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是植物,肉多是痛苦。谁能告诉我多肉二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对于我们人来说,基本上是一胖毁所有,但对于植物来说却并不是如此,特别是目前大热的多肉植物,那是越胖越萌,越肥越招人爱,一些叶片圆滚滚的品种或者叶片又粗又短的品种,反而让大家争相去养护,比如说桃蛋、奶酪、乒乓福娘、拇指仙女杯、所罗门、红蜻蜓和婴儿手指等等。
多肉植物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那是因为它们多生长在相对干旱的地区,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之为旱季,降雨量非常的少,而多肉植物为了避免自己被干死,就让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的至少一种进化成肥厚多汁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的功能,这样就能让它们在暂时无法获取外界水分供应的情况下还能独立的生存一段时间,等雨水较多的时候再恢复正常的生长状态。
这些根、茎、叶跟我们平常所见不同的植物,最终就被植物学家命名为多肉植物了,而学术上它们也叫多浆植物!像我们平常常见的仙人掌、仙人球、芦荟、龙舌兰等都属于多肉植物的范畴,目前最火的多肉植物则是景天科最多,比如说法师、仙女杯、长生草、月影、冬云、山地玫瑰等等,它们都是景天科的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最终长成胖子其实很好理解,像仙人掌和仙人球我们就不说了,大家基本都知道它们多生长于沙漠地带,如果不进化出能储存水分的多汁茎秆,它们早就灭绝了。
另外多肉植物有三大原产地,分别是地中海的加纳利群岛、南非西南部和墨西哥城周边,而它们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日照时间长,平均每天光照时常能达到7.5-9.5个小时左右;气候温暖,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0℃;降水量少,三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全部低于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到旱季的时候经常几个月不下一滴雨。试想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多肉植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答案当然是变成肉多的植物啦,毕竟肉多更抗饿嘛!
我们这里土生土长的多肉植物很少,少数几种也集中在降雨量相对较少的云南省,比如说滇石莲和立田凤等等。平常我们常见的植物都是叶片较薄较宽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雨水较多,植物无需自己储存水分,想喝水了土壤里面随时都有,同时植物叶片较宽也能蒸发更多的水分,以避免自己水喝多了被撑死!总之对于植物来说,变成肉多的植物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它们这样的变化不但不会招人嫌弃,反而让大家喜爱有加,但对于人则不然,虽然我们不应该歧视胖子。
就这些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作为肉友实际处理之参考,围观的肉友如觉得言之有理,请点个赞,或者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如有更佳处理之方式,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