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沈帅波,湃动品牌战略咨询CEO。
高级笔记达人|ShaoY
轮值主编| 智勇责编&值班编辑| 少将
第6802篇深度好文:5835 字| 15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在信息纷杂的今天,有一项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洞察力。就像电影《教父》中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与花一辈子也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对这个无比重要的“洞察力”,如何才能习得?有什么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提升洞察力。
(本期音频由倒映有声AI主播播报)
一、商业洞察的方法论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理解,既能把自己抽离出来去看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也要能适当地把自己放入那个角色。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的洞察能力不够?
1.抽离和融入
首先,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把自己放在那个具体的环境里,去思考那个决策者的压力、成本、痛苦,以及背后的东西。
要想做好商业评论,就需要这个能力——既能把自己放在里面,也能把自己抽出来。
大多数人做不好,就是因为他只能抽出来,无法融入其中。
如果一个人讲行业,只讲人口、赛道、规模,那基本上他是不懂这个行业的,他就是用商学院教的那些方法。
那些方法,都是忽略了局部特征的、缺少对特定行业理解的、正确的、没用的废话。
比如说,我们总体上认为市场竞争在加剧、渠道在碎片化、品牌越来越多、消费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这些都是正确的话,但是没有什么用。
2.好奇心不是八卦
其次,我认为很多人没有好奇心。
好奇心很重要,但好奇心不是喜欢聊八卦。是对“更广阔的世界”以及“与自己暂时无关的世界”的主动探索才叫做好奇心。
我还发现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有好奇心的,但是他没有耐心和韧性也就无法累积出复利效应。
比如说赚钱。大家都喜欢钱,但赚钱很累,要付出很多,可能每天晚上都要直播,没有时间吃饭,还要承担一些风险,甚至可能一无所有,那你还愿意吗?
真正的喜欢,就是你愿意为此付出很多违背人性的痛苦,并接纳这些痛苦和各种不适感。
喜欢和要付出努力的喜欢,不是一件事情,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有耐心和韧性。
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做某一些事情,因为那是不需要有结果、不需要交付,也不需要对得起任何人的事情。
没有耐心与韧性,就不要去讨论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无聊和枯燥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也是大多数营生的常态。
3.挺过边际效益递减
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顶流之前,你都要挺过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阶段。
就像小时候学习。考80分是比较容易的,考到90分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但如果要考到99分,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边际效益递减是人生的常态,行业最后剩下的人都是熬下来的人。
对商业评论这行而言,熬下来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逻辑——你必须要先有作品,才会有更牛逼的人愿意陪你聊,你才会有更牛逼的作品,然后进入了正态螺旋向上的轨道中。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这点,因为边际效益递减。
4.构建信息与价值的交换体系
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没有人有空陪你每天聊天,如果他跟你没有什么血缘关系,那他一定是想要完成信息和价值的交换。
所以我一直认为,狐朋狗友可能是真朋友,而那些你每天在CBD见的人未必是真朋友。
狐朋狗友聊的东西没什么信息增量,但还能天天在一起聊天、吃饭,那就是真朋友。
而剩下的大多数人,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不论你认为对方如何,如果你跟他见面三次都没有信息交换,他是不会再跟你见面的。
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你要给对方提供信息增量,并且要完成信息交换,这样的关系才能是长久的。
5.克服成见
你所理解的世界,只是这个世界中极小的一部分。举几个例子。
① 河北保定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是河北保定一个很大的产业,为什么河北保定的垃圾回收最牛逼?
很多人可能会从地理位置、产业逻辑等等和你分析。
但事实上,河北保定从清朝就开始收废品了——当时几个村子吃不饱,就去京城附近收废品,慢慢地做到今天已经一两百年了。
所以在中国,有大量的产业是没有所谓赛道论的,这与学校课本上所教的完全不一样。
② 给白酒企业定价
中国的高档白酒企业的价值估算,其实就是算它有多少白酒库存。
比如郎酒还没有上市,但是可以根据它的窖藏酒推算出它的价值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品牌力、渠道力等其他因素,就能知道它的估值范围。
很多人动不动说要做一个新的酒颠覆谁谁谁,但是连别人基本的估值逻辑都没有看明白。
这是不科学的。
所以说,想要克服成见,就要知道,你理解的那一部分只是这个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细分认知,你必须是这个行业里的人才会懂。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也许显而易见,但是他永远都理解不了。
6.理解大逻辑、小逻辑和局部逻辑
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大逻辑、小逻辑和局部逻辑之分。
以房地产举例。大逻辑上,你不能因为宏观的房地产逻辑就判断某个区域市场一定是跌或一定是涨,即使区域市场的均价是跌的,板块市场依然可能是涨的。(比如全国均价-上海均价-上海宝山-上海宝山大场镇-大场镇的某个楼盘)另外必须强调,此处只是举例,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同时坚持房住不炒。
也不要去相信那些表面上的逻辑,要看到下面更底层的逻辑。
比如说老干妈为什么成功?是因为更好吃吗?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逻辑。
更底层的真相是,老干妈当时的店就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全中国来来往往大量的卡车司机都在用她的辣酱吃饭,慢慢地口碑就被散播开,加上价格亲民、时代的机遇等因素,就做成了一个很厉害的品牌。
而老干妈最初开始做辣酱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控制价格、控制供应链等,对当时的她来说,这只是一种营生的方法,是在做的过程里,才开始慢慢考虑货源、标准的。
7.不要用过去的逻辑理解现在
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喜欢炫耀自己很有知识的,而往往有大量的人困在这里,喜欢跟别人吹嘘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知道的大部分东西都没什么用,毕竟知道这些东西的人太多了,但为什么成功的就那么几个?
