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这个象征图腾
被她们玩出了新花样
这是最穷的春晚,没钱、也没有明星。
却惹得数万人拥去豆瓣哈哈大笑, 顺便打个高分:生活有苦有甜,但这部片子能让你从头笑到尾。
这部名为《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的无厘头喜剧,今年1月在B站上线。虽然收获了8.3的评分,但看客寥寥,没有任何水花。
然而在9个月后,它突然不可思议地出圈了。
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不看春晚了,当舞美越来越精致、流量明星越来越多,它反而变得乏善可陈。
但在《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让人笑不活了的幽默里,藏着我们需要春晚的理由。
下文有剧透
01
离谱的晚会
这场春晚比你公司的年会还要群魔乱舞,你很怕它突然办不成了,又很怕它真的办成了。
它的海报是这样的。
舞台是这样的。
本来有四个主持人,结果一个因为用了微商赞助的面膜全脸过敏,一个被当成口袋精灵抓走了。
所以最终的组合是临时凑的,补空的是两位rapper。
于是有人在认认真真“迎新春 豪情满怀谱诗篇”,有人却在“hey yo hey yo brother”。场面又分裂又和谐。
晚会有赞助不难理解,但赞助商是保健按摩中心“好用力”,所以全场都有个师傅在舞台下方展示按摩技术。
哦对了,这个师傅叫史大劲。
是不是突然觉得小彩旗转圈非常合理了?
不论是哪个电视台的春晚,抽奖是大大提高互动率的环节。只不过现在抽奖的人越来越没诚意了,比如我们常说的玛莎拉蒂购车50元券。
这里有购房80元代金券、后厨帮工一个月体验券、免费激光脱毛五根......所以主持人喊破了嗓子,也没有人上台领奖。
说回最重要的,晚会节目。
满打满算10个节目,虽然数量不多,但别说,每个传统项目都不缺。
民族大型歌舞,《吐鲁番的葡萄干真干燥》。果断印证了准备最认真的是阿姨这回事。
综合节目,“盲人演奏”。
演奏家“绫波丽”演奏“盲人”,既有少数群体关怀,又有二次元关怀,可谓先锋。
传统文化表演,京剧。
传统乐器表演,古筝加二胡表演。
虽然因为二胡突然不见了,最后只能用超现实乐器替代。
流行歌曲表演,眼下最流行的rap一段。
还有必不可少的魔术环节——不过这个魔术师没一个环节成功了。
唯一起到了魔术效果的,大概是节目还没结束桌子就长腿跑了。
如果你还嫌不对那个春节味,接下来一首仙气飘飘的《传奇》必然唤醒你沉睡的记忆。
俩黑衣人假装隐身,抬着仙女下凡。柯南看了都说经典。
至于零点的钟声敲响时,虽然不是李谷一老师的《难忘今宵》,但母女档貌合神离的《同一首歌》也赚足眼泪。
02
离谱的团队
什么样的团队打造了这样一出光怪陆离的春晚呢?
