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湄洲岛(关于湄洲岛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些许思考)

保护好湄洲岛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也是美丽莆田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保护。湄洲岛要大力践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首先要破解交通瓶颈问题,其次要促进山海协作、强强联合,其三要增加内涵、丰富业态。

▲湄洲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保护好湄洲岛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也是美丽莆田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湄洲岛的保护工作,笔者认为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有机统一理念,保护湄洲岛的终极目标是推进湄洲岛的旅游发展,保护湄洲岛的最终成效也要体现在湄洲岛的旅游发展和对台工作优势上来。通过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推进湄洲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是湄洲岛得以保护与发展的互动双赢唯一可行途径。针对湄洲岛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本人有如下思考。

一、正视湄洲岛旅游发展的不足,追根溯源,探究制约湄洲岛旅游发展的症结所在。

湄洲岛为莆田市旅游的第一品牌,但叫好不叫卖,对莆田旅游产业经济贡献不大。湄洲岛1988年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三十多年来,湄洲岛在两岸文化交流,凝聚两岸人心共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岛小、岛内旅游资源有限,旅游产业链不长,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如,2019年莆田市全年接待游客3977万人次,其中湄洲岛达688万,占比17.3%,全市旅游总收入441亿元,其中湄洲岛43亿元,占比9.75%,游客人均经济贡献值仅为全市的56.3%。

究其原因:

一是受海岛气候影响,旅游旺季短。湄洲岛位于忠门半岛以外的岛屿,岛屿周边缺乏高山围护,海风猛烈,空气潮湿、腥味浓而且含盐量高,天气阴晴变化快,雨天、雾天多,冬春两季阴冷潮湿,旅游旺季集中在夏秋两季,但我省沿海夏秋两季台风多,因此岛内旅游旺季短、淡季长;

二是岛小,岛内淡水严重不足。湄洲岛岛域面积仅14.3平方公里,岛内淡水奇缺,近岛周边没有较大的河流,无法大规模调入淡水,岛内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单一,缺乏秀丽的植被和生态景观,人工造景成本高;

三是近海游乐项目无法常态化经营。沙滩、篝火、游泳冲浪等夏秋近海游乐项目受天气因素制约,无法常态化经营;

四是景区缺乏多元文化。截止目前湄洲岛尚无规模开发的缺乏商业性楼盘,常住人口中基本都是原生湄洲岛居民,外地人少,外地人在岛内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人数极少。缺乏多元人群,景区多元文化难以形成,游客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游客驻留消费和二次旅游的欲望难以被激发。

五是陆岛分离,岛内旅游长期陷入孤军奋战的窘困的局面。截止目前,湄洲岛与大陆之间还没有建设跨海大桥,岛陆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轮渡和快艇,而且费用不低,运行时间:夏秋为7:00--18:00,冬春为7:30--17:30,轮渡每小时一班,快艇每15分钟一趟,车渡时间为8:00--16:00,但航次少而且不确定。交通不畅造成岛内3.8万多居民出行困难,给游客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造成旅游成本上的增加,同时也给游客急事出岛造成困难。缺乏便捷的桥隧交通,大陆的游客资源、景观资源、以及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资源岛内难以共享,岛内旅游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无援状态,游客的自由度受限,离岛的欲望增强。

六是过分依赖妈祖朝圣推动旅游发展,困难重重。当前湄洲岛旅游主要依靠妈祖朝圣旅游,纯粹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的占比不多,游客留岛过夜的比例不高。朝圣旅游是旅游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宗教文化胜地都很多,朝圣旅游竞争也相当激烈,尤其是中国。中国是个信仰自由的多神教国家,菩萨、神仙多如牛毛,佛道信众大多见佛即拜、遇仙则求,缺乏独拜一佛、独敬一神的传统。中国佛教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教派,每个教派又有许多分支,如禅宗又分五家七宗,同时,每宗每派都有自己的祖庭。对道教而言,经过几千年的归纳整理,中国已拥有完整的神仙谱系如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殿等。