因为知道不代表能把它转化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你知道的东西可能现在没有用,在未来可能更没有用。
比如过去的管理体系是基于员工想要被激励,想要得到一些你所提供的东西而搭建的。
但你永远不能激励一群并不想被激励的人。
而未来,人变了,所以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需要去仔细甄别的。
所以不要再用过去十年的逻辑来理解现在。
过去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凭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空白、快速、增量的市场里去做电商、去抢赛道、去抢用户。
但你不能用这十年的逻辑去指导你的孩子、你的员工,试图让他们复制你的成功,这是错误的。
8.不要沉迷圈子
不要沉迷于任何一个圈子,哪怕这个圈子很高端。
每一个圈子都有它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比如做实业的人和做互联网的人,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谁是对的呢?这是无法评判的。
比如总会有特定的群体形成了某一些特定的、封闭的小圈子,内部直接把某些资源控制住。这也是错的。
因为你很有可能被别人用另外一种巧妙的方式翻盘。
所有人刚起家的时候都是一穷二白的,你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偏见,你会触类旁通。
一旦你认定在自己圈子内做的才是正宗,后面的其他人都不正宗,那你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9.交叉验证信息
任何一个产业能做大,都有自己的产业链条。比如我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朋友,所以我能不断交叉验证自己所得到的某一个结论是不是真的。
我从来不在互联网上搜索。因为在互联网上,你只能搜到你想搜到的东西,你搜到的内容只能映射出你的想法。
比如有一个老板说,这个月增长了100%。怎么判断真伪呢?
先找到他的供货商,了解它的原材料是从哪里采购的,有没有进货量,原材料采购量有没有上升,然后看它的出货量。
大公司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出货量,但你可以找到他的物流公司,了解物流公司的业务情况,以此用逻辑倒推出这家公司的出货情况。
也不要天真地向公司的董事长问经营情况,没有一位董事长会告诉你公司不行了。
不要在互联网上搜索商业洞察,要不断和产业链条上不同的人交叉验证信息,才能避免只洞察到别人想让你洞察到的假象。
所以商业洞察的工作成本是很高的,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没有成本。
首先,我需要一个成体系的研究员团队做广泛的研究。这里不仅有研究员,还要有培养研究员的体系。
其次,你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跟产业里主流公司、头部公司和供应链公司的关键人成为朋友。
朋友不是简单的认识或者加过微信,而是他必须愿意跟你说一部分的真话,愿意跟你交流一些真相和真知灼见,并且你们之间的对话是平等对话,是能反击,是能互动的。
10.要花真金白银
你必须要花真金白银,才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这个世界上最先理解到白酒投资价值的一定是天天宴请的人,只有他才会发现原来这么贵的东西是有人买的。
10个基金每个投100元这样的操作方式,是不可能让你搞明白股市真相的,因为这点钱所带来的体感没办法让你把它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理解炒股就是高抛低吸,但你只能做到偶然高抛偶然低吸,你做不到永远高抛低吸。
影响市场的决定因素甚至有几百条,但最终老手都在市场里会磨出第六感。
11.进行社交性投资
年轻人一定要明白,在你职业生涯的早期,你再怎么省下的钱,都不是你的主升浪,都只是你生命中非常小的一笔财富,你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你未来能赚到大量的钱,你才能够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你年收入没有达到百万之前,尽量让你的社交性投资不少于30-40%。
我大学的时候,打了好几份工,把打工赚到的钱都用来请人吃饭,向他们请教问题。
请的人都是我当时认为最厉害的人,吃的是我当时认为很贵的餐厅,还给他们带伴手礼,让他们不好意思不回答我的问题,之后逐渐形成一定的信息交换,慢慢地我就能掌握一些核心的信息。
12.尊重常识
很多人不尊重常识。比如认为互联网能颠覆一切、认为大力出奇迹、认为我就能跟别人做得不一样、认为好运会永远砸到他身上。
我服务过几千家企业,总结了不同阶段老板的肖像库。
我发现最难服务的是暴富型老板,因为他不尊重常识,因为他当年就是靠着几把大的博弈或者一个好的机遇发家的,所以他始终坚信自己还能再搞一把大的。
当你不尊重常识,做生意永远博一把,就没有员工愿意跟你走很多年,也永远留不住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给予彼此一定的时间周期,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个目标的。
但暴富型老板往往不给足够的时间就轻松做出判断,认为做不好是人的问题,马上换人,这样是不可能做成事情的。
所以,不能一直陷在当年的逻辑里去看当下的市场,一定要尊重常识。
二、怎么评价自己目前的成果?
