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眠不休追热点的苦,终于让文旅局的人吃到了。
前有哈尔滨自己卷自己,后有全国文旅各显神通火速参与战斗。大家热火朝天玩物造梗,玩得不亦乐乎。
我却怎么觉得哪里都透着一股子心酸的社畜味儿呢?
社畜的风还是吹到了文旅局
要说我们作为社畜身份第一司空见惯就是加班,再看看这一波风潮里的人,谁逃过了加班赶工?
▌卷工时:加班到凌晨2点的小编成了文旅人博取敬业共情的流量符
起先这种卷可能还暗含在哈尔滨的自我较劲里,我们只能在字里行间隐约着估摸社畜的苦。
哈尔滨第一次全面出圈,开始于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上热搜。
冰雪大世界的门是18号开的,热搜是18号晚上上的,道歉信是19号中午2点半就写好发出来的。
就问这不出24小时妥妥处理危机公关速度,不比那些塌了房拒不回应的内娱顶流公关团队卷?
况且内娱现在是道歉即结束万事大吉,哈尔滨可不是。
道完歉当日,现场排队制度就改革了。大大小小的附加措施:项目游玩分时、分段提醒安保,增加接待、咨询、投诉受理服务也是当天即到位。
试想这背后哪个制度变动,不是24小时快速多次拉会制定的方法、传达的决策?
哪个岗位的临时增派,不是打工人加班加点熬出来的个个落实、处处到位?
这还只是哈尔滨一家独卷时暗戳戳的加班味儿,再后来其他文旅加入战斗后,味道就更直接了。
可能是看到哈尔滨文旅三天狂揽60个亿,瞬间上头了,河南省开局即祭出高考大省沉淀几十年的“题海战术”,4天内狂更100条账号短视频。
而后河北文旅也再一次打破“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日更75条某音账号后,再放大招自家编辑累哭的场面参与斗争。
山西文旅更是紧跟其后,以按分钟来更新的战绩拿下一阶段卷王称号,然后不无骄傲的宣称自己小编放弃午休,剪片把电脑都剪崩啦。
当然内卷永不止步,加班味最重的陕西文旅,凭借凌晨2点硬生生将自家小编薅起来发视频的举措,后来者居上了。
但是该说不说...这漫无天日卷加班,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日子,也太像我们在私企做社畜的样子了...
况且加班只是表象,面对金土豆们层出不穷的需求,社畜们拿出需求不分大小,加班不分老小的打工人传统艺能来应对,那才叫社畜味十足。
▌卷需求:有种哈尔滨速度叫,从冻梨1.0到冻梨6.0
需求大要满足,需求大到离谱也要满足。
所以人造月亮、松花江铺地毯,再不着边际的需求咱尔滨也能安排。
就连金土豆随口一问“冻梨怎么吃?”,他们都在1个月内卷出了6个版本:从1.0直接梭哈版,历经切开摆盘、精致雕花、冰饮融合、到作为雕花版冻梨被送上烧烤架。
而且冻梨的升级颇有一番脱实向虚,价值边际逐渐递减的劲儿,很难不联想到苹果手机经历性能快速迭代,到现在陷入瓶颈,只能反反复复优化电池和手机壳...
苹果走了15年的路,冻梨1个月就卷完了。
▌卷工作边界:这边建议各位文旅局局长都下场试试
我们普通打工人工作再没边界,也不过都是组内帮同事干干活,临时替领导跑个腿。
但是这届文旅局长工作的边界,已经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这几天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走一走,比雪花片儿还多的可能就是随机掉落的各地文旅局局长。
你以为他们跳科目三、曳步舞、现场烤串、截胡拉客已经是极限,那山东网友给自家局长揽活,十分钟爬完泰山,你怎么看?
四川文旅局长能生大熊猫,山西文旅局局长一口气能炫5斤醋?