妈祖文化仅仅是中国多神教文化中的一个支流,放眼全国,佛教有五大道场四大丛林,道教有十大名山、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他们历史悠长,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高。因此,妈祖朝圣旅游不具有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独宠优势,面临国内外其他宗教胜地的强力竞争,仅仅依靠妈祖朝圣推动湄洲岛旅游大发展有较大的困难。

二、以发展促保护,探究湄洲岛保护和发展的共赢之道

(一)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既是湄洲岛彰显自信,践行开放、共享旅游发展理念促进旅游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更好地实现湄洲岛保护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长期以来,湄洲岛旅游业发展缓慢,其中最致命的原因是湄洲岛没有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与大陆连接,湄洲岛无法通过共享大陆丰富的设施和资源,以弥补岛内的不足,岛内旅游处于孤芳自赏的封闭局面。当前湄洲岛各项旅游设施已基本完善,湄洲岛应当以高度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大陆互通有无、共享资源、联动发展。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是湄洲岛践行开放、共享旅游发展理念推进旅游大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湄洲岛更好保护的临门一脚。

1、兼听则明,倾听反对湄洲岛建桥者的意见和看法——去伪存真,统一湄洲岛建桥的舆论声音。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是莆田旅游的龙头,湄洲岛要不要建桥?建桥会不会破坏湄洲岛的生态环境?建桥是否有利于湄洲岛的旅游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莆田人民高度关注,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广有议论,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反对者比例不低,赞成者人数也不少,但所有湄洲岛民、到湄洲岛谒祖晋香的各香团却几乎异口同声强烈期盼早日建桥。反对者主要以担心湄洲岛遭破坏和维护海岛神秘感更有利旅游发展为理由反对建桥,同时以普陀山和鼓浪屿没有建桥为案例进行类比论证。笔者认为要正面回应社会舆情,要深入探究分析反对者的意见和看法,解疑答惑,去伪存真,同时通过辩驳无理,统一舆论声音,为政府决策和施政创造有利条件。

为此笔者分析辩驳如下:

首先,普陀山、鼓浪屿与湄洲岛有许多方面的不同,以他们为案例反对湄洲岛建桥是不合适的。普陀山面积13平方公里,与湄洲岛相近,户籍人口1.04万人,约为湄洲岛的四分之一,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说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拥有庞大的信众规模,人称半个亚洲的信仰。每年去普陀山朝拜观音的信众数量远远高于湄洲妈祖。即便如此,普陀山旅游发展还讲求强强合作,抱团发展。自2015年起,普陀山与相距1.35海里、面积72平方公里的4A景区朱家尖实行一体化管理,成立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统等两个景区的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2019年普陀山-尖家山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0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1.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和13.6%,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湄洲岛有14.35平方公里,岛内居民3.8万人,日均游客量1.9万人。鼓浪屿面积仅1.9平方公里,岛内居民1.5万人,日均游客量3.3万人,岛内居民密度为湄洲岛的3倍,游客密度约为湄洲岛的13倍。与鼓浪屿相距600米即为厦门岛,厦门岛是全国二线城市—厦门市的核心区。湄洲岛距离莆田市区约54公里,莆田是我国四线城市。鼓浪屿面积不足湄洲岛的七分之一,若按照鼓浪屿的游客密度,湄洲岛还有92%以上的游客容量资源尚未得到开发。

要致富先修路,便捷的交通是实现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1997年3月,舟山朱家尖机场建成使用。2009年5月,朱家尖海峡大桥建成通车,同年12月,投资130亿,总长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普陀山、鼓浪屿目前没有建桥,但不能排除未来普陀山、鼓浪屿就不会建桥。我个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普陀山、鼓浪屿建桥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因此以普陀山、鼓浪屿为例反对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也是不合适的。

其次,针对有人提出不要建桥可以增添妈祖神秘感和强迫游客留岛住宿和消费进而促进湄洲岛旅游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十分荒谬的。