组织者叫唐冰,冰糖葫芦国际华人文化交流发展有限社团的团长。
在你觉得这个团名有点离谱的时候,更离谱的在后面。
虽然都说谐音梗是要扣钱的,但这些名字却把谐音梗玩得风生水起。而且每个人的性格、言行都与名字相得益彰。
为晚会拉赞助的叫贾欣欣(假惺惺)。
她先是拉到了一个号称欧洲商学院的微商面膜公司,换来了几箱让人破相的面膜;然后拉到了一个皮包公司,老板要求把自己的女朋友塞进节目单,圆一个仙女的梦。
看上去确实是圆了。
节目策划叫肖点滴(笑点低)。
她简直就是我们这些观众的笑替,不光长得喜庆,还总能在一切细微的笑点开笑。
哦对了,魔术师用的那张桌子就是她扮演的。
做晚会宣传的叫钱木柚(钱木有),负责对接海报设计等各种外包。
虽然号称擅长沟通,能用高超的技巧打动设计师,但因为木有钱而被迅速拉黑。
晚会对海报的要求是:红色,有虎元素,有传统文化元素,要骚。
大家也看到呈现出来的效果了,每个元素确实都在。作为免费创作,不要太良心。
所有不靠谱的人里,最稳重的大概是负责找场地的老赵,全名赵补拙(找不着)。虽然不认路,最后好歹是把场地安排下来了。
这也是个幸运儿——史大劲整场晚会的按摩对象就是他。而由于史老看魔术表演过于认真,导致赵老忍不住惊声尖叫,最终导致工伤。
每一个团队都需要实习生,春晚后台必然也需要一个。他叫龚举人(工具人),哪里需要哪里搬。
龚举人随身携带一种名为Otamatone的乐器,在二胡失踪时起到了替补这样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很多人都喜欢里面那个满嘴跑火车的专家,胡毕硕。
他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用李白藏头诗、鲁迅曾说过来证明“华人就是爱办春晚”。
还胡诌这是写在DNA里的基因序列,只要华人一聚集,就会开启这段序列,引发春晚。
至于为什么春晚必定有集体舞节目,是因为古代暴雨毁坏庄稼,就要组织一群年轻女子集体跳舞,这样会在方圆五百里之内形成一种保护磁场。
而到了今天,也就演变成了广场舞。
最后说说导演。
先后两任导演,第一个叫卜健辽(不见了),是华人们花了大价钱从国内请来的专业晚会导演。但刚到加拿大就因为找不到路丢了。
第二个是得过野鸡电影节奖项的电影导演,蔡导。
蔡导的道理一套一套,堪称理论学家。但能力嘛,看整场晚会状况频出就知道,和他的姓氏一样。
但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赞同蔡导的这段话。
从人到节目,《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都无比荒唐。但在这些玩闹背后,它抛出了一个很珍贵的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春晚到底意味着什么?
03
我们需要的春晚
也许就要离谱一点
对年轻人来说,春晚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它成了一个平衡过渡的产物,变得越来越“端庄”,端庄到成了一种刻板印象。
过去是上了春晚就能红,一个段子能被大伙儿玩上一年。
现在是红了才能上春晚,说的段子已经被玩过一年。
但即便如此,春晚也是我们无法彻底告别的东西。
可能是出于仪式感,可能是出于氛围感,可能是不能抗拒的家族传统。即便觉得不好看,即便大多数时间都在刷手机、嗑瓜子,也要坚持瘫坐在电视前直到那首《难忘今宵》响起。
对于远在他乡的华人来说,春晚更是一种寄托。一位在新西兰的观众朋友说:其实我们看的不是春晚,我们只是每逢佳节盼团圆。
所以节目是什么也就不那么重要。到了那个时刻,手就不自觉的打开网络直播,再邀上同样思乡的好朋友们,做一顿年夜饭。 一边吐槽,一边吃着饺子,就着各种段子一起笑起来。
我们确实需要一场这样的晚会,来为一年的时间划上句号、再迎接开始。
而乍看“粗制滥造“的《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之所以能把大家逗笑,正是因为春晚这个象征图腾被这群年轻人玩开了,粗粗展现了我们需要春晚的理由。
他们保留了充满凝聚力的核心,却告诉我们春晚不需要那么端庄,可以各种玩梗、可以各种挖坑、可以各种无厘头,就拿你我的生活开涮,最终可以从中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就好比那两个rap起来让人头晕的rapper,平日里一个是烤串师傅,一个是外卖小哥,所以他们给自己的组合取名叫“烟雾骑行者”。普通人的梦想好渺小又好真诚。
还有那个全能异人收容所的所长“绫波丽“,似乎是个奇怪的人带着一群奇怪的人。但谁来定义“奇怪”呢?三位视障患者唱歌就非常好听,残障人士自有自己的春天。
每个人都有可以有自己意义上的春晚,不需要那么伟大,只需要真诚,挺好。
文、编辑/siri110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