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灵石旌介发现商周及汉代遗迹

灵石旌介发现商周及汉代遗迹

《文物》2004年08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灵石县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南邻霍州,东依太岳山脉,西靠吕梁山脉。旌介村位于灵石县东北部,太岳山山麓,与介休县毗邻。1985年在这里发掘了商代墓葬吧1986年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灵石旌介商代遗址再次进行了勘探,钻探面积4万平方米,发现从商代至汉代的土坑竖穴墓54座,其中不规则墓葬14座,砖室墓5座。当年冬季,钻探区域内发生墓葬被盗事件。1987年4~6月对钻探的墓葬区内部分墓葬和遗迹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一西周时期粮仓

钻探资料表明在墓葬区的东南部,距1985年发掘商代墓葬东南150米处40米见方的范围内,分布有6座圆形粮仓(LC1~6)。粮仓呈十字形式排列,南北并列4座,东西各1座。直径相似,为地穴式(图一),现将1、2号粮仓介绍如下,

1号粮仓(IC1),发掘工作开始时未搞清粮仓遗迹情况,在墓群中选出一组关系不清的墓葬(M49)进行试掘。钻探时曾认为是不规则打破关系的墓葬。在揭开地表耕土层后,显示出圆形的轮廓,直径7.8米,填土均为花土夯实,夹带甚少,仅有零星几块夹砂红陶质绳纹陶片,器形无法判断,夯层厚7~10.夯窝径3~4厘米,花土均匀,仓深6.8米,近底部有一层残存木板痕迹,一块牛腿骨,底部可见3~10厘米残留的炭化的谷物痕迹。紧贴谷物上部有草编织物遗痕,草为韭菜叶状,叶宽0.5~0.6厘米。圆坑壁由细黄泥抹成,厚6~10厘米(图二、四、五)。

2号粮仓(IC2),在距1号粮仓北4米处。去除耕土扰乱层0.4米,即可清晰看到圆形仓口,直径7.8米,填土均为花土夯实,东北角被一砖室墓打破,夯土层厚7~10.夯窝直径3~4厘米,花土均匀,夹杂物极少,仓深7米,仓壁残留厚5~7厘米,由细黄泥抹成,大部保存较好,近底部壁较厚,约30厘米,仓整体呈鼓形腹,敛口,近底部有残存的木板和分布不均的茅草编织痕迹,遗存粮食上下层均有草编物痕迹,仓底部夯实后有火烧迹象,使底部硬化,仓底多见已炭化的残留谷物及少量木炭。在仓底中央置一径约8、厚2厘米的圆形石块,还残留有四具动物骨骼。其中一副骨骼旁有数个石块,动物骨骼为偶蹄类动物,初步判断为羊或鹿(图三、六、七)。

两座粮仓形制基本相同,按现发掘情况计算容积,每座储粮约8.5万公斤,6座约可储粮50万公斤,出土谷物和木炭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C测定,结果木炭年代为距今2885±75年(前935±75年),树轮校正年代3015±110(前1065±110年),初步定为西周时期,一座汉代砖室墓(M14)打破2号粮仓的东北角,叠压约1米,M14为多室墓,方向北偏东7,斜坡墓道宽0.7、深2.5米,长度不详,墓门砌封门砖,墓总长5米,分前后室,前室长2.6、宽2.2米,东西两壁稍圆弧形,两旁有耳室,西边耳室券顶,高1、深0.8、宽0.6米,无遗物,东边为假耳室,后室长2.4.宽1.8米,残墓室砖高1.5米,穹隆顶,墓室高约1.8米,墓室顶已塌落,淤土填塞墓室,地面铺砖。前后室各置两棺,后室棺内骨骼不全,随葬有五铢钱和仅剩圆纽的铜镜,应为迁葬。前室两棺中一棺被水淹,骨骼全乱,随葬有陶器等。一棺底部铺有白灰,骨骼完整,俯身葬,初步鉴定为中年女性。随葬有头饰、铜镜、环首铁刀、漆碗、陶罐等器物(图八),

铜镜1件(M14‘1),圆纽,圆纽座,座外方框,主纹饰为8乳丁和规矩纹,乳丁饰内向连弧纹,主纹饰间小卷云纹。其外饰齿纹、三角锯齿纹、变形夔龙纹各一周,扁平缘,直径12.5厘米(图九)。

五铢钱 20余枚(M14·2),外郭清晰,五字交叉笔画弯曲,铢字金旁上部为小三角,下无出锋,直径2.5厘米,重3.1~3.5克(图一O.