我认为,开放、自由、竞争、共享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反之,封闭、限制、垄断和孤芳自赏式的内卷化只会导致区域和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退化落后。增添妈祖神秘感会减损妈祖的亲切感,花钱费力才能朝觐妈祖会寒了妈祖信众的心。强迫游客留宿、强迫游客消费无异于杀鸡取卵。至于有人认为,妈祖是海上女神,没有漂洋过海即可见到妈祖,妈祖作为海上女神的形象就得不到彰显。

笔者认为,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感知标准,妈祖作为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象征,早已突破单纯的海神形象,而是山林湖海共同尊崇的神祗。同时,湄洲岛大桥建成后,若有需要,完全可以继续保留轮渡过岛这种交通方式,届时喜欢漂洋过海游客仍然可以通过轮渡的方式到达湄洲岛。

再次,有人认为湄洲岛跨海大桥建成后,湄洲岛会出现车满为患、人满为患,卫生保洁难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笔者认为这纯粹是杞人忧天。熙熙攘攘是区域繁华的标志,人多车多、游客爆满是景区成功标志。湄洲岛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游客爆满景象。因此以人满为患、车满为患为理由反对建桥,岂不与湄洲岛旅游发展的初衷相悖。此外,湄洲岛作为旅游岛,大桥建成后,大桥将成为是湄洲岛与大陆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为保护岛屿和发展旅游,政府完全可以对进出湄洲岛大桥的车流人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管理。如在旅游旺季和特定时节,可安排部分车辆停放在岛外,等等。

湄洲岛面积14.35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是100万平方米,按照每部车停车占地20平方米计(包括停车场通道),可供5万部车辆停放,湄洲岛拿出约2%的土地即可停放1.5万车辆。再退一步说,即使将来湄洲岛旅游火爆了,真的出现停车困难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适当扩展部分海岸线用于停车场建设。因此,湄洲岛跨海大桥建成后,担心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完全是杞人忧天。

2、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有利于促进湄洲岛的保护。湄洲岛既是妈祖文化核心区,旅游是湄洲岛的主要功能,也是湄洲岛的主要产业。湄洲岛地形崎岖、多石少土,土地贫瘠、缺乏淡水,没有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湄洲岛非处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岛屿周边没有滩涂可供海产品滩涂种养,也没有优质宁静的海湾可供网箱养殖,湄洲岛在海洋种养没有发展前途;湄洲岛没有适合大型捕捞船舶停靠的港口和大型的海产品交易市场,湄洲岛没有发展远洋捕捞业的传统和优势。

综上所述,从客观条件上看,借助妈祖文化发展旅游是湄洲岛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但旅游是一个门槛较高的一个行业,一是资金门槛。旅游业是个需要资金较多,回报周期相对较慢,而且存在一定经营风险的行业。景区内不论是餐饮业、住宿业、购物商场、体验式游玩、娱乐业等都需要较大资金的投入并存在经营风险。湄洲岛大部分的群众还不富裕,资金较为短缺,而且抗经营风险能力比较差。

二是人员素质门槛。旅游是个对综合文化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就全国范围条件看,景区当地人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口比例均不高。从现实情况,目前湄洲岛青壮人员留在本地从事旅游的人数不多,大多在岛外谋生。目前湄洲岛户籍人口约为4万人,户籍人口密度约为普陀山的4倍。从湄洲岛的岛屿保护和未来的旅游发展来看,湄洲岛户籍人口密度相对过高。因此即使未来湄洲岛旅游发展了,湄洲岛原生岛民就地转化成旅游从业人员的比例也不会太高,大部分的岛民就业还是以到岛外大陆特别是到城市务工为主。

为此,政府应提前谋划,立足岛民利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鼓励动员部分岛民迁居岛外,为岛内旅游发展和岛域生态保护腾挪空间。同时我们不要过分担忧故土难离,只有政府方式方法得当,能切实因势利导,动员岛民到大陆特别是到城市安家落户也会有较高的民意支持率。

