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看!海南这些博物馆里的文物,藏着多少上古的“神奇动物”?

近日,《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季正在腾讯视频热播,小女主李小雨和故宫的怪兽们开启了新的征程,继续经历新奇惊险的故事。剧中以充满国风的奇幻场景和孩童的视角,让观众在故事中领略“故宫大怪兽”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之美。除却故宫,地方博物馆中也有很多动物元素的文物,海南省的文博单位自然也藏有不少,其中与神兽相关的更是可圈可点。

井木犴——镇水神兽

三亚市博物馆藏的宋金井宿镇水镜,镜背上部隐约可见祥云托月,右侧数颗星斗相连;星月下部则是浩瀚水势,浪涛之侧的礁石耸峙,有一似犬的动物静卧其上,呈仰望星月之态。此类铜镜常被称作“吴牛喘月镜”或“犀牛望月镜”,但观画面中动物的形态,既不似南方地区常见的双角盘弯、身体圆硕的水牛;也不似独角浑圆的犀牛,倒像是一瘦犬卧于山石之上。结合画面中水天相接的浪涛,此兽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镇水神兽井木犴(àn)。“犴”一说为北方胡地的野狗,山西晋城元代泥塑彩绘二十八星宿群像中,井宿星官旁的小兽便是“犴”,是一似狗似狐的形象。“犴”若是狗属,与三亚馆宋金铜镜画面中的样子倒有几分相像。

三亚市博物馆藏宋金井宿镇水铜镜 资料图

《史记·天官书》记载:“南宫朱鸟……东井为水事。”井木犴被古人认为是二十八星宿中掌管水事的井宿主神,属南宫朱雀的七宿之一。《西游记》中讲到“四星挟捉犀牛怪”时,井木犴就曾出场。孙行者为对付玄英洞的三只犀牛精,到天庭请井木犴在内的“四木禽星”帮忙,四星中的斗木獬(xiè)、奎木狼、角木蛟道:“若果是犀牛成精,不须我们,只消井宿去罢。他能上山吃虎,下海擒犀。”随孙行者降妖的井木犴确实勇猛,在海中咬死了犀牛精中的辟寒大王。

虽然神话中的井木犴被描绘成犀牛的克星,但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地方将“犴”做成牛或犀牛的形貌,置于岸边用以镇水。如《昆明县志·政典志·祠祀》记有:“嘉庆年间,蛟汛为患,地绅范铜犴一,以镇水怪,其形似牛,独角伏地,昂头视江水。”所以三亚馆这面铜镜中即使表现的是一瘦牛犊的形象,结合画面中的滔天水势,也可能是似牛的井木犴。

镜背中的井木犴静卧礁石之上,履行着镇水神兽的职责,空中的数颗星斗代指星宿,以此图案为饰的铜镜,唤作“井宿镇水镜”不无道理。另外,古人眼中的镇水神兽虽有“厌胜”的迷信色彩,但在江河岸边铸井木犴确有预测水位高低的功用,等汛期水漫神兽,则预示水患将至,故也包含有一些科学认知。

赑屃——负重神兽

井木犴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其余的星宿诸如亢金龙、斗木獬等也属于神兽的范畴。星宿之说附属于四神天象体系,四神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兽。其中的玄武是龟蛇组合的形象,除了玄武,与龟相关的神兽还有“龙生九子”中的赑屃(bì xī)。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二》中记载:“古诸器物异名,屃赑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石碑。”海口市五公祠内的北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下的龟趺便是赑屃。

北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为北宋徽宗瘦金体御书,“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北宋亡国后,宋徽宗的御书碑刻大都被损毁,海口市博物馆所藏是全国仅存的两块北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之一。碑下的赑屃形似卧龟之状,龟首微微前昂,四肢紧贴躯体,龟尾残损,背部刻有甲纹。有学者认为此龟趺为后配,但并无明确的史书记载。常见的宋以前的龟趺多为龟首,元代尤其是明清之后龙首的龟趺才逐步流行,这与赑屃为“龙生九子”之一的观念在明代逐步定型不无关系。北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的龟趺为龟形,根据演变规律来看倒是符合北宋的形制,另外从碑身和龟趺的石材和侵蚀痕迹来看,区别并不大,所以暂定此龟趺为碑身原配似更令人信服。

