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未来科技
在“互联网+”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共享经济作为源于实践的全新经济模式,其共享的理念一经获得共识,就迅速在美国、欧洲等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实践。从时下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电宝、共享民宿等项目,共享经济声势浩大。
然而,浩大的声势却并不意味着美好的未来。8月10日晚间,美团单车上调了单车骑行畅骑卡的无折扣价格,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关注。
美团共享单车的计价规则是起步价15分钟以内1.5元。周三23:00,美团共享单车进行了畅骑卡的无折扣卡的调价,分别将7天、30天和90天调整为15元、35元和90元,而此前,90天畅骑卡优惠价是49元。
无独有偶,实际上,在美团此次调价之前,哈啰单车从2022年1月起便宣布将骑行套餐7天卡涨至15元,30天卡涨至35元。
共享单车自从当年的补贴大战之后,价格一直在缓慢上涨。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每半个小时0.5元,随着后续其他车型的推出,共享单车的价格调整为每小时1元。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3.5元到4元已成普遍现象。
共享单车多次涨价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共享经济陷入的困局。互联网模式的共享单车自诞生至今已有7年,却仍然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目前,哈啰、美团、青桔三家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已达95%,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但共享单车运营至今仍未能摆脱亏损局面。2018年到2020年,哈啰累计亏损48.41亿元。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累计亏损也近50亿元。滴滴财报显示,青桔共享单车2021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实际上,当前,绝大部分共享经济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仍然缺乏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难以形成对特定细分市场的深度挖掘,客户黏性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之间陷于低层次的价格战、补贴战,行业呈“野蛮生长”态势。
其中,共享单车的业务成本主要包括运维人员成本、车辆折旧成本及库房租赁、IT成本等,而收入主要靠押金、骑行费用和广告,共享单车业务在三年运营期内很难实现盈亏平衡。
并且,共享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所涉及的闲置资源对物主而言是一种沉没成本,而共享经济自身也存在商业运作的沉没成本,它是网络平台为发展市场的一种投入。
与闲置资源沉没成本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新增的沉没成本,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标榜共享经济模式的公司可能就会因此走向倒闭。共享单车该如何拜托商业模式的困境,至今仍是其老大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