其次,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湄洲岛岛民作为原生居民也有合理的建房要求和依托海岛资源谋生的权利。长期以来,政府为保护岛屿和发展旅游,采取了许多措施限制岛民建房、采砂、采石以及户籍入岛等。这些措施很有必要,但缺乏疏堵结合,特别是有效有力的疏解措施,客观上也造成政府与岛民相对紧张的关系。紧张的干群关系无疑将给景区管理、岛屿保护、土地征迁等增加困难和阻力。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广袤的岛外大陆可为湄洲岛岛民搬迁、异地建房提供土地支撑,为禁止岛内采砂、采石和其他保护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尽可能不减损岛民利益基础上,加强湄洲岛生态和岸线资源的保护,是一项保护和发展双向互动双向促进的共赢之举。

3、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有利于促进湄洲岛的旅游发展。一是契合新时代旅游出行主方式,方便自驾车辆进岛旅游,极大地提高旅游自由度和舒适度,增加旅游人数。二是乘坐大巴集体旅游的人群也无需多次换乘才可到达住宿酒店和旅游终点。三是可联手岛外景区景点,共同做大旅游产业。四是可依托岛外旅游配套设施,为湄洲岛打造5A景区增加有利条件。

4、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有利于促进湄洲岛与妈祖城无缝对接,实现互相加分、联动发展。妈祖城与湄洲岛隔海相望,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莆田市政府曾经全力打造的集旅游购物、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目前已出具规模。妈祖城拥有港里妈祖祖祠、抗倭古城、宋代古码头、紫霄洞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综合服务、滨海度假、文化古迹风貌、渔港游艇码头、生态休闲、揽胜旅游和居民迁建等7个功能区。湄洲岛跨海大桥的建成无疑将妈祖城和湄洲岛连成一体,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动双赢。届时,妈祖城大量闲置多年的大片土地将得到快速盘活。

5、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有利于将湄洲岛打造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全世界有妈祖庙(宫)近5000座,遍布大陆、台湾、澳门、香港各地以及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信奉者近2亿人,其中台湾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湄洲岛是世界妈祖的祖庭,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晋香团来湄洲岛谒祖晋香,他们往往肩扛菩萨神像、手持各种仪仗器具、晋香奏乐、列队而行,舟车劳顿,远途而来,其中许多是年纪较大的老者。由于没有桥梁,这些晋香团进出湄洲岛都要经过轮渡,腾挪换乘十分不便,长期以来各晋香团强烈期盼湄洲岛能建桥通车,甚至对湄洲岛作为旅游岛和朝圣胜地长期没有建桥深感不解。同时,祖庙的妈祖金身每年也要漂洋过海,巡安各地,来回轮渡也十分不便。

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有利于促进天下妈祖回娘家,促进妈祖朝圣旅游和妈祖文化交流,将湄洲岛打造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同时,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地特别是与台湾之间的经贸、文化、科技交流,有利于促进将湄洲岛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祖国家园第一桥头堡,为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6、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是千百年来湄洲岛人民泪眼期盼的宏愿工程。千百年来,湄洲岛人民深受无桥之苦。

首先,由于岛小,岛内资源短缺,岛内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大多来自大陆,但由于缺乏便捷交通,采购的物质必须经过车辆——船舶——车辆多种运输方式和多次的装卸搬运才能到达,导致岛内物资难以齐全,而且物流成本高。其次,岛内水电全部由大陆供给,通过海底管道和海底电缆输送,但经常受到风浪、潮汐和海上采砂、船锚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破坏,导致岛内经常断水断电,由于海上维修难度大,有时一停好几天,极大地影响岛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岛内旅游业的发展。再次,给岛民急病治疗、妇女生产、急事出岛造成极大不便。特别是台风天气,海上轮渡有时连续停航几天,群众无法出岛,苦不堪言,甚至酿成人命事件。建设湄洲岛跨海大桥将极大便利3.8万多湄洲岛民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的民生工程。

