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阑夕
事实证明,网络环境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是人类对于搏眼球这件事情的不休欲望。
得益于抖音举办的「治理不实信息开放日」,一些令人欲言又止的案例被公布出来,让我们看到了有多少恶劣性质的谣言,在本质上是始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无聊。
所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今年6月,有用户上传视频声称达州有一名13的神童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消息沸沸扬扬的散播开来,直到惊动了招生办,查实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
更早时候,河南大学学生拨打郑州110的通话录音引起社会热议,有人在抖音上自称是接线员的男朋友,要替女朋友反击舆论批评,随后被查明身份为假。
至于俄乌发生冲突之后,抖音审核的重灾区就变成了大量移花接木的战场视频,连俄罗斯阅兵的历史影像,也被加了各种滤镜和BGM,伪造成当下战争亲历者的一手记录。
是的,如果谈及动机,总有合理的分析——比如蹭热点的经济利益、谁都能出名15分钟的心理行为等等——用于解释造谣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但是从解释到解决,需要跨过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
「治理不实信息开放日」所显现的,其实是抖音针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整治的冰山一角。
比如针对预防和治理网暴,抖音此前就上线了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一键防暴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截止至6月,抖音共计处罚了11348个违规账号,拦截9218万条不当信息,日均拦截不当评论的比例高达82%。
抖音大费周章地打击网络违规行为的背后,意味着在当下视频成为了绝对主流媒介的时代里,视频产业需要关注、治理的乱象也正在接踵而至地浮出水面。
从纸媒到电视媒体,内容的生产权始终都被握在专业机构手里,一方面,机构内部严苛的审查机制,让未经查证的不实信息很难走到公众视野面前;另一方面,绝对中心化的媒体业态,让用户在彼时除了消费信息外,并不具备互动、评论的能力,在这一背景里,言语暴力也就无从谈起。
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如浪潮般被普及后,内容的生产权被下放到每一个用户,而用户与创作者、用户与用户之间也拥有了交流、评论的机制,于是类似网络暴力、不实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才滋生出了扎根生长的空间。
截止至2021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亿人,网民使用率高达90%,在视频产业如今空前的规模里,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隐患,在经历层层发酵后都可能会演变成无法解决的问题。
抖音也正是看到了这种愈发不容忽视的危害性,才坚定地走在治理不实信息的道路上。
多数用户对于「不实信息」的定义还只局限在「谣言」阶段,这是因为在整个web2.0时代,如影随形的谣言都曾或多或少对每个人产生过影响,譬如如今看来颇为荒诞的肯德基「六翅怪鸡」事件,那幅畸形到触目惊心的图片,至今都是这起谣言最深的记忆点。
随着媒体重心自图文向视频迁移,用户对于信息的鉴别能力在逐步提升,但相对应的,不实信息也早已从简单的谣言,演变成一条愈发难辨真假、具有利益牵扯,甚至衍生出了方法论的灰色产业。
从这一点上看,不实信息像是一个更为广义的「谣言」,它所造成的影响,相较于谣言来说也更加直接和深远。
在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类目中,有的不实信息被用作打压同行,达到推销自身的目的;在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里,不实信息被视为吸人眼球,实现涨粉增流的利器。
比如仅在6月唐山打人事件发生的短短三天时间内,抖音主动拦截处置157个为博取流量仿冒当事人的账号,以及为蹭热点摆拍、发布不实信息的视频共4992条。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事实上,抖音在过去数年时间里对不实信息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与打击,到如今,抖音内部从算法和人工上,针对不实信息已经上线了包括采取预警、内容分析、事件验真、用户提醒、平台辟谣、及时拦截和账户打标在内七大步骤的系统性方案。
单是2022年内,抖音治理不实信息共计处理319万条视频,对90万条存疑但暂时无法核实的内容打标。
换句话说,在用户所见背后,大部分不实信息已经被平台算法判断+人工审核所扼杀在摇篮中。
但即便如此,对于信息密度极高的短视频平台而言,不实信息凭借其顽固的特性,仍然是一个最为棘手的隐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包括网络暴力、电信诈骗在内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平台相对容易做出判断,而对于不实信息,不仅客观上的事件溯源、核实会花费大量精力,它所造成的后果,也难以通过删除、辟谣等手段来弥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毫无疑问为创作带来了普惠性,而这一现象的另一面,则是数以亿计的网民皆能成为创作者时,体量的庞大会使治理不实信息的难度会呈几何增长,性质自然也从平台监管责任,上升到了社会层面。
这就意味着,独木难支的内容平台,无法再仅仅通过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想要从根源上杜绝不实信息,最终一定需要整个社会参与、共建生态。
这也是为什么抖音除了做好产品内部监管外,同时也呼吁与各方共建「辟谣平台」,为他人提供辟谣的基础产品能力。
从政府职能到内容平台,从专业媒体到生产机构,最后再到创作、消费信息的普罗用户,每一条作品的出现,每一句网络言论的背后,其是否合法合规,都需要一个自上而下有迹可循的链条。
看清这一点后,抖音的选择是将产品能力开放给业内的所有平台,在建立短视频良好生态的责任上,除了发布不实信息的违法者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竞争对手」。
无论是治理不实信息的资源倾斜,还是建立生态、产品开放的共享精神,都侧写了抖音对于维护用户信任机制的重视程度。
即便这些不实信息会为平台带来流量繁荣的短暂假象,但这种「毒流量」最终也会被整个产业所摒弃,因为只有当荼毒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逐渐被杜绝,短视频领域才能越走越远,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抖音的所作所为,都是身处业内的「必然之选」。
更重要的是,短视频为公众所带来的内容创作普惠价值仍在继续增长,而在这一萌生枝芽的过程里,任何可能影响到产品甚至行业生态的隐患都是不容小觑的。
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治理不实信息都会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而它同样也是短视频在迈向更为大众的圈层之前,产业值得倾注心血解决的问题之一。
就像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所设想的:「我本该想到人间有两个世界,一个在前面,另一个则隐藏在后面,前面那个世界由最正派、最诚实的人们所说的话构成。藏在它后面的那个世界则由这些人所做的事构成。」
如果真诚得不到尊重,虚伪就会大行其道,数字世界充其量也不过是现实人间的投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