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这么一类人,明明看起来平凡无奇,但却仿佛做什么事都有东风相助。
别人下功夫学习、精心筹划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往往本色出演便水到渠成。
比如工作中人们公认的职场雷坑,他们如履平地;
各类职场潜规则,他们轻松化解;
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一下就能寻得绝妙的自处立场,能同时兼顾同事、下属甚至领导的感受。
家庭中也是一样,有的人虽耍得一手八面玲珑、四面讨好的功夫,但却始终游走在众叛亲离的边缘,显得十分狼狈。
而有的人敦厚、木讷,对于家庭关系根本没有“处理”的概念,却巧妙充当了“情感润滑剂”,让家人之间的关系保持温暖、和谐,家庭生活始终在正向发展。
这种人仿佛带着天赐的礼物,有着“成功”的本能。
他们让人羡慕不已,却又模仿不来。
无奈之下,人们将其总结为“人格魅力”,也即承认其与生俱来,不再妄求了。
但其实,“人格魅力”并不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而是一种智慧,只要掌握这种智慧,人人都可以具备“人格魅力”。
那么,这种智慧如何而来?
其实很简单,即“无为”。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无为”,例如: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为无为,则无不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等等。
何为“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去伪存真”,让自我行为呈现“天道”。
如何“去伪”?
“伪”者,“人为”也。
也就是一切人为的“刻意”全都是“伪”。
好比我们混迹于职场之中,作为一个员工我们有很多刻意。
要刻意去遵守规章制度,刻意与同事搞好关系,刻意去让领导重视自己,刻意争取绩效、奖金等等。
为此我们读了很多“职场成功学”,还有《厚黑学》、《鬼谷子》等等,也请教了很多前辈。
终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经验到了一整套能够处理各种职场问题的“职场生存法则”,认为自己成熟了。
但实际上呢?
我们不过混成为了一根别人眼中的“老油条”罢了。
然后我们会望“人格魅力”而兴叹,感慨老天不公。
其实,如果最初我们便懂得“去伪存真”,把职场中的“自我因素”抽去。
那么当下你或许就是那个具备“人格魅力”的人了。
那么到底如何“去伪存真”?
我们且以“职场”为例说明。
“职场”这个东西是真正存在的吗?
其实并不存在,它不过是观念建构起来的一个概念,它的本真其实就是一群人共同完成某些事情的场所。
所以,把事情做成、做好就是唯一的“职场规则”,其余的乱七八糟都可以舍去。
这就叫“去伪存真”。
而“同事”、“领导”是真实存在的吗?
那些人的本真就是“同事”、“领导”吗?
显然也不是,它们也是被概念化了,它们的本真跟你自己一样,也是人。
那如此来看,“职场人际”又哪有什么复杂,依然不过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即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的交往,那么遵从自我的生命情感便一定没有错。
家庭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若父母对子女能放下“长辈架子”,那么势必少了很多说教,多了很多沟通。
公婆与媳妇、兄长与弟妹间若都能放下刻意,回归人与人的本真处自然相处,那么亲情会瞬间呈现,家庭关系顿时就会升温。
所以,我们总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事情,也经常会遇到困难,甚至有些事情亦不乏会让我们手足无措。
但其实,大部分问题都是我们自己搞复杂了。
我们当下处理现实问题的主流思路,是运用理性思维去对问题分析、判断以求寻得解决之道。
为此我们极致发挥我们的理性思维,通过观察和经验将现实场景建构成一个个由概念组成的体系,并整理归纳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而希望通过“逻辑代码式”的纠错去处理现实问题。
就好比我们总结出了所谓“职场规则”、“成功学”,再运用“职场规则”去应对职场问题。
但这种思路一定靠谱吗?
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这其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逻辑谬误。
那就是我们建立起来的范畴体系是绝对理性的、符合逻辑的,但其载体人本质上却是一个非理性的生物。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无处不是热血流过,我们用一个绝对理性的、代码式的“工具”去处理感性世界,这如何能可靠呢?
为什么有的人学遍古今“权谋”来为自己夺得晋升之路,但上级却偏偏赏识了那个憨厚质朴的“老实人”。
因为在你高筑楼阁、玩弄心计的时候,他却始终脚踏实地、不离本真。
更何况,上级往往都是些识途老马,你的“小心思”,他们又怎会不知。
所以一定要知道,那些“成功学”、“职场课程”、“XXX规则”、“XX速成”等等的内容或许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但那最多算些“小聪明”,毫无智慧可言。
他们培养出来的,永远只是些“投机主义”盲流子,纵能够一时风光得意,也终免不了要在社会洪流中摔了跟头。
所以“人格魅力”哪里来,其实简单的很,把“人为”的因素去掉,让自己简单起来,回归本真处做人做事,如此即是“无为”。
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等于把事情就交给了“天”。
剩下的就只是静观其变,等着好事找上门了。
这就是我们祖先所谓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