(二)通过便捷的陆岛交通,湄洲岛可将岛外周边景区景点纳入景区范围,构建大湄洲岛景区。各景区景点可标注湄洲岛的名号成为湄洲岛的二级景区,如湄洲岛贤良港景区、湄洲岛天云洞景区、湄洲岛莆禧城景区、湄洲岛五候山景区、湄洲岛天女洞景区、湄洲岛青峰岩景区等。众景区景点如众星捧月般环绕在湄洲岛这一核心景区周围。通过构建大湄洲岛景区,实现陆岛互补、陆岛互动,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目前较为迫切的促进湄洲岛妈祖祖庙和贤良港妈祖祖祠无缝对接,建设好贤良港景区,并联袂湄洲岛景区,共同构建妈祖文化核心区。

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是妈祖的诞生地,建有规模宏大的天后祖祠,祖祠里保存着清代《奉旨春秋谕祭》牌、《重建天后祖祠》碑刻、《历朝褒封徽号》牌刻和《敕封天后志》等珍贵文物,祖祠周围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庙、宋塔、古码头等古代遗迹遗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989年贤良港天后祖祠就被莆田县辟为旅游区,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贤良港是天然良港,自宋代起就是闻名遐迩的渔港和商埠,北上南下的船只,多在这里转泊补给。这里依山面海,港阔湾静,风景如画,每当海水涨潮,微波拍岸,浪花如雪,鸥鸟舟楫,相随入港,一派繁华景象。尤其是每年八月十五天文大潮,贤良港便会呈现"螺港秋潮"奇观,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贤良港是莆田古港口的代表,其港口文化及港口古村落是莆田海洋文明的缩影,是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贤良港作为千年古港,其历史遗貌至今依稀可见,有宋代建成百米的石砌码头,有极具港口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古店、古油坊和多口古井遗址,尤其是天后祖祠所在地上后厝自然村和紧接妈祖故居"(遗址)及几十座具有乡土特色建筑的港尾、上后厝自然村,其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未变,能反映宋至清妈祖仰的历史风貌和反映清康熙复界后的特色民居风貌,极具文化价值。开发贤良港民俗、港口古村落再现莆田先人海洋捕捞文明、海上丝绸文明、人和海洋和谐共生历史对于丰富妈祖文化内涵,推动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在湄洲岛跨海大桥建成之前,采用轮渡方式,建设从贤良港到湄洲岛旅游第二通道。

构建湄洲岛旅游第二通道,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是疏解旅游旺季时文甲码头轮渡紧张局面,解决文甲码头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二是促进贤良港天后祖祠和湄洲岛天后宫祖庙旅文化交流,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核心区。三是通过便捷交通,推进贤良港景区与湄洲岛景区无缝对接,共享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内涵,提升旅游质量。鉴于有人担心构建湄洲岛旅游第二通道,扩大贤良港妈祖祖祠影响,会不会弱化湄洲岛祖庙地位,削弱湄洲岛的朝圣旅游?

我个人认为完全不必担忧,首先,贤良港是妈祖诞生地,湄洲岛是妈祖羽化升天地,两者流出同源,相得益彰,互利互补,有利于共同做大妈祖文化核心区;其次,湄洲岛祖庙作为妈祖信仰的中枢早已的得到世界妈祖信徒的公论,其地位不可撼动,湄洲岛在这个方面要有基本的自信;其三,湄洲岛是全域旅游岛,相比贤良港有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贤良港的旅游资源只会给湄洲岛增色添辉,不可能喧宾夺主,取代湄洲岛。

(三)携手九鲤湖景区,共同构建海上有妈祖、山上有九仙莆田旅游总体格局。湄洲岛除妈祖信仰外,还有碧海、沙滩、戏浪等滨海特色旅游,但海岛气候变化多端,风平浪静、碧波千里、风和日丽、海生明月的怡人气候在一年四季中占的比例不多,特别是冬春两季湄洲岛的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合游客留岛过夜。

