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后,镶嵌在君主权杖上的“大非洲之星”和皇冠上的“库里南2号”钻石就受到关注。钻石见证了血腥的英国殖民历史,昔日臭名昭著的英国钻石大王罗德斯1870年前往南非,就是在一个家族帮助下,垄断了南非盛产钻石的金伯利矿。
这个家族,就是主宰西方金融世界200余年,传承七代的全球最神秘且富有的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南非促英国王室归还钻石,罗斯柴尔德家族魅影重现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时权杖和皇冠上的钻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后,前英国殖民地南非、印度等国纷纷要求英国王室归还宝石的呼声,曾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南非活动人士要求英国归还镶嵌在权杖上的“大非洲之星”钻石、还有皇冠上镶嵌的“库里南2号”钻石。
英国女王举行国葬时,她的灵柩上方,就放置着她加冕时佩戴的皇冠,皇冠上镶嵌的就是“库里南2号”钻石。
1905年,南非库里南矿场开采了目前存世最大的钻石原石——重有3106克拉的库里南钻石。后来,这颗钻石切割9颗主钻石及96颗小钻石,包括镶嵌在英国君王权杖上的“大非洲之星”(也称“库里南1号”)、以及皇冠上的“库里南2号”,都是9颗主钻石之一,另外7颗也全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收藏。
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者罗德斯(Cecil Rhodes)
掠夺库里南钻石的,就是双手沾满非洲人鲜血、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推动者之一的英国殖民者罗德斯(Cecil Rhodes)。
假如您对罗德斯在脑海中没有什么印象的话,没关系,我来告诉您,他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幕后的英国钻石巨头戴比尔斯(De Beers)创办人之一。 这家创立于1888年、垄断南非钻石矿的首屈一指行业巨头,主宰了全球40%的钻石开采和贸易。
罗德斯,1853年出生于英格兰赫特福德郡,他是1870年前往南非的,在现今堪称全球最神秘且富有的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帮助下,垄断了南非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并于1888年创办了戴比尔斯钻石公司。
在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支持下,罗德斯占领了今天津巴布韦、赞比亚,并在1890年至1896年出任今天南非开普敦及周边的殖民主。也正是他的推动下,他用血腥暴力并立法夺走了非洲人的土地使用权、投票权,掠夺了包括钻石矿、黄金矿等在内的资源。
多少年来,凡是讲到家族企业传承及财富永续,很多人都会奉传承七代、横跨200余年屹立不摇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为经典,研究它,学习它;但我告诉您,他们的发迹史并不光彩,最早时他们家的每一块铜板上,都有一股浓浓的腥臭味。130多年来,戴比尔斯钻石公司仍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掌握,但珠宝业仅是其家族财富一部分而已。
罗斯柴尔德家族凭什么主宰西方金融世界200余年?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瑞士的私人银行集团董事长本杰明·罗斯柴尔德
很多人一谈及西方家族企业“富过三代”,就免不了会提及走过200多年风风雨雨、现在已经传承七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很长时间,“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名号,就变为欧洲各国金融霸主的代名词。
在200多年前发迹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至今仍是与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等并肩的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而且充满低调而神秘。即便到集团,其家族后代在媒体、酒庄、饭店、珠宝及金融等领域,依旧有非凡的成就。
除了上述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像法国五大酒庄之一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Château LafiteRothschild),也为该家族所把控。另外,如英国《经济学人》、美国的《纽约时报》等媒体,其幕后老板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去年1月,罗斯柴尔德集团(Rothschild & Co)公告称,本杰明·罗斯柴尔德在瑞士普雷尼(Pregny)家中因病去世,年仅57岁。他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瑞士的私人银行集团埃德蒙阿道夫罗斯柴尔德集团(Edmond Adolphe de Rothschild)董事长,该集团系罗斯柴尔德集团旗下成员,创设于1953年,在他担任董事长时,罗斯柴尔德集团拥有高达1730亿瑞士法郎的资产。
1760年代发迹于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被视为除德国、法国等欧洲五大强国之外的“第六帝国”,200多年来,这个家族依旧是人类史上最有权势的金融商业集团。
迈尔·阿姆谢尔·罗特席尔德·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生于1744年,去世于1812年,他发迹于德国法兰克福,创建了全球第一个跨国公司,也被誉为国际金融之父,欧洲银行巨擎。