虽然后面这都是网友的戏谑,但不难看出各家文旅局长在这次全国文旅混战中技能也卷得挺“没边儿”的。
这么看,这工作的累是谁都没少受。
累,但乐在其中
这波儿巨大流量下的狂欢,终究要以一部分社畜没日没夜的精力“祭天”。
但要说是苦吗?好像也并没有。
哈尔滨爆火以后,有人在某乎提问“本地人是怎么看待这次哈尔滨爆火的?”。
几个答案样本是这样的:
"我在哈尔滨生活了30多年,看着那么多游客来哈尔滨,喜欢哈尔滨,打心底高兴,旅游的火爆终于轮到我们了。"
——来自一位免费搭载乘客每天用完一箱油的顺风车师傅
“我高兴啊。可以去广西免费旅游了,啊,对,我吉林的,东北省的。”
“努力呀!哈尔滨人,一定要接得住呀,你们不单单是代表哈尔滨,代表的是东三省。几十年了,东北没有这样火过了,经济低迷落后,被人看不起。”
——来自一位IP辽宁的东北网友
比之对工作的抱怨,他们的回答更多强调的是欣喜、愉悦和企盼。
欣喜于自己参与的城市建设获得空前的关注与成功,愉悦于这波儿城市联动获取的个人身份可得权益,企盼于哈尔滨单点流量爆火后带来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可能。
其实打工人的苦和累,真的是有隔离的。
工作的累,打工人是有自觉的。大家都清楚这本来就属于能量交换的生存法则。
但是累,很多时候是无妄的,是人为附加给打工人的迷茫焦躁和没有结果无意义的消耗。
打工人怕的不是苦,是吃无意义的苦
从打工人视角,哈尔滨这家公司战略清晰,战术精准,组织无内耗。
用哈尔滨文旅厅厅长何晶的话,这是一个始于2023年初的年度计划,聚焦于疫情过后的旅游热复苏。
但你以为他们会聚焦于那些诸如百日行动等宏大IP概念吹捧时,却发现比起这些概念,他们更在意网络的呼声,发视频不看数据,主要看评论区大家给他们的建议(一开始应该是吐槽)。
于是就出现了为了争取国庆假期,预热冰雪季准备的“我姓哈”视频被吐槽土味后,哈尔滨文旅火速调整方向,出了一支新视频:霍格沃茨之哈尔滨分茨。
这支视频,也成就了哈尔滨爆火的开始。
“战略清晰,战术精准”,这些说起来很宏观的商业逻辑,好像跟普通打工人离得很远,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同样,领导的一句话,落在普通打工人身上就是一整天的跑断腿。
如果本身业务的模式并不清晰,领导对实际业务面临的细节并不清楚,用打法反来复去来测试自己闭门造车的策略,那么普通打工人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搭进去疲惫的体力。
还有困在茫然的迷惑或者明知结果无妄里清晰的无力感。
所以打工人怕苦吗?不怕。
怕苦就不会有哈尔滨文旅的小伙伴,在当时尚不出圈的评论区阵地蹲点,力争在一点点的尝试中寻求量的质变。
打工人怕的是,既有在评论区蹲点的要求,又不给这种“蚍蜉撼树”式的改进足够的时间。既要付出体力,又要为领导不够决断的摇摆买单。
所以哈尔滨这次上层对打发的足够坚定很可贵,而且哈尔滨这家“公司”没有内耗。
哈尔滨可以一夜之间让所有奶茶茶店的杯套换成景点明信片,并自带邮资。
微小的一个行动,牵扯的是从上层到商业再到民间的各层组织,碰触的是组织能量消耗最深的经济利益,但是哈尔滨很丝滑的做到了。
而实际的情况中,打工人在经常会遇到的是: 客户反而没有同事难搞 。
这种难搞很大程度来源于内部资源竞争,很多企业领导很喜欢搞内部资源“饥饿营销”,看员工看“鹬蚌相争”。
以为凭借双方或者多方对弈的卷气,就能激发团队和业务的活力。经常以业务难做,资金有限反复推脱员工资源支援的请求。
资源再匮乏,有连续十年垫底副省级城市GDP排名的哈尔滨匮乏吗?
资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有限的,这也是打工人可以理解的自觉共识。
但让人心寒的往往是企业没有出于业务需要精准地分配资源,没有根据劳动结果公平分配所得。凡事靠争取,事事靠竞争,殊不知这种争取是转移业务专注力和员工忠诚度的。
如果一家组织,资源分配标准合理,晋升制度透明,把苹果就大大方方地拴在驴的眼前。
如果一家组织,让绝大多数人能清晰看到自己这个螺丝钉在组织里的位置,自洽地根据自身需求申请资源。
我相信大多数打工人会清醒而配合地融入组织的。
作者 | 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