九鲤湖有山有水有瀑布,摩崖石刻、冰川遗迹、峡谷奇观、崇山峻岭、原始生态等可看可玩很多,此外还有历史悠久、沉淀厚重的九仙祈梦文化,可以说九鲤湖一年四季均适合旅游,但缺少大海的宏伟气魄和沙滩漫步的浪漫。因此,湄洲岛景区和九鲤湖景区有阴阳互补的双赢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亏。海上有妈祖、山上有九仙既是莆田的旅游文化的标志,也是莆田旅游优势互补的关键所在,打造湄洲岛与九鲤湖之间快速便捷通道,使得游客在游玩、餐饮、住宿等方面在两大景区之间实现自由的互换,增强游客旅游自由度、舒适度,延长游客在莆逗留时间,进而提升旅游消费。

以湄洲岛、九鲤湖两大景区为轴心,以湄洲岛至九鲤湖的快速通道为轴线,各景区景点主动对接两轴心一轴线,以此构建大湄洲岛景区和大九鲤湖景区,并完善优化我市旅游交通总体架构。等未来湄洲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建成后,自湄洲岛出发,经妈祖城——新文公路——莆永高速——省道纵三线到达九鲤湖的车程可控制在40分钟左右,届时游客在游玩、餐饮、住宿等方面可以在湄洲岛和九鲤湖之间实现自由的互换选择,湄洲岛与九鲤湖两大景区之间可实现山海协作、强强联合,极大地提升我市旅游总体品位,促进我市旅游发展。

(四)注重文旅交融,突出打造321工程,推动莆田旅游高质量发展。

整合莆田旅游资源 ,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入交融,突出打造莆田文化旅游321工程。即整合莆田24景和文化资源,集中打造莆田旅游三大品牌,即妈祖文化、九鲤祈梦、莆田工美;集中构建莆田旅游两大景区,即湄洲岛景区和九鲤湖景区;全力推动莆田一大产业,即莆田工艺美术产业。

建议:1、对外聚焦妈祖文化、九鲤祈梦、莆田工美3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参照北京奥运会的做法,设计出莆田旅游3大品牌的图标和吉祥物,并全面融入到莆田的城市建设中去,成为莆田城市的标志和特色。

2、集中财力物力尽快创建湄洲岛、九鲤湖2个5A大景区,在大湄洲岛景区、大九鲤湖景区周边开发旅游休闲和养生养老地产,填补莆田地产空白,助推莆田旅游产业,助推莆田经济发展;

3、分别在九鲤湖景区、湄洲岛景区创建莆田工艺美术之窗,集中展示涵盖金银珠宝、木雕石雕、古典家具、油画国画、古玩等莆田所有的工艺美术产业,让游客在饱览莆田奇景美观的同时,欣赏莆田的工艺美术,增强旅游的愉悦感和获得感。同样,莆田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也借助旅游的翅膀走向四面八方、海内海外,达到旅游产业与工艺美术产业的互动共赢。

4、拓展旅游方式,促进文旅交融。发挥湄洲岛、九鲤湖度假和避暑优势,集中在湄洲岛景区,九鲤湖景区举办夏季音乐会、体育旅游节、夏季招商会、养生论坛、宗教文化论坛、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会等项目,开展会议旅游、研学旅游等,丰富莆田旅游内涵,展示莆田开放、创新、美丽、宜居的城市形象,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超越。

来源:《湄洲论坛》2020年第5期许国兴

责编:许秋洪

编审:严绍香

搜索建议:湄洲岛  湄洲岛词条  
热传

 怎么养五步蛇?

五步蛇养殖方法: 1.人工灌喂。自主采食还没有,如果依靠自主吃食,那生长速度特别慢,人工灌喂要提高一半以上的速度。为了灌喂方便,目前养殖五步蛇都是室内木箱养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