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生吃并非高大上,不逊伊比利火腿的“中华三大名腿”

点击 蓝字 关注我们

◆    ◆    ◆   ◆    ◆   

火腿又名“火肉”“兰熏”,是民间喜爱的传统腊味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少地方都有制作腊火腿的习俗。然而近几年,来自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却喧宾夺主,这道可以生吃的美食很快风靡了国内美食圈,很多高级餐厅甚至以拥有伊比利火腿这道菜而大肆宣传。

没错,贵为欧洲九大传奇食材之一的伊比利火腿的确不俗,它昂贵、味美、无法仿制。用于制作火腿的伊比利猪也很稀有,小时候吃的是香草和树根,成年后还会大量食用橡子,让成品火腿拥有榛子芳香……并且上等伊比利火腿一般用来生吃配酒,切得极薄,每片都近乎透明,将整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有一种绵长绕口不绝的醇香。

贵为欧洲九大传奇食材之一的伊比利火腿

以上的介绍流传于各大美食平台,唬住了不少人。也让很多人有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念头。事实上,且不说中华大地上,成名已久的火腿不下十数种,历史、风味、外形……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好处,单单拿出“中华三大名腿”来,就丝毫不逊。

金华火腿

来自浙江的金华火腿,腌制工艺已有1400多年历史,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天下,在明代时被列为贡品。

金华火腿的原材料,主要取自金华本土猪种“两头乌”。相比号称长不大的伊比利猪,两头乌比它更小巧,最大不过100多斤,并且有着“中华熊猫猪”之誉。两头乌肉质细嫩饱满,是制作火腿美味的第一个秘诀。

金华本土猪种“两头乌”

金华火腿通常在每年立冬至次年立春开始腌制,到次年入伏才能大功告成,制作过程长达8至12个月。腌制工序多达80多道,包括上盐、洗晒、整形、发酵等,首先是约100天的低温腌制,再来是中温脱水、高温发酵,期间要以削、压、绞、拍等多种手法为火腿“整形”,令成品统一呈现竹叶或琵琶的形状。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华火腿的吃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直接蒸熟食用。一条金华火腿分为火爪、火踵、火蹄、上方、中方和滴油。上方是肉质最好的部位,且盐分适中,适合单独做成大菜,例如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

然而,最能体现火腿风味的则是配合其他时令新鲜食材一起煮制,火腿腌制的风味可以最大化地激发食材的鲜味,诸如火腿鲈鱼、火腿竹荪、火腿云耳等等。其中最能体现中华料理精髓的做法就是——腌笃鲜。腌笃鲜就是用鲜肉、咸肉和竹笋小火熬制的极致咸鲜的浓汤,当咸肉换成了金华火腿,那风味会更上一层楼。

金华火腿做的腌笃鲜,风味会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金华火腿工艺,浙江金华在遵循古法之余,还牵头修订产品标准,调整水分、盐分的含量指标,推动金华火腿制作走向标准化生产,令制作环境更卫生,而且不受季节限制,保证质素又提升产量,亦更符合现在的健康饮食观念。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现代化厂房,新技术、新标准让传承千年的金华火腿得以飘香四季,历久弥新。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又名“云腿”,以其皮薄肉厚、肉色红艳、香气浓郁、味鲜回甜而名扬海内外。

明洪武十六年(1383)以后,朝廷从中原地区向云南大量移民,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汉人们在年关前宰杀时鲜肉吃不完,就将猪的前后腿用盐腌渍,以备来年食用,这就是宣威火腿的前身。

这种火腿得以传名,是清代滇东地区的“改土归流”时期。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再度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宣威州。这样宣威就成了当地的经济、政治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日渐增多,当地百姓为了购买生活必需的盐巴或换取一些零用钱,就带着自家的火腿到宣威城里去交易。外地商人发现这里的火腿质量上乘,就大量收购,运到外地销售,标名“宣威火腿”,由此,宣威火腿才名扬于世。

云腿月饼

雍正时期的《宣威县志》中有关宣威火腿的记载,“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鲜嫩可口”。光绪年间《宣威州志》补《食货》中记载,“火腿,宣威腌腿,亦负盛名,可与浙江之金华并驱。”到了民国十八年,《宣威县志》中已专门附有制火腿及腌肉的方法。

清末的宣统年间,当地一个名叫浦在廷的青年筹划组建了“宣威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宣威火腿也由一家一户的分散腌制,发展有规模的企业加工方式。1923年在孙中山倡导的广州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孙中山先生对宣威火腿大加赞赏,挥笔为蒲在廷的宣威火腿公司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宣威火腿声名鹊起,畅销东南亚。

相比金华火腿,宣威火腿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但时间上却有不同。宣威火腿只在农历霜降后至立春前的一段时间制作,直到次年端午方能熟成。这得益于云南温润适宜的气候条件,能保障火腿能长时间发酵而不变质。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宣威火腿在口味的香浓上可谓是独具一格。在选材上,以肉肥油多、肌肉紧实的云南“乌金猪”为原材料,则有着金华火腿无法企及的口感,细品之下,还有些许甘香。由于肉质肥厚,咸味略淡,宣威火腿除了蒸煮之外,通常还会是家常炒菜的完美主角。

如皋火腿

宣威和金华一东一西,各占一个名额,“中华三大名腿”最后一位则是俗称“北腿”的如皋火腿。

清咸丰初年,一家名叫“同和泰”的制腿栈在古城如皋悄然开张,大师傅们以当地特产“东串猪”为主料制作火腿,并由此一炮打响。随后,广丰、瑞生和、恒昌等11家制腿栈相继落户如皋,至1929年,如皋城内大大小小制腿栈已经达到31家。以当时人称“火腿大王”的李筱川在如皋创办“中国制腿公司”为标志,如皋开始与浙江金华、云南宣威齐名,成为全国三大火腿中心之一。在清末先后获檀香山博览会奖和“南洋劝业会”优异荣誉奖,如皋火腿开始畅销海内外,甚至在美国华人集居的旧金山都开设了分号。

如皋火腿现代化风干车间

如皋火腿一般在霜降至立春之间开始加工。初冬加工者为早冬腿,隆冬季节开始加工者为正冬腿,立春以后开始加工者为早春腿,春分以后开始加工者为晚春腿。

与前两位不同,如皋火腿的生产者是最早意识到,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否则火腿生产就很难实现规模化、工业化、常态化。于是,当地人开始实施技术创新,力图改变中式火腿传统生产模式。他们大胆应用“干腌火腿发酵成熟现代工艺”“干腌火腿辊揉腌制工艺及装备成套技术”等先进的研究成果及相关专利技术装备,购建标准化成套加工设施,安装了火腿库房自动温控系统,实现了几代人要将“如皋火腿”百年品牌发扬光大的梦想。

如今,“如皋火腿”全部进入工业化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早已跃上新的高度,而它的传统风味却一丝都未曾改变。

总的来说,金华火腿是更注重原料和风味,与中华料理的底蕴结合得最完美;宣威火腿则更适合大众的口味,是家常菜的首选;而如皋火腿代表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腌制工艺也要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END

小 编码字不容易

喜欢就请点个 【 在看 】 吧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搜索建议:
热传

 985名牌大学毕业,39岁突然被...

39岁的码农失业了,除了每月的巨额房贷要还外,还有儿子、家庭主妇的妻子要养 ,未来怎么搞?听说发小喝着酒,流着泪诉说着自己的艰辛,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我自己也正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