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中国有很多暗含道理的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出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进则救世,退则救民”,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最初版本了。这句话的由来,其实和北宋名臣范仲淹有关。范仲淹曾言道:

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莫过于做宰相;倘若做不了宰相,能以自己的所学惠及百姓的,莫过于做医生。倘能做个好医生,上可以疗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教人保健养生,益寿延年。身处底层而能救人利物、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还有比当医生更好的职业吗?

后来范仲淹果然成了忧国忧民的北宋名臣。这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由来。

良相治思想、良医治身体将和相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和平时期,良相的治国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良相治的是一个国家的思想、一国国民的思想。

历史上的名相,像李斯、萧何、魏征、王安石等都有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的能力。归根结底,是让臣民对朝廷有认同感、拥护感以及臣民自己的幸福感。所以良相治思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人一生或多或少的都会生一些疾病。这时候就需要医生来缓解痛苦、治疗疾病。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便是良医的典型代表。

儒家入世的思想观念自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便以官方正统学说的地位登上了历史舞台。儒家以孔子为创始人,主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提倡“学而优则仕”,倡导人们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

“为良相”就是儒家入世入仕的终极目标,为良相后,儒生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

“为良医”则是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仁爱之心,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学儒者应该关心百姓疾苦,应该积极造福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良相到良医实为退而求其次在“良相”和“良医”之间,“良相”才是最好的结果,“良医”只是不能为“良相”后,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良医只能治人身体之病,而很多时候是需要良相来治疗人思想之病。

孙中山先生和鲁迅先生起初都是学医的,他们的目标也是成为良医,为人治病。但后来发现良医是治不好国家之病、国民思想之病。所以都弃医从文,希望成为良相,治疗国家之病,唤醒民众。

历史上有些人也会因为现实的条件不满足(社会黑暗动荡、统治者腐败昏庸),从而放弃了良相的目标,改做了良医。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就是如此。

总结良相和良医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二者缺一不可。治国家、治个人、治思想、治身体目的都是使人民生活幸福、天下太平。

(文/若木 图/网络)

搜索建议:
热传

 2016退休后医保缴费由谁交

2016年我国的各领域改革进程不紧不慢,伴随老龄化带来的很大压力,延迟退休也提上了议程,那么我国这么多的退休人员究竟2016退休后医保缴费由谁交呢?下面为大家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