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一个被历代神话了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绝对令人颠覆三观。
姜子牙(约前?—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姜子牙并非出生寒门,反而是吕氏部落的贵族。吕氏部落从夏初开始就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助手,由于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
吕氏部落从夏到商都是实力很强劲的部落势力,他们一直与夏王室、商王室保持着通婚,以婚姻的形式来确保部落地位。
到了商朝末期,特别是商王文丁(纣王的爷爷)开始,吕氏部落屡受商朝廷打压,商王打压吕氏部落的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
吕氏部落当时的底盘主要在山东一带,也就是后来的齐国。商朝的后期几代商王都对开疆扩土有着非常执着的痴迷,他们一直想先东发展,东方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商王想要领土东扩,最大的敌人就是后来纣王讨伐的强大敌人东夷,要进攻东夷,必须要经过吕氏部落。
吕氏部落受到商朝廷的打压,顿感危机,于是他加强了商朝其他部落的联盟,比如远在西方的西岐周部落,当时周部落的首领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他的父亲季历是被商王文丁当作祭品给杀了。
西岐周部落与商有仇,但是实力却很强大,吕氏部落用了最为古老的办法与周部落达成了联盟——联姻。
当时的吕氏部落首领就是姜子牙,他将自己的女儿季姜嫁给了周部落首领姬昌(周文王)的长子,也是周部落的世子伯邑考。
周部落和吕氏部落都是商朝廷重点的打压对象,周部落还曾经发动过几次对商的战争,只不过几次都被商王打得大败而回,第一次战败搭上了姬昌(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命;第二次战败,姬昌(周文王)本人被商纣王俘虏,关押在朝歌十年。
姬昌(周文王)差点也被纣王用同样的手段(当作祭品)给杀了,他的三个儿子伯邑考、姬发、姬旦(周公旦)来到朝歌,请求纣王代父献祭。纣王就选择让姬昌(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代替他成为了祭品。
伯邑考当作祭品杀害,姬昌(周文王)就被放回了西岐周部落,他回去后不再统领部落,将部落首领权力交给了儿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为了保持与吕氏部落的联盟关系,就将伯邑考的寡妻,自己的嫂嫂季姜给娶了。
周武王与姜子牙对商朝廷都要着极深的仇恨,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伺机反商,但是两个部落的实力又远远不如商王朝,他们一方面隐忍不发,一方面又联络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各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前后有高达40多个部落加入了他们的反商联盟。
真正让周武王下定决心发动反商战争的来自商王朝内部,由于商纣王上台后对商朝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弱化神权,加强王权,不尊祭祀;重用各种人才,不再重用贵族阶层,提高奴隶和战俘的社会地位等等。
纣王的一系列举措中,减少祭祀活动,削弱神权对王权的掣肘对商贵族阶层打击非常大,让贵族阶层不再分享到王权,他们对商王极度的不满,纣王镇压商朝廷的神权阶层非常压力,比如历史著名的比干、箕子等都是商朝的大祭司,他们要么被纣王杀掉,要么被纣王赶走。
商贵族不满纣王,但是又没有实力发动对纣王的政变,他们决定联络与商王有仇的周部落,期望周部落出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另立新的商王。
值得注意的是,商贵族阶层内外勾结周部落的目的不是要推翻商王朝,只是推翻纣王而已,但是这给周武王一个绝佳的机会。
公元前1047年,周部落联络诸多小部落发动了对商的战争,周武王选取这个时候发动伐商战争是得到了商朝内部贵族阶层的密报:1、纣王远征东夷,朝歌空虚;2、纣王军队里的大部分贵族军官已经被收买。
周武王率领大军伐商,他的最重要的盟友就是吕氏部落,吕氏部落的首领就是姜子牙。姜子牙作为周武王最为重要的助手和盟友,他具有很高的军事天赋,同时他也担任周部落的大祭司。
姜子牙作为周部落的大祭司其实是一种权力交换。众所周知,在商朝末期,神权和王权几乎是对等的,他们享有几乎相同的权力,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从本质上来说,周武王和姜子牙是股东的身份,只不过周武王是法人。
周武王与姜子牙率领大军在牧野与纣王大军展开了一场大战,周部落联军根本不是纣王大军的对手,但是由于纣王军队中的贵族军官的反戈一击,导致了纣王大军彻底溃败,而最后与纣王一同战斗到底的是一帮奴隶和战俘。
战败的纣王逃到了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和姜子牙割下了纣王的脑袋,同时俘虏了纣王的两个妃子率军攻入了商国都朝歌。
进入朝歌后,周武王违背了与商贵族的承诺,不但没有另立新王,反而自立为王,改商为周,建立了周王朝。
建朝初期,周武王为了笼络商贵族遗民,几乎天天举行被纣王废弃的祭祀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次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就是周武王和姜子牙,祭品用的是商纣王的头颅和他的两个妃子,其中一个妃子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妲己。
在这一次的祭祀活动中,除了纣王的脑袋和他的两个妃子外,还有60多个奴隶一起被献祭。据记载,周武王和姜子牙都亲自动手杀死祭品献祭上苍,其中纣王的两个妃子就是姜子牙亲自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