龙凤麒麟——祥瑞神兽

更为准确,但由于长期的习惯叫法,凤首壶念起似更为顺口。

古代还有将麒麟、龙、凤和龟并称“四灵”的说法,明代丁岳有诗云:“麒麟四灵长,群兽孰敢当。”麒麟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古代有麒麟现圣人出的说法,据说孔子出生时便有麒麟“口吐玉书”。此外,民俗文化中有“麒麟送子”的观念,杜甫有诗云:“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古人有称赞他人子女为麒麟儿的习俗。

黎族同胞的首饰中就有不少麒麟形的金属挂件,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博物馆藏的民国嵌珐琅麒麟挂件就是其中之一,麒麟下坠三个铜铃,上部坠有菱形的挂饰。据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征集部的陈梅菊主任介绍,黎族民俗文化中出现的麒麟挂饰,是受到汉族的影响,主要就是麒麟送子的故事。这种麒麟挂饰有些是黎族妇女的胸挂,应也有祈求子女的寓意。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博物馆藏民国嵌珐琅麒麟挂件 资料图

海南还有不少与神兽相关的馆藏文物,本文不能一一道来。由于所处时代认知的局限,神兽的故事多多少少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他们所代表的祥瑞和辟邪等文化因素,本质上是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外化,有些诸如二十八星宿等还包含有天文历法的成分。对神兽文化取其精华合理利用和创新,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在中国古人的神兽认知系统里,多是以龙为尊,这在《故宫大怪兽》里也有体现。“民以食为天”,如何风调雨顺保证粮食丰收对于老百姓来说至关重要。在水利工程并不发达的古代,通过对传说中行云布雨的龙进行祈愿,是当时认知条件下的人之常情。俗语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古代除了祭祀孔子的文庙和祭拜关公的武庙,龙王庙也是除佛教寺庙外民间盛行的庙宇之一。

龙除了是保风调雨顺的祥瑞神兽,又是王朝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文物艺术品中最富时代特点的纹饰。以海口市博物馆藏的清道光款青花海水龙纹盘来看,盘心以青花淡描饰以海水龙纹,龙首抽象简练,龙身蜿蜒,于波涛汹涌的海水中翻腾而起。此龙纹五爪无力,躯体也略显瘦弱,有些文人气息,形似明成化、弘治年间的龙纹样式,但盘底有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应是清道光年间仿明中期龙纹的佳作。

海口市博物馆藏清道光海水龙纹盘龙纹 资料图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说法,凤凰与龙一样都是传说中预示祥瑞的神兽。在最初的凤凰传说中,雄为凤,雌为凰。西汉司马相如至卓王孙家做客,曾以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卓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心意,两人连夜私奔,后为生活所迫,文君还曾当垆卖酒,成就了一段佳话。从《凤求凰》的曲名便可看出,凤、凰本是一对,后来随着民俗文化的演变,凤凰合为一体为雌性,多与雄性的龙相配,诸如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

海南省馆藏最美的凤纹文物,当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南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此壶花口,形似凤冠;凤首尖喙大眼,后部恰似一束长羽上飘。凤首与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影青瓷相配,可谓相得益彰,贵气中略显清雅。此件凤首壶一侧无流(壶嘴),其实唤作凤首瓶。

海南省博物馆藏南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资料图

传统文化中的神兽

中国神兽文化源远流长,它们的形象或禽或兽,或半禽半兽,或多种禽兽外形的组合。最早出现的是两仪二圣——太阳烛照和太阴幽荧,此后又衍生出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天之四灵与黄龙并称天官五兽,与应龙、黄龙合为六大神兽;后来又有四灵——麒麟、凤凰、龟、龙和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的传说和形象;之后又派生出许多具有祥瑞意义的神兽形象,不胜枚举。

来源:海南日报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