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两路口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始建于50年代,前身是川东师范(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府),如今是大田湾传统风貌区的一部分。
在60、70年代,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露天电影院的代名词。在物资拮据的年代,青年们连4分钱的门票钱也掏不出来,要实在眼馋,就从当年的文化宫巷翻院墙进去。
在80、90年代,文化宫是喧嚷忙乱的星期天市场,孩子们长久地蹲在“老虎池”边,用一根鱼线钩鱼。
图源:工会信息
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文化宫既是游乐场又是补课基地,是在进教室学英语之前,赶紧坐过的两次过山车。
2009年,为适应新时代的休闲需求,文化宫也遭改造。
改造后,文化宫的建筑面积增至5万多平米,停车面积达到3000平米,绿化率达到了65%,成为了山城市民们的“后花园”。
而近几年,重庆市民又创造了一种揶揄的说法用以指代文化宫:重庆市劳动人民停车场,借此对渝中区发展中所存在的暴殄天物、浪掷文化历史遗产等行为提出温和的建议与批评。
有人说,想起从前的辉煌,现在的文化宫实在是有些“凄凉”。
本应该是预留给市民的休闲用地,里头却到处盖着餐馆、培训中心,鱼池脏兮兮的,四处都杂乱无章、破败不堪,蒙着一层铜臭味。
是这样吗?
挑了个周末去到文化宫,我们发现,一切都还好。
劳动人民文化宫里依然充满了市民生活的气息,山城市民们大显神通,成为了公园不容错过的“人文景观”。
我们转了转,发现了市民放松休闲的14种手段:
1.打太极(多人版)
老女老少齐聚的太极团体,随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各种造型,穿白色练功服的男人资历最老,每一招都不含糊,出掌时力道极强。
2.打太极(单人版)
太极作为一种养生运动,在年长人士中间颇有人气。不过假如你厌烦了无处不在的集体活动,也可以选择独自打拳。
3.玩无人机
小男孩们坐在篮球场的看台上倒弄自己的无人机,面对镜头还有些羞涩,纷纷扭过脸蛋看向篮球场上的扣杀与抢断。
4.骑自行车
谁说重庆人不会骑自行车?小男孩跟在妈妈身边,使劲地蹬着踏板,小小的自行车后轮上配着两只辅助轮,可别放弃啊,祝你早日学会自行车。
5.打篮球
不仅有中青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来到文化宫的广场上,能看到许多孩子们在平地上练习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等基本动作。
6.与兄弟散步
两个年轻男孩走过来,像小动物似的嬉笑打闹,拿肩膀把彼此撞来撞去。我立刻举起相机,想记录下着这略带傻气的友谊。
7.和姐妹摆龙门阵
跷起腿,两位妇女在旗台下面挨近,嘴里念念有词,表情瞬息万变,她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有趣的话题呢?
8.练习滑板
穿着皮鞋,滑板还包着套子——估计这是位家长,在等着自家那位滑板爱好者吧。
9.拍集体照
意欲拍摄集体照的男男女女在文化宫大剧院前的广场上长久地驻足,面面相觑,难道是在商量呆会应当摆出的Pose吗?
10.踢毽子
这一老一少在面对鸡毛毽时显得有些狼狈,无论两人怎么努力,就是踢不上5个。
11.抖彩色空竹
这位男士的空竹技术很是精湛,不仅可以同时拉两个空竹,还能将其抛上天空后稳稳地接住。他似乎有些怯场,每当观众一多,他就开始失手。
12.独自舞蹈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正天真快活地摇摆,没有观众,更没有音乐,但她闭着眼睛,正在为她看不见的朋友表演。
13.给孩子拍照
小男孩呆立在原地,爸爸下弯腰,整理好儿子的衣摆后便朝后退去,他一边大喊“笑一笑”,一边按下了快门。
14.打牌
重庆四处都少不了这种麻将撞击的脆响,此处本是公园里滨湖的休憩处,只因两张长椅相对而设,便被市民们改造成了露天麻将馆。
怎么样呢?要去两路口看看劳动人民文化宫吗?说不定你能在那儿找到独属于你的第15种休闲。