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天才达芬奇,是不是虚构出来的人?

聊达芬奇之前,先聊三个人:布尔巴基和莎士比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达芬奇这个“人”。为什么在人字上打引号呢?聊完就知道了。

先聊20世纪最牛的数学家:尼古拉·布尔巴基

布尔巴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可能是最后一位掌握数学领域几乎所有方面知识的数学家。他在集合论和泛函分析等多个重要的数学领域做出了奠基的贡献。但是,尼古拉·布尔巴基此人根本不存在!

法国数学家安德烈·韦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访问芬兰,因被怀疑从事间谍活动而受到调查。当局在他身上发现了可疑文件:【一个假身份证、一套名片,甚至有俄罗斯科学院的请柬——这些文件上的名字都是布尔巴基】。 如果布尔巴基并不存在,那“他”究竟是谁?

1934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消灭了一代法国的知识分子。因此,大学微积分的标准教材的编写已经花费了超过25年,而且已经过时了(看到这我们就该明白,重新编写教材一定是法国官方自上而下的政策,绝不可能是个人所为)。

新晋教授安德烈·韦伊和亨利·嘉当想用一种严谨的方法来教授斯托克斯定理,这是微积分的一个关键定理。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后,韦伊组织了一次会议(新晋教授有什么面子召集数学家开会?起头的人必是法国官方)。1934年12月10日,会议在巴黎一家名叫卡波拉德的咖啡馆举行。与会的9位数学家同意编写一本教科书,“集体撰写一本分析专著,成为微积分的大纲”,他们希望在6个月内完成这项任务。他们也顺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布尔巴基……

他们开始以每年三次的频率定期举行布尔巴基“会议”,来自欧洲各地的许多顶尖数学家都对这个组织的工作和风格很感兴趣,加入了该组织,扩大了队伍。久而久之,布尔巴基这个名字就成了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的集体化名,这些数学家跨越了几代人,包括韦伊、迪厄多内、施瓦茨、博雷尔、格罗滕迪克和其他许多人。

换言之:【布尔巴基并不存在,它只是众多数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但举办会议的名称,为什么要用尼古拉·布尔巴基这种人名呢?不用说,这种造假肯定不是无意的。而且必然是官方行为。(从中我们看到这是法国官方的造假行径,只是因为被芬兰人戳破谎言之后,这戏就没法演下去。)

接着说16世纪最牛的文学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在西方被称作文学届的《圣经》。但实际上创造莎士比亚全集的作者莎士比亚,他本人却是个文盲。

甚至于连他的画像都是假的:他著名的自画像经过科学检测,发现上面的颜料诞生于19世纪……此时老莎已经挂了200年。换言之,编造莎士比亚的人,他连莎士比亚长啥样都不知道。

再说说莎士比亚全集这部作品:其中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实际上就是分别对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作品:《赵氏孤儿》和《牡丹亭》赤裸裸的抄袭。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在这就不多讲了。(这也是英国官方的造假行径)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聊聊主人翁:达芬奇

你相信吗?早在500年前,世界上就有人对直升机、坦克、机器人等19、20世纪后才出现的高科技成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确有其事!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达·芬奇。

他不仅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物理、数学、解剖、地质、天文、建筑、工程制造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这些学科领域中他无愧于“穿越者”的称号。

欧洲一些专家学者近年来广泛而认真地研究了达·芬奇的生平,企图从中找到一些奥秘。有人用计算机分析了他一生的成果。结果令人们大吃一惊,【若要完成他全部的绘画、雕塑、研究和各种发明等工作,就算一天24小时一刻不停地做,需要的时间至少也是74年。 但是达芬奇却只活了67年……】

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无意间在电脑上将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发现这两张画的眼睛、鼻子乃至发际线的轮廓都能够完全重合,施瓦茨认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就是年轻化,女性化的达芬奇本人。

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这两张画的眼睛、鼻子乃至发际线的轮廓都能够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有人以达芬奇自画像为底稿,然后进行了一番改动:把它剃了胡子,磨了皮,带上长发,最后就成了蒙娜丽莎。根据这个手法,可以判断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真人模特”参与,纯粹是达芬奇自画像+想象出来的艺术品。

那么达芬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动机在哪儿呢?试想如果画的是真人,那么这个真人是不是一定能看见画师“达芬奇”本人?但是很明显,画师达芬奇不愿意让他人看到他的模样。

因为达芬奇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换句话说,达芬奇背后的人,代替达芬奇作画的人,不愿意让他人发现他不是达芬奇本人。这样会留下证伪达芬奇的人证。

所谓的达芬奇自画像和蒙娜丽莎,都是出自于这个人之手。或者说这个团队。

为什么,我会说达芬奇,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呢?这得先聊聊“耶稣裹尸布”。

据说当年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无人收尸,一个叫做约瑟的门徒将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了下来,并用一块亚麻布裹好,葬入了坟墓里。

据说没过多久,耶稣的坟墓被人挖开,尸体从此不见踪影,坟墓里只留下了一块裹尸布。

又据说耶稣的门徒们为了纪念耶稣,把这块裹尸布给保存了下来。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块裹尸布的去向成为了一个谜。

直到1355年,这块裹尸布出现在了法国的一个小镇上。由此造成轰动,信徒们纷纷陷入狂热之中。而在1538年的时候,这块裹尸布被当作“圣物”转移到了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我们注意到裹尸布上有一个人形图案,按照洋专家的解释,这是耶稣的汗水和香料清透亚麻布所致。 同时,假如耶稣在公元1世纪遇害,那么这块布在重见天日时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这是一块1300年保质期的布)

直到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化学家麦克龙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检测出裹尸布上的颜色含有硅石、黏土、氧化铁成分的土质颜料。

这种颜料是中世纪的画家们常用的颜料,并且裹尸布上的血迹也只是朱砂,而裹尸布上的人体形象也只是一幅手法高明的艺术品。

牛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这三个机构分别从裹尸布上采集了一块样品,通过高科技仪器进行碳放射年代鉴定。

最终三家机构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报告:这块裹尸布不是耶稣时代的产物,断定年代是1200-1350年之间。显然,这块裹尸布是伪造的。(13世纪就造耶稣的假,不得不说西方造假历史源远流长。)

此后进入到21世纪,美国画家施瓦茨经过对裹尸布上的人像扫描后指出,这块裹尸布上的耶稣头像不过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于是很多机构将裹尸布上的耶稣头像和达.芬奇的自画像进行对比,再次发现它们的面部轮廓完全吻合。

那么根据这块裹尸布,就把达芬奇这个人给证伪了。 因为,根据科研机构对裹尸布的断代,是:1200-1350年。但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却是1452年出生。 请问1452年出生的人,他的画像怎么能出现在1200-1350年的裹尸布里?这是达芬奇的第一次(向过去的)穿越行为。

接着看:随后我们再把中国的《农书》与达芬奇手稿进行对比一番,就出现了明显的大量剽窃。从中又发现一个矛盾之处:

最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他在1582年来到中国,然后翻译中国古籍。也就是说西方人接触到中国书籍,也得在1582年之后。

那么达·芬奇(1452—1519),一个在1519年去世的人,他是怎么接触到,理应在1582年后才传播到西方的中国书籍?

所以达芬奇又进行了第二次(向未来的)穿越行为。达芬奇不愧穿越者的这个称号。

生活在15世纪的达芬奇,他既不可能伪造13世纪的裹尸布,也不可能接触到16世纪末西传的中国书籍。那么就该问问:西方真有达芬奇这个人?

我们只需要看看他涉猎了多少领域,就该心中有数。人的一生专研3,4个不同领域算是顶天了。而欧拉,亚里士多德(平均一年写7本书))和达芬奇这种精力无限,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只能诞生于西方。其作用只是为了告诉人们,白人不是在15世纪海洋时代后突然成为暴发户的,它们在古代和中世纪,都有非常先进的文明成就。

我们再看看达芬奇的创造者是谁?

达芬奇自画像和都灵裹尸布双双都是萨伏伊家族的财产。萨伏伊家族是意大利的统治者。而萨伏伊本人,又是教皇的亲戚……

所以,很明显的是:达芬奇是被意大利官方和教皇一手炮制出来的。包括这块裹尸布。达芬奇,这个人根本不存在。达芬奇的成就,就是为了证明西方在15世纪前在各领域,已经有了非常高的造诣。这叫缺什么就补什么,没什么就造什么。

它和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西方浅薄的文明历史,增高增厚,去占领文明制高点。让不明真相的人无脑膜拜。(达芬奇此人,又是意大利官方与教皇的造假行径)

实际上,这几个人的造假仅仅是西方伪史的冰山一角。而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两河文明,它们才是冰山之下的主体。

搜索建议:
热文

 教材是什么?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展开)

热文

 快来智影:微电影的剪辑技巧

微电影以制作周期短,投资成本低,时效性强,贴近大众实际生活,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即可随时观看,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青睐。快来智影邀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