环首铁刀1件(M14+14),长10厘米,漆碗1件(M14‘3)。圆唇,厚卷沿,直壁,圆腹,平底,木胎,碗内及圈足部朱色,外壁浅棕色。外沿下和底部饰圈纹各一周,直径15.5、高6.3、沿厚0.8、圈足直径9.7厘米(图————1),

陶罐6件,标本M14"5敞口,圆唇,缩颈,圆肩,腹微鼓斜收,平底,素面,高25.5、口径18厘米(图一一)2),标本M14·6敞口,方唇,高领,稍缩颈,溜肩,圆腹斜收,平底肩腹部饰细绳纹,高27.5、口径14厘米(图一一‘3),标本M14‘7平口,方唇,缩颈,溜肩,圆腹斜收,平底。肩部饰水波纹一周,腹部印纹数道,高21、口径12.5厘米(图一一·6),标本M14‘9敛口,尖圆唇,直领,圆肩,圆腹弧收,平底,高15、口径10厘米(图一一号4)。标本M14·10平口,方唇,缩颈,圆肩,圆腹斜收,平底。颈肩部有水波纹。高20.5、口径11.5厘米(图一一17),

陶碗 1件(M14·11)。敞口,圆唇,卷沿,直壁,鼓腹,平圈足底。内心下凹,直径20.高8.5厘米(图一一15),

陶灶1件(M14‘12)。长方形,一端有半月形灶口,另一端有烟囱口,灶台面有3个锅台口,上置釜,台面上还模印有案、厨具及钩挂的鱼、肉等食物。长26、宽16.5、高8.5厘米(图一一‘8),

二 商代墓葬及车马坑

此次对近临砖窑取土场内的两座商代墓葬(车马坑)进行了抢救发掘。

M5为小型土坑竖穴墓,长方形,方向107,长2.4.宽1、深2.9米,上部被一近代灰坑打破,距底20厘米有二层台,在2.7米深处发现有棺木痕迹,骨架头朝西,直肢仰身葬,口含贝5枚,手中执贝8枚,骨骼鉴定为男性,年龄约50岁,无其他随葬器物(图一二、二〇),与1985年发掘的商代墓葬相距约20米,为商代晚期墓,

M4实为残存的车马坑,长方形,方向108°。长5、宽3.95、深4.6米,被砖窑取土时破坏及盗扰,残存马骨被乱埋于坑内,部分马牙和下颌骨处有铜锈痕。在清理时发现距坑口深约3.25米处有二层台,约宽0.5米(图一三),二层台中部距坑口2.5米处置并排的3具人头骨,其中2具残损(图一九)。头骨上部有残存的朱砂痕迹,初步判断均为男性,在与头骨高度相近位置还清理出1件铜轭饰(图一四、二一),上饰龙纹。另有1件大铜泡(似为盾饰),正面残留有金箔,沿边分别有4组8孔(图一六)4件小铜泡(图一五)2件兽面饰(图一七)及贝饰若干(图一八)。从残存车马饰和马的骨骼数量等分析,可推测坑内原有1车2马,另有殉人3人,

三 结  语

西周时期的粮仓,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发现报告。商代的粮食窖穴在河南郑州、辉县和河北邢台、藁城等地早商遗址和殷墟的晚商遗址都有大量发现。山东临淄和山西侯马都发现有大批东周时代的粮仓121,灵石旌介粮仓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西周时期粮仓的形制,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

参加发掘的有刘永生、马刚、张银才、赵仁柱、任广文、段双锁等,

摄影、绘图∶刘永生畅红霞

拓片:张俊才

执笔:刘永生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搜索建议:灵石旌介发现商周及汉代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