迈尔出生于一个德国贫民区虔诚的犹太家庭,由于父母骤逝,精通数学运算的他,14岁就去对犹太人较宽容的汉诺威,为一家钱庄做事。在那儿,除了熟悉钱庄运作,对买卖古钱币有兴趣的他,也学到了如何与王公贵族做交易的手腕。
迈尔会根据客户的喜好,制作精美的宣传册,上面画了奇货可居的珍品,甚至有时自己主动“吃亏”,折价出售给贵族。为了改变家族命运,他不计算眼前利益,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后来,他成功了。由于取得黑森-卡塞尔公国威廉王子的信任,1769年他成为公国代理人,负责他们的投资。
没有任何资源、生长在贫民区的迈尔,由此改变了命运。因拿破仑逃亡也逃往外地的威廉王子,就把资产托付给迈尔保管。在迈尔管理下,他帮威廉赚了一大笔钱,等威廉王子回来,他连本带利全部归还。诚信、忠诚,加上精明财富管理,给罗斯柴尔德家族打出了名号,为未来家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记住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办人迈尔说过的最为经典的话吧——“我蹲下,跪下,都是为了跳得更高。”
迈尔的五个儿子
迈尔(也被称为“老罗斯柴尔德”)1812年去世之前,他利用欧洲战乱和动荡时期,各国需要通过借贷来维持经济困境。也就在这个惊涛骇浪的变局中,迈尔创办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公司,一家欧洲跨国金融银行。
迈尔有五个儿子,他们先后在德国、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和意大利等地,开办银行及证券等金融业务,同时也获取了战乱时欧洲各国有关政治情史及经济的情报。
到了19世纪时,罗斯柴尔德已经掌控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在其家族鼎盛时期,有个说法,其家族拥有的财富占到世界总财富的一半,势力及影响也是欧洲王室贵族都不敢轻易挑战的。这就是为什么会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第六帝国之缘由。
迈尔将毕生宣扬的家族精神和企业治理原则,清清楚楚地写入了他的遗嘱,他告诉儿子:“ 只要兄弟团结,天下没有人能伤害你们。 ”同时,他还规定,家族企业只能有男性家族成员继承,且家族银行只能以私人合伙的形式存在,不能股票上市。
也就是从创始人迈尔开始,罗斯柴尔德银行就一直以合伙人公司方式呈现,其五个儿子掌控的五家分行,同属于一个整体,彼此在一条船上,风雨同舟。正是如此架构设计,外界很难知晓罗斯柴尔德家族真实的财富状况,“财不外露”也是风险控管的路径之一。
罗斯柴尔德家族出售的Rembrandt画作(收藏法国卢浮宫)
为了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年曾制定今天看起来是匪夷所思的制度,比如家族内“乱伦式”通婚,也称“族内通婚法”。
家族二代的詹姆斯开始,在1824年娶了哥哥萨洛蒙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为妻子。两年后,萨洛蒙的儿子安赛尔姆(Anselm)则迎娶了自己堂妹、即纳森的女儿。此后,罗斯柴尔德家族陆续又有10起配对婚姻,均为家族内部成员。此种“亲上加亲”的婚配制度,据说是为了维护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名声和财富。
1820年-1830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鼎盛时期,到了后来,由于家族金融业务多样性,加上事业触角伸向更多地方和领域,其家族二代管理已经力不从心了。除了利用合伙人机制加速培养第三代,他们也不得不聘请外人,这些由家族支付薪酬的代理人,也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生意上的得力助手,但即便他们表现如何优异,也无法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合伙人。
到了1960年,由于跟不上时代变化,罗斯柴尔德家族废除了此前仅限于家族成员才有资格出任合伙人的制度。
1868年,带领家族挺过1848年欧洲革命风潮冲击的家族二代的最后一人——詹姆斯去世,随着他的离去,也预示罗斯柴尔德家族二代的权威走入历史,其家族第三代希望获得更多自主权。到了第四代,寻求独立的呼声也变得更大了,到了后来,其家族也就不再拘泥于家族内部通婚或与犹太人配偶,但要求婚配对象必须是与罗斯柴尔德家族“门当户对”的外部社会菁英。
罗斯柴尔德集团执行主席亚历山大·德·罗斯柴尔德(Alexandre de Rothschild)
现任罗斯柴尔德集团执行主席亚历山大·德·罗斯柴尔德(Alexandre de Rothschild),是2018年获任的,成为新一代掌门人。此前的家族掌门人伊夫林‧罗斯柴尔德在2013年访问中国时,曾表示看好中国银行业发展。
罗斯柴尔德家族之所以能叱咤200余年,除了一系列家族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家族为名,让家族内部团结为一个整体。
上世纪30年代,欧洲兴起反犹太浪潮,尤其是二战时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迫害犹太人,令罗斯柴尔德家族元气大伤,其在德国、奥地利的银行被迫关闭,资产也被没收,家族成员有不少因是犹太裔而被杀害,有的被迫逃亡他乡。在家族第五、六代的努力下,慢慢地从战后创伤中重新站立起来。
196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的分支,又重新聚合在一起,并于2003年合并为罗斯柴尔德集团体系。在第七代家族掌门人伊夫林‧罗斯柴尔德时,集团体系业务也转型为资产管理、企业并购及重组。
据外媒报道,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秘密组织“光明会”(Illuminati)创始人之一,这个起源于欧洲启蒙时期的秘密组织,也常被视为试图阴谋幕后操纵全世界的权力。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