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才能达成交易和对接。尽管这种供求方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供求机制有了进步,但是,随着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产生冗余,随着需求端开始发生嬗变,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供求机制,必然是无法获得长久发展的。
如何建立一种全新的供求机制,让产业端和消费端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更加顺畅的对接,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供求两端的对接,并不仅仅只是依靠平台的撮合和中介来实现的,而是依靠供给与需求的无缝衔接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本互联网玩家所扮演的撮合和中介的角色,将会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和数据的梳理与整合所取代,原本的互联网平台,变成了一个数据和数字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们的价值和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供求的无缝对接上,而非撮合和中介上。
结语
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内在精髓和意义的。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探究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才能让产业互联网真正进入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新阶段。以此为开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才能来临,才能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红利。
—完—
作者:孟永辉,知名行业研究专家,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战略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行业观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