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重要发现
(1)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满信心;
(2)六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数字乡村建设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和“推进乡村数字治理”;
(3)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
(4)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数字人才稀缺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挑战;
(5)六成以上的受访者期待以“做强人才支撑”“繁荣数字文化”大力推进新时期数字乡村建设。
更多精彩观点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18年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中央相继提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发展工程”等安排部署,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村疫情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2年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对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对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信心如何?对接下来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什么期待建议?为此,人民智库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并就“如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提出对策建议。
01
六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数字乡村建设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和“推进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乡村因信息新技术而生,应信息新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广泛应用而兴。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行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赋予新时期乡村振兴新的内容、动力,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当被问及“您对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时,67.21%的受访者选择了“推进乡村数字治理”,67.04%的受访者选择了“繁荣乡村网络文化”。这说明,一方面,2018年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数字化在“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利益和实惠,明显改善了广大农民依赖生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更好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安全感需要,切实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技术在农村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疫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广大受访者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更加看重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需要和社会安全需要,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提出了新任务,同时也对接下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02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发布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乡村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模式,不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调查数据显示,68.03%的受访者认为“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乡村治理迎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乡村治理新模式、塑造了乡村治理新体系。接下来,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智化水平,不断增强乡村数字治理服务效能,不断推动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精准化。
03
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满信心
图1 公众对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信心程度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调查数据显示,82.62%的受访者对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满信心(见图1)。这说明新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民之所望。因此,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阅卷人”,让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服务农民美好生活、乡村振兴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04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数字人才稀缺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挑战
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不仅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 尽管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乡村逐渐火热起来,但乡村数字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调查数据显示,72.9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人才稀缺”是最大困难挑战(见图2)。数字乡村,旨在以数信技术理念“武装”乡村、赋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是国家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来重构乡村治理发展模式与形态的具体实践。从实践层面讲,是以乡村数字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政策层面讲,是“数字中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在乡村的落地落实;从治理层面讲,则是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对数字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大需求,但数字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调查数据显示,数字人才稀缺是当前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大困难挑战,也是影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硬件平台的数字赋能潜力发挥的制约障碍。
图2 公众认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哪些困难挑战
25.12%的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薄弱”也是一大困难挑战。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尽管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但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一大困难挑战。针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因此,新时期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发展,亟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新基建”,在乡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光纤宽带、网络信号等通信基础建设向偏远农村地区的覆盖延伸,筑牢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基础,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05
六成以上的受访者期待以“做强人才支撑”“繁荣数字文化”来大力推进新时期数字乡村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原点和根本旨归。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取得新进展,面临新挑战,亟需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72.40%的受访者期待“做强人才支撑”,66.82%的受访者期待“繁荣数字文化”,25.42%的受访者期待“发力乡村‘新基建’”,19.76%的受访者期待“培育‘数字农民’”,18.64%的受访者期待“强化‘数字供给’”,其他受访者则期待通过“壮大农村新业态”“保障数据安全”“推进乡村‘数治’”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见图3)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结合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图3 公众对接下来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期待
做强人才支撑。 一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立足农民年龄知识结构,为农民开展手机应用、网上办事、电商物流、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培训,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技能。二是积极推动、引导、鼓励、支持数信技术企业、组织、高校、人才“下乡”,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培养实用型农村信息技术人才。三是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四是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就业人员等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急先锋”“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繁荣数字文化。 一是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不断拓展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加大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传播与进村力度,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培养乡村网络文化服务人员。四是充分利用全媒体思维、融媒体思路、新媒体技术,把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成功做法、成熟经验、成绩成效传播推广出去,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发力乡村“新基建”。 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二是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推动信息服务向乡村延伸。三是加快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四是加快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培育“数字农民”。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阅卷人”“评判者”,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始终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接下来要培育更多用数字技术理念武装起来、具有较高数字知识素养、熟练数字应用技能的“数字农民”。其中,“数字农民”是“职业农民”(farmer),而非“身份农民”(peasant)。一是用好国家有关部署安排,在推进新农民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培育更多“数字农民”,让信息时代“数字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二是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大力开展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巾帼人才信息化培训。三是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四是加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深入开展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等专题培训。
加快相关建设。 一是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拓展数字资源获取渠道,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公平普及。二是壮大农村新业态,积极发展乡村健康养老、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认养农业,丰富乡村文化体验,规范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创新农村“直播+非遗”模式。三是切实守住数据安全底线,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四是深化乡村“智慧党建”,强化“数字村务”建设,优化农村疫情管理,细化数字惠民服务,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以乡村治理数字化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调查时间: 2022年5月6日—2022年5月18日
调查方式: 通过人民智库微信公众号发布问卷
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44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比31.03%,女性受访者占比68.97。样本覆盖各年龄段,00后(2000年至2009年出生)占比2.74%,90后(1990年至1999年出生)占比20.62%,80后(1980年至1989年出生)占比17.58%,70后(1970年至1979年出生)占比58.31%,60后(1960年至1969年出生)占比0.64%,50后及以前(1959年及以前出生)占比0.11%。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比2.70%,高中/中职/中专占比6.68%,大专占比66.84%,本科占比20.94%,硕博研究生占比2.84%。受访者的日常居住地,乡镇村居民占比75.72%,城市居民占比24.28%。受访者的所在地区,东部地区占比10.41%,中部地区占比23.84%,西部地区占比64.34%,东北地区占比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