1.抓住当下的机遇
客观地说,我觉得自己是运气好,因为我一直有正向反馈。
如果我做了十年,还没人愿意见我,我不相信我还能继续做下去的。
我觉得我一直能够抓住一些时间点,完成那一阶段的任务。你抓住了那些波段,在那些波段有所收获,你慢慢做久了,就会变成长期主义。
我认为:长期主义是做出来的人回过头来解释自己的特权。
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就是要抓住此时此刻的机遇——先做,做久了,你才能构建长期主义的逻辑框架。
你做不久,你的员工工资不知道怎么发,还要说长期主义,这是很扯淡的。
2010年,我就开始做微博,是第一代的头部微博大V。
2013年,我转型微信,当时的订阅号不折叠,打开率高达90%。
2014年,我开始做原创;2015年,我开始卖课做知识付费,还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也是这两年,我的思路从踩热点往品牌思路转变。
2016年,我做课程组建公司,用自己三分之一的本钱投资了一些实业,尽管赔了,但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做了深刻的总结,也积累了很多资源。
2017-2018年是微信公众号的末端,但我抓住了深度自媒体的机会。当时颜值类的自媒体都在转向视频生态,因为视频的画面冲击更强。
而我认为,具象的媒体一定会向更快速的媒体展现形式转移,但是抽象的媒体没有太多竞争,如果你能够投入重资去组建一个完善的团队,其实跟你竞争的人不多,因为你不是和千万个公众号竞争,只是和十几家同行竞争。
2.加倍的努力
2018年上半年,我融到一笔钱,避开了下半年的资本寒冬,挺过了最初的阶段,在2018年10月出现了第一篇爆款文章《藏在县城的万亿生意》,实现了盈利。
爆款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逼迫自己比过去更努力,因为我不想被别人认为只是自己运气好,所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我见了市面上所有想见和能见的头部企业,行程从早上6点出门一直排到晚上12点。
回过头来看,是那一段时间构筑了我的护城河,而不是那篇爆款,爆款只是一个起因。
事实上,那段时间我们做了大量的爆款,我也始终都在一线奔波,高密集度地拥抱新生企业,相信那些不被相信的企业,相信那些别人不敢碰的模式。
从我的角度思考,年轻人出头的办法就是爱拼才会赢,年轻人是无法赶上老经济的,所以只有相信新经济。
现在很多当时不被认可的企业已经成为超头部,这时你再去找他,他看你的维度和立场就不同了。
3.彻底放下
过去,作为一个知识博主或者说作家,大家更倾向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绝对正确的形象,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失败过。
而我在B站的第一条爆款视频,就是讲自己开店怎么倒闭的。
然后我发现,能击中当下年轻人的,不是我见过上千位老板,不是我服务过上千个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和他们没关系,而是眼前这个人真有意思,他遇到过的事情和我很相似,甚至比我还惨。
这里的方法论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拍视频,你就得更有意思,就要放下身段,就要接地气。
但要做到彻底放下是很难的。
我已经一年多没有穿西装了,我的直播间现在书也越来越少,反而会放一些潮玩、乐高、滑板等等。不是我不见客户或不爱看书,而是要从心态上彻底年轻化。
你要放弃过去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绩,要完完全全地去拥抱新事物,不要光喊口号,要真正地融入大家。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B站的成功,是一次心态上的重大调整,以及自我外延的拓展。
事实上,我们早期的视频还是比较端着的。
或许再过五年,B站的用户老了,可能会出现一个C站。同样的,你要忘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你才能够真正的拥抱他们,真正地融入大家。
三、怎么评价笔记侠和柯洲?
新媒体已经发展到了古典时期,大量的公司已经被筛选掉并且没有坚持下去。
笔记侠这个团队很独特,有自己的坚持以及一些不完全由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信念。
我们团队平时跟笔记侠团队有很多接触,所以我觉得笔记侠团队本身很正气,这是当下时代很难得的品质。
笔记侠做了那么多年,沉淀出了自己的体系、方法和价值观,这就是笔记侠的护城河。
很多投资人理解的护城河是一种硬邦邦的存在。
但还有一种护城河,叫做那个团队本身跟别人不一样,以及那一群人想做的事情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他才能把一个生意做久了。
一个做了很久很久很久的生意,自然就成为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