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鸣,编辑:小市妹
11月初,在港股已上市8年之久的华虹半导体获批科创板IPO。其180亿的募资总额,高居科创板历史前三,仅次于老对手中芯国际的532亿和创新药烧钱王者百济神州的222亿。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华虹半导体能赶在年底前上市的话,将能成为今年科创板的募资王。
据华虹半导体的招股书披露,180亿的募资中将有125亿用于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占总募资额的69.4%。而目前华虹半导体在全国有4家晶圆厂,其中位于上海金桥和张江的三座均为8英寸晶圆厂。只有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一座月产6.5万片的12英寸晶圆厂,是国内领先的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
而华虹半导体本次募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12英寸功率器件上发力扩产。通常来说,晶圆的尺寸越大,平摊到每个晶片的单位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益也就越大。而对晶圆厂的代工模式来说,成本是核心的竞争力。
掌握先进制程和工艺技术是半导体产业的赚钱法门和黄金铁律,这既是华虹半导体百亿融资的图谋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所谓烧钱烧出优势。“天下无敌”的台积电正是靠着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技术优势,从而抢占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通过巨额利润的再投入,形成正反馈循环,不断拉大与行业对手的差距。
但另一方面,这条半导体产业的黄金铁律,暂时还不适用于处于技术追赶期的国内半导体产业。所以除了在制程和工艺技术上的发力,华虹半导体在功率器件上的深耕,也造就了其独特的竞争力。
既然不能全面竞争,那就形成局部优势。目前华虹半导体以功率器件、模拟芯片等产品为核心领域,而这些产品并不依赖先进的工艺制程,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效益。
更为关键的是,功率器件的几个主要下游产业包括消费电子、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都是当下的热门行业,需求强劲不愁没有订单。比亚迪甚至为了保证供应,自建过8英寸晶圆产线为核心产品保供。而2021年华虹半导体工业半导体及汽车类产品的收入贡献接近20%,消费电子类的应用收入则达到了50%以上。
凭借近20年在功率器件产品上稳定量产的经验,华虹半导体已经成为全球功率器件晶圆制造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是全球首家同时在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量产功率MOSFET、超级结MOSFET、场截止型IGBT等分立器件的纯晶圆代工企业。
特别是在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大势下,华虹半导体作为国内稀缺的晶圆产能,更是受益匪浅。在华虹半导体的客户名单上,新洁能、斯达半导、艾为电子、卓胜微、豪威科技、韦尔股份等上市公司。
其中新洁能的功率器件产品为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光伏龙头供货,韦尔股份的车载芯片则已进入多家欧美及国内大型的整车厂商,豪威科技的图像传感器则早已进入小米、华为等一线的智能手机厂商。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游晶圆厂的代工产能。而在11月10日刚刚发布的业绩中,华虹半导体三季度的营收和毛利率都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总裁唐均君也表示,三季度8英寸和12 英寸晶圆厂均保持满载运营,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成长。
芯片业内人士也分析称,华虹半导体创纪录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单价上涨,凭借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光伏发电等市场火爆,进而带动高端功率器件如IGBT、SJNFET和MCU等产品需求爆发,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东吴证券的研究则指出,12寸产线目前仍在提升阶段,无锡12寸厂三季度产能为6.5万片,毛利率仅22.3%,新产能释放可能要到2023年一季度。
下游火爆的需求,支撑着华虹半导体的业绩增长,也更突显了其扩产的必要和紧迫。在12寸产线的扩产不仅是华虹半导体进一步提升产业地位的关键一战,也是其在资本市场上最大卖点。在此之前,能否赶在年底前上市,拿下科创板年内募资王的虚名或许并不要紧,更快的融资,更快的扩产抢占市场份额,这或许才是华虹